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视点

2016-09-25

河南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业信息化

高层视点

怀进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是全球共同追求的发展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

2016年4月15日,绿色计算产业联盟在京召开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怀进鹏指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是全球共同追求的发展方向。在云计算、大数据快速兴起的背景下,市场对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的绿色计算产品需求日趋强烈,绿色计算产业联盟运用市场机制,汇聚产业链各方力量共同打造绿色计算产业生态,是全球产业合作的一个里程碑。以华为、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以开放、包容、务实的态度,融入国际主流,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产业生态健康发展,是产业进步的重要标志。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大力支持绿色计算产业及绿色计算产业联盟的发展。

尹丽波: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尹丽波

作为网络大国,我国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高度重视,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一是全面构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协调联动、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制定国家网络安全防护策略,明确各方网络安全防护职责。推进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工作,加强技术手段建设,提升抵御攻击的防护能力。二是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仿真环境和攻防测试、安全验证平台,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漏洞、后门的防范和检测能力。三是大力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加大网络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有序推进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和设备技术水平,加强创新能力。

邬贺铨:未来五年物联网的数据分析市场将年增30%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4月27 日-28日举行的“2016大数据产业峰会”上发表了关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趋势的演讲。邬贺铨指出,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数据分析应用的热点,未来五年,物联网的数据分析市场将会年增30%,同时2015年也是认知和机器学习应用迅速增长的一年。

大数据分析在企业的应用,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是把大数据分析用于客户分析,然后是运营分析,然后是诚信分析,还有10%是新产品和业务创新,另外10%是企业数据仓库优化。大数据支撑最大的产业,一是离散制造,二是银行,三是流程制造。

大数据在供应链里也有很好的使用,包括供应链的规划、分析和挖掘,电子数据交换,贸易管理、仓库与分销中心管理。大数据在供应链的应用场景中,供应链的可视化数据56%,位置和映射数据47%,产品和可追溯数据42%,温度与产品流数据24%,RFID数据18%。

倪光南:中国信息产业必须走自主创新的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4月8日下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报协办的第四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CITE2016)主论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倪光南院士做了题为“中国信息领域的弯道超车和安全保障”的报告。

倪光南表示,当前在我国信息领域,存在两种发展思路,一种主张引进仿制,另一种主张自主创新。前一种思路的依据是:普遍使用的技术不存在后门,认为技术落后挨打,因此要采取见效快的引进仿制。这种做法往往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将引进技术穿上“国产”马甲,做“本地化”“界面”“贴牌”等工作,充当“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一种思路的依据是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认为技术受制于人挨打,因此“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这种做法坚持以自主可控技术替代外国技术,逐步构建自主生态系统,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终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

李毅中:工业经济“减压”需要各项政策加快落实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

5月3日,在谈到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未来经济走向时,全国政协常委李毅中指出,“从数据来看,工业运行还是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1-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8%(其中3月-4.3%),比去年末收窄1.1%。3月份制造业PMI50.2%,8个月来首次回归到荣枯线上;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在10%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投资增速超过20%。1-3月发电量增长1.8%,其中3月份增长4%。

李毅中分析,总的来看,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较平稳,利好因素不断积聚增多。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工业经济出现一些趋好迹象,主要是政策效果,要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平稳增长,政策力度不能减,措施强度不能松,尤其需要各方面从宏观到中观、微观加大已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也要研究实施进一步稳增长的措施。

徐南平:把农业科技摆在国家科技工作更加突出位置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

4月21日,2016年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山东寿光举行。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出席并讲话。徐南平强调,“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新情况、新特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和科技部工作安排,农业科技工作要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质量推进,在工作目标上,努力实现“四个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保障粮食安全能力显著提升。在工作思路上,务必做到“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问题导向,更加注重产业竞争力提升,更加注重协同合作,更加注重全球视野。在工作举措上,突出“六个重点推进”:重点推进“十三五”农业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重大研发任务的部署实施,形成国家先发优势和国际竞争力;重点推进重大成果的落地生根,系统性解决制约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绿色发展的现实问题;重点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重点推进基层科技创新工作,提高服务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重点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坚持精准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协同扶贫,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于海峰:我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连续9年超10亿吨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于海峰

国土资源部4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于海峰在会上表示,2015年全国勘查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1.18亿t,是第13个也是连续第9个超过10亿t的年份。

于海峰介绍说,2015年,新增石油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17亿t;2个油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亿吨。至2015年底,全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4.96亿t。2015年全国石油产量2.15亿t,同比增长1.9%。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每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五年超过10亿t,累计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61.27亿t,较“十一五”增加3.75亿t,增长6.5%;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t的油田10个。我国石油总产量为10.47亿t,较“十一五”增加0.94亿t,增长9.9%。

刘利华:加强信息共享,促进银企对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

4月21-23日,刘利华赴深圳市调研产业与金融合作情况。刘利华听取了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关于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加强信息共享 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进展情况的汇报。刘利华指出,加强信息共享,促进银企对接,深化产融合作是国务院关于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圳市要尽快推动行动方案中各项工作任务落地实施,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产业与金融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路子。

在深圳华星光电有限公司,刘利华指出,发挥好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用,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希望TCL集团继续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巩固并发展壮大集团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更好地为集团自身以及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杜占元:推进教育信息化 不断深化应用融合创新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

4月28日,重庆市举行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会议并讲话。

杜占元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为基本方针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杜占元提出,“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要加大深化应用,融合创新。要围绕教育信息化的重点、难点,在“深化”上做文章。将力促教育信息化“四个提升”和“四个拓展”,就是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的能力,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和管理能力,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能力,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从服务教育本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从服务一般性的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多吉:地热资源开发亟待政策扶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

北京4月7日举行的第55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多学科跨领域专家以“深层地热能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的集成创新”为题,围绕深层地热能的成因与分布、深层地热能的勘察和评价、深层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等中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院士多吉呼吁:地热资源具有清洁、高效、稳定、安全等独特优势。在治理雾霾、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地热资源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技术落后已经成为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主要瓶颈。另外,他指出,地热资源的法律概念模糊,缺乏统一的立法,且存在地热资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地热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不利于地热行业的发展。“地热就像是新生的娃娃,需要政策的扶持,需要拉一把手才能茁壮成长。”

吴宏鑫: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带来的效益极为庞大

中科院院士吴宏鑫

4月14日,2016年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联盟(CWCISA)第三次年会在厦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做主旨发言,他指出,物联网,工业4.0概念出现智能工厂制造升级就市场规模来看,2015年全球物联网装置达到250亿个,相当惊人,根据英特尔的预估,物联网市场将从2015年的150亿美元成长至2020年的2 000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到67.8%,物联网将深入民生工业、汽车工业、自动化工业、医疗产业,值得一提的是,物联网所进一步促成的全新工业自动化,可进一步解决全球制造业面临升级的问题,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带来的效益极为庞大。物联网的崛起与无线网络普及、传感器价格降低、云端运算及巨量资料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因素合力将物联网推上当代科技产业的显著地位,国际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更将物联网列为12大颠覆性科技之一。物联网基本上就是利用互联网、射频识别等技术所构成,可让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实物互联网,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电子卷标、条形码等传感器放入物品中,借以获得物体信息,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将其实时的信息发送到后台。

猜你喜欢

工业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