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的长白山满族撕纸艺术研究
2016-09-25杨峰
杨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民族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张杰的长白山满族撕纸艺术研究
杨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张杰把汉代的篆书碑学融入他的撕纸景物和人物中,使之作品产生了厚重质朴、生涩沉稳之美。特别是画面采用大面积的书法和物体形象结合,使作品的形式风格更富有诗、书、画、印的传统审美风格。张杰在继承满族剪纸的表现形式基础上有创新,他以撕纸的手法重新演绎出满族剪纸的新的形式语言。他的作品形成了具有乡土艺术的最纯洁最朴素的文化元素,彰显着大巧若拙的艺术气质。
满族撕纸;厚重质朴;民间美术
剪纸艺术在早期是作为装饰物出现的。在纸张发明之前,剪纸的技法就已流行,当时有使用雕、镂、剔、刻、剪、撕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成花鸟,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物的习俗。《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的故事。[1]86南北朝以后隋唐的典籍、诗歌更有剪纸的记载描述;杜甫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已描述有剪纸招魂习俗。[2]35
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到审美意识,撕纸与剪纸完全一脉相连,如同亲姊妹,它们具有相同的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趣味。撕纸更是一种类似剪纸又有别于剪纸的平面镂空艺术,因不需要剪刀刻刀工具,也可以说是用自己的指尖与纸进行交流的艺术。撕纸秉承着剪纸“互相挪让,互不遮挡”的传统表现方式,撕纸作品由于徒手操作,边缘会形成长短刚柔相间的毛茬儿,这就区别于剪纸的齐边,形成了第三种色调。因为撕纸能使造型边缘形成毛茬,在视觉上有跳跃感,所以作品造型生动,具有金石味和古拙感,艺术表现力极强。
一、张杰撕纸是智慧的启迪
张杰是一位民间艺术家,更是一位撕纸艺术的弘扬者,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撕纸传承人。他利用课堂上讲课偶然的灵感,从安全角度出发,将撕纸代替剪纸融入课堂。张杰的撕纸继承了长白山满族剪纸的造型语言、表现技艺,同时,其创作题材大多是源于长白山地区的民俗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13年4月13日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展出了“张杰撕纸艺术展”,这是张杰近十年的艺术探索的成果,与此同时建筑师曾庆豪在美术馆主展厅布置了“自主学堂”以鼓励到场观众的参与。一个民间艺人与国际设计师在中间美术馆的合作,是将启蒙教育理念与满族传统手艺融于专业艺术展览的一次全新探索与实践。同时还举办了一场名为“快乐的美术课”张杰撕纸艺术学术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对这种从满族剪纸中衍生出来的撕纸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张杰的撕纸艺术,不但遵循了满族剪纸手随心动的特点,在艺术技巧上也继承了满族剪纸的精髓。也有的学者认为张杰的满族撕纸作品虽然个性鲜明,但在民间艺术的传承中,缺少技法的记载。
中间美术馆艺术总监周翊是这次展览的总策划,他在研讨会上说:“传统的民间艺术家张杰的创作和国际建筑大师曾庆豪在同一空间里的对话,产生了很神奇的效应,是将启蒙教育理念与满族传统手艺融于专业艺术展览的一次全新探索与实践。他希望观众从张杰作品中看到的是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猎奇。”
撕纸可以启迪小学生的智力。撕纸可以让小学生在纸上随意地撕扯,在撕纸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灵感,可以表达学生们的内心感受,宣泄内心情感的方式。通过撕纸可培养学生脑、眼、手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耐得住寂寞的好习惯;通过撕纸使他们从小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撕纸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逐步培养学生艺术创作思维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自信的校园生活中健康成长,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人才。
二、张杰撕纸的艺术特色
张杰的撕纸作品有三类题材。一种是日常生活小景,如村民的劳作、万物生灵;一种是满族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还有一种是历史人物题材。他的撕纸是在满族剪纸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撕纸选材是利用优质宣纸、大红纸、新闻纸、画报纸等作为载体,用撕的手段表现人物、花鸟、风景及书法作品。张杰撕纸作品小的可以放在手指尖上欣赏,大的有2米乘5米的宏篇巨制,而其内容表现无不惟妙惟肖。
张杰的撕纸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他继承了中国书法中篆书碑学传统。在多年的撕纸艺术中张杰把汉代的篆书碑学融入他的撕纸景物和人物中,使之作品产生了厚重质朴、深涩沉稳之美。特别是画面采用大面积的书法和物体形象结合,使作品的形式风格更富有诗、书、画、印的传统审美风格。他的撕纸把篆字书法融入其中,从而突显出秦汉刻石的韵味,他撕出的线条自然近古,具有舒朗淡逸之气,古朴拙辣。“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3]40中国书法艺术作为视觉欣赏的重要符号,它具有中国特色之美,书法的艺术形式之美可以作为视觉传播的特殊载体。
我们从张杰的撕纸作品 《金刚经》《步步高》(图1)等一系列作品中,可以觅见出融进了大量的篆书文字设计元素。他的撕纸作品《金刚经》共用了18张大纸,每张纸撕约360个字,共撕出6501个字,作品总长约15米。整个作品从开始构图、设计草稿,到最后完成经历了九个半月的时间,直到2013年年底才完成。撕纸作品《金刚经》都是繁体竖排字,画面中贯穿着“一担水”的故事,使18幅作品上下贯通,左右避让呼应,字和景物浑然一体,既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又体现出撕纸艺术的特色。
图1 张杰撕纸代表作:步步高
张杰的撕纸还富有金石味。篆刻是刀与石的艺术,撕纸是指尖上的艺术。他撕出来的作品边缘线条涩拙、苍古,如同“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因此,他的撕纸作品大量的出现印章、画与书法、篆刻,产生了和谐美的旋律,使他撕纸内涵更具传统文化意蕴,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撕纸艺术与中国书法、篆刻的融会贯通。
张杰撕纸的另一特点是:巧妙利用负形创作。撕纸的过程是留下部分正形,把部分负形撕掉,在正形与负形的对比与交替中完成表达主题的目的。张杰对于撕纸一直关注留下的部分即正形,因为正形是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之前从没有关注过负形,因为负形是为了表现正形而必需去掉的部分,它的存在与去留无关紧要。
张杰创作负形撕纸是来自于他做的一个梦,梦中他看到那些作为负形的窟窿,单个碎片看都是一种很好看的形状,这时他眼前出现了幻觉:如果将这些形状按撕掉的顺序排列组合起来,粘连成一种具有强弱美感的抽象节奏,让观者欣赏这种节奏美感,可以获得更多的联想和意外的收获。张杰通过不断的摸索研究,创作的负形作品有一种笔断意连、笔不到意到、意到笔先的趣味。张杰有了对负形与节奏之间的理解后,他创作了一系列能够体现这种节奏关系的作品,如:撕纸作品《泥塑课》,通过将撕下来的负形进行有规律的排列,表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可以表现出学生在泥塑课堂上活动的状态,二是表现学校周围密集的建筑群,这是他巧用负形重组画面的作品。
三、张杰撕纸的技法和表现形式
1998年张杰在满族剪纸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满族剪纸。2000年师从倪友芝、候玉梅学习满族剪纸。在剪纸创作中,吸收剪纸的技法,不断尝试撕纸研究,并创作了大量的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撕纸作品,另避蹊径形成自己的撕纸艺术风格。
图2 张杰撕纸代表作:打谷场
图3 张杰撕纸代表作:放鹅妮
通过十年的撕纸研究,创作了四种撕纸技法:
第一种是“对指法”。这种方法是两只手的手指尖,一定要碰起来,手指尖离得越近,就越能控制掌握,撕的线条才能按你的意愿随心所欲。
第二种是“掐指法”。掐执法主要用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利用其中的两个手指,将纸掐破,掐出一个小窟窿,然后揪住纸的某一部分边缘,用对指法,来撕掉其中的一部分。
第三种是“按指法”。这种方法就是把纸放在桌子上,用右手按住自己要撕出来的那条线,用左手将纸的另一边提起来,一点点地撕。创作大幅撕纸作品是必须采用这种方法的。
第四种是“借指法”。当遇到用两只手很难撕开的纸张时,仍然会辅助剪刀等工具进行创作。撕纸的特点是作品完成之后能提得起来,整个作品能粘得上,不管在这张纸上撕出多少窟窿,它最后还是一张完整的纸,这是传统撕纸必须遵守的一个技法规则。
张杰撕纸的表现形式多用锯齿形和月牙形,这是民间撕纸常用的装饰手法。撕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张杰的撕纸作品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特征。如:撕纸作品《打谷场》(图2),充分调动了月牙形手法,组织画面中的动物和人物的穿插关系。撕纸作品《放鹅妮》(图3),就是利用大小不同的锯齿形表现各种姿态的大鹅。张杰的撕纸艺术简朴而富有生活气息,通过纸的镂空大小所产生虚实变化,从而刻画各种物象的具体造型特征,所以他塑造的撕纸极具装饰美感和吉祥审美趣味。
张杰的撕纸作品《收获》还调动了光学剪影作为艺术手法,他利用人物影像外在特征简洁,外面的影实,画内的田间、苞米地结构模糊产生虚,人物剪影大形对比剪影小形画中的公鸡、猪、狗,利用虚实对比为观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他的撕纸系列作品《气候》在表现手法上更加随心所欲,手随心动。往往腹稿胜于草稿,纸在他的手指尖上运用自如,不拘于形似,一气呵成,这套作品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感受。
张杰在继承满族剪纸的表现形式基础上有创新,他以撕纸的手法重新演绎出满族剪纸的新的形式语言。我们从《山里的秧歌》《满族婚俗》《喂鹿》《冬捕》等撕纸作品中可以觅见到:金石感的古拙美,童稚般的稚趣美,轮廓边缘的粗犷美,浑厚质朴的天然美。他的作品形成了具有乡土艺术的最纯洁最朴素的文化元素,彰显着大巧若拙的艺术气质。他的作品印证了:“民间美术风格、语言的质朴、率真是民间美术独特的审美品格和永恒的魅力。”[4]155
四、张杰撕纸的艺术成就
2004年经王纯信教授的推荐,通过市群众艺术馆及吉林省演出公司的选拔,张杰随吉林省文化艺术团出访韩国、印度尼西亚两国。张杰的撕纸作品受到驻两国的大使馆官员、华裔及当地政府官员、民众的好评。印尼国家领导人亲自到现场观看表演并代表总统向张杰等团员赠送礼物。
一位韩国友人提出以韩文的福字和生肖猴为他创作撕纸,张杰思索片刻,不一会就撕出来,赢得一阵阵掌声。一对印尼老年夫妇请张杰为他们撕出连在一起的双人头像,张杰凭他多年练就的撕纸功夫,他一点不怯场而且超常发挥,创作出精妙的作品,引起围观者赞叹不已。一位先生当场挥笔书写一藏头联赠给张杰,称其撕纸为:张开巧手折撕剪,杰出景物现眼前。张杰的撕纸作品还多次在日本、德国等艺术馆展出。
张杰用实际行动完成了撕纸艺术走向世界的使命,他努力地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撕纸艺术推介给国外友人,从而推动了中国撕纸艺术的国际化影响进程,为祖国、为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
张杰经过十多年的撕纸艺术创作和教学,撕纸作品《劈柴》《萨尔浒之战》在重要的展览中获奖。张杰多次受邀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行撕纸艺术的演示与讲解。他所在的快大茂镇中心校被设为“全国少儿满族剪纸教学基地。”
张杰的撕纸作品《满族撕纸》还被设计制作成雕塑,这个雕塑材料是钢铁结构,高约3米,长约10米。由县政府聘请四川某公司制作完成,雕塑竖立在通化县快大茂镇火车站站前广场上。
长春出版社出版 《快乐的美术课——张杰的撕纸艺术》,其撕纸作品先后被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等展馆收藏。
张杰一直坚守在长白山满族撕纸这一传统文化殿堂中,根植于家乡的土壤和人民的需求,作品永葆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不受西方文化和市场利益的影响,也不讨好某些官员和商人的喜好,不急功近利制作一些赶时髦的作品。张杰倔强地表示:我的手就是我的心,我愿用撕纸这门古老的艺术,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民艺研究的若干关系.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3]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章永林)
Study of Zhang Jie's Changbai Mountain Manchu Tearing Paper Art
YANG Feng
(Institute of Nationality Research,Jilin Provinc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angchun,Jilin 130033,China)
Zhang jie integrates the seal character and stele study of the Han Dynasty into his tearing paper art,on the basis of inheritance of the Manchu paper-cut forms,he anew deduces the new form language of the Manchu paper-cut,forming most pure and simple cultural elements.
the Manchu's tearing paper;dignified and plain;folk art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9.005
J528.1
A
1008—7974(2016)05—0020—04
2016-05-20
杨峰,吉林长春人,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