APP下载

中国传统民居中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构造探究

2016-09-26佟欣馨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6年8期
关键词:蒙古包民居建筑材料

佟欣馨

中国传统民居中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构造探究

佟欣馨

(西南交通大学)

从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时期,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到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国传统民居的不断演进发展无不体现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论文对中国传统民居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从建筑选址、材料选用、建筑建造、节能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性、可持续性、节能性分别进行阐述,从中得到启发,为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做出指导。

【Abstract】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feudal society, from meeting fundamental demand to providing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for living, the constant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dwellings reflect the design idea of green architecture. I induce its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my viewpoint from site selection of building, use of materials,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get inspired from the analysis to guide the modern design of green architecture.

中国传统民居;选址;材料与建造;节能

【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dwellings; site selection;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1 引言

民居作为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之一,其发展伴随着社会的更迭,环境的变迁,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不同的地域特征、人文思想。古代匠人们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充分融入到建筑建造的每一个步骤(选址、选材、建造、修缮等)之中,并从人的真实需求出发,运用被动式设计方法,巧妙地解决居住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性问题,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2 传统民居选址

中国传统民居村落的选址从原始社会开始便一直遵循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但起初却是从无意识的自发行为开始的。从黄河流域开始延伸的华夏文明是古代民居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最早形态。以华北地区为例,因为人类对水源最直接的渴求以及农业生产在社会中所占的重要比重,使得村落根据河岸走向和地势变化布置在河流两侧。而后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逐步构建,风水一说才逐渐成形,并开始在建筑选址中占据强有力的地位。

3 传统民居的材料选择与建造

3.1木构建筑

《周礼·考工记》有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表达了对木材充分的肯定与赞誉。中国古代选择木材作为主要建造材料隐含着多条内在因素,这与西方选择用石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物理性能上来说,木材对于瞬时破坏抵抗较强,具有极好的延展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多数木构建筑在地震的破坏下都可以保持稳定。而在节能方面,木材的透气性能较好,对于室内环境的调和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而上述也已经提到,木材是良好的可循环使用材料,确保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反观现代建筑材料的选用,虽有改善室内环境之实,但相比之下却厚重得多,传统民居善用材料之原有特性,保留其木质自身的曲线特征,更好地适应受力结构。例如,我们常在民居中见到弯曲的梁枋;而现代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采用主动方法改造材料让其更好地适应建筑,如复合构造的屋顶对于钢结构节点的形式推敲。二者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传统民居中对于材料的最大化利用,以及其原始特性的推敲,或许是绿色建筑未来发展中值得深思和反复研究的课题。

3.2生土建筑

生土建筑应是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在商代遗迹中便有存留。虽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没落(相对于木材而言),但“土木”之说仍沿用至今,可见其在传统建筑中不可忽视的地位。我国目前仍现存并使用的传统生土民居,如福建一带的土楼,黄土高原的窑洞。但其建造的方式又有不同。在此以窑洞为例,对夯土建筑材料之选用进行分析。

窑洞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几乎达到了100%,不同于当代“建筑占据城市主体”的现状,窑洞作为环境的背景出现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之上,在土地资源如此紧缺的当代中国,应值得绿色建筑设计加以重视并提取其中的深层内涵加以利用。

3.3毡毛、竹、草、芦苇等

这类材料在传统民居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多做建筑屋顶覆盖而用。材料轻质,便于拆卸更换,重组利用。若作为围护结构则需要二次加工,并与其他材料相辅相成,其普遍出现于少数民族地区。如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包(见图1)民居类型,海南黎族的海草房,云南傣族的竹楼等。这类材料大都是当地特有的建材选择,且产量丰富,质地较为柔软,拉伸性能强,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因此也常被用来做屋顶保温层构造。

尤其是蒙古包的建造,因为其特殊的地域性和游牧民族的特定生活习性,造就了蒙古包建筑对于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这种运用是与建造基地的选择、多种材料的配合相辅相成的。

蒙古包古称“穹庐”或“毡帐”。《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

图1 蒙古包剖面图

毡毛皮,马鬃绳这样的材料耐腐蚀性强,不宜损坏,更适合野外携带搭建使用。且所有的材料都可以降解处理,加入到生态循环之中。可以说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典范。

3.4石材,砖瓦

这类材料在封建社会时期传统民居中多作为辅助功能。但近年来,对于砖瓦材料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一些以砖瓦为概念的公共建筑。

砖瓦具有强度高、抗冻性能好、耐腐蚀、不褪色、寿命长等特点,并且同样易于获取。不同于现代建筑屋顶整体式的设计,选择瓦片作为屋顶覆盖层正是看到了其单元化的特点,重复的叠加便可以形成具有层次感的屋顶形态并完成排水需求。正因为单元瓦片小巧易于施工、拆卸,使得建造更加省时省力,并且可做部分更换,长期利用。

高淳诗人住宅(叶宅+王宅)是二位诗人的私人住宅兼工作室,坐落在南京高淳县凤山石臼湖边,距离南京市区约1小时车程。诗人住宅布置在一座废弃的国家粮库临湖一侧,周围除了湖面就是大片的农田,通往基地新修的道路两侧零星地散落着农居,周围还有砖窑在运转生产,供应远近农居修建所需的红砖。

砖表皮将建筑严实地包裹起来,以强化其材料的地方性。两幢住宅在外表面砖肌理的处理上做了新的尝试,每一处墙面都是空洞、砍半砖和凸半砖中2 ~3种砌法的混合,即用3种砌砖法进行立体主义式的抽象编织,3种密度的砖肌理和无规律的窗洞一起进行蒙德里安式的几何划分,而这一精确的几何划分,又揭示了无规律窗洞对于建筑外表面内在逻辑的规律性控制。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不应是高成本高投入的代表,墙面和屋顶除了“越做越厚”的复杂化节能设计,或许还能走出一条更简洁有力的道路?传统民居对于材料的运用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4 现代绿色建筑理论中的传统内涵

4.1“有机建筑理论”和“流水别墅”

由沙利文提出,赖特传承并成熟的“有机建筑理论”,或是第一次将中国传统“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带入绿色建筑设计的舞台。“有机建筑理论”落实到建筑设计之上,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建筑整体设计与环境的沟通融合;二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

4.2“生态建筑思想”

不同于“主动性设计”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由杨经文先生提出的“生态建筑思想”充分考虑了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并将建筑材料拆卸后“可回收利用,可降解”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之一。

5 结束语

中国建筑设计应怎样在“国际现代化建筑”的大背景下前行?这是当代被反复提出的建筑问题。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中而新、西而新、中而古、西而古”4种中国建筑可发展的风格类型,并认为“中而新为上,西而古为下”。而今,我国正迎来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为“中而新”的中国建筑设计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

[1] 富兰克林•托克.流水别墅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高晓霞,郑宏奎,金光.蒙古包建筑的绿色设计特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30(1):112.

[3]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tial Green Building Designing Connotation

TONG Xin-xi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蒙古包民居建筑材料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我爱我的蒙古包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蒙古包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