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辉煌伟业树丰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孙金龙访谈录

2016-09-24陈耷超

祖国 2016年17期
关键词:戍边援疆兵团

记者/陈耷超

辉煌伟业树丰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孙金龙访谈录

记者/陈耷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孙金龙

金色的阳光洒在新疆大地。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五”顺利收官,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再一次扬帆起航奔向新的征程。兵团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牢记维稳戍边第一责任,注重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推进兵团在南疆发展行动,迅速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加大措施有力抓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明显,兵团工作展现出了新的飞跃。日前,新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在访谈中对记者回顾了一段时间以来,兵团屯垦戍边和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屯垦戍边是党和国家赋予兵团的历史使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新疆和兵团提出的历史任务。怎样履行历史使命、完成历史任务?兵团通过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实践认识到,最根本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引领兵团事业走上科学跨越发展轨道。

长期以来,兵团经济以农业生产和农垦经济为主导,总体发展质量不高,延续这种模式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作为兵团发展方向,指明了兵团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跨越的根本路径。我们坚持“三化”同步,丰富屯垦内涵、转变屯垦方式,推动形成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发展目标分近期(2020年)、中期(2025年)、远期(2050年)。” “最终目标是要全面融入基于区域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及地区经贸人文交流与合作步入常态化,全面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

结合兵团自身空间布局、产业特点和优势条件,围绕兵团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定位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目标,立足发挥好兵团“三大作用”和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新疆“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打造八大进出口产业基地,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安全屏障和生态屏障,扩大内引外联、东进西出,建立以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外向型产业发展为支撑、经贸人文等多元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把城镇化作为首要任务和长远大计,坚持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新思路,在新疆城镇体系总体规划框架下,加快人口向团场城镇和中心连队居住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聚、农业和土地向产业化规模化公司化集聚。编制完成兵团城镇体系规划,立足现阶段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突出做大二产、着力做优一产、培育做活三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服务业长足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存量引增量、以资源引投资、以环境引客商、以市场引项目,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控股、但求发展,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加快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工业的支撑作用显着增强,“十二五”时期,在中央及对口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族职工群众的努力下,兵团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兵团累计实施对口援疆项目958个,完成投资266.58亿元,援疆到位资金85.15亿元。其中,9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项目上。

围绕“三化”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农业机械化推广、现代农业示范“三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北疆现代农业示范带、兵团现代农业示范团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好全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高新节水灌溉面积已占有效灌溉面积三分之二,机采棉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一半,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97%。

按照屯垦戍边战略需要,兵团沿新疆两大沙漠周边和边境一线“两周一线”布局。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拴心留人、稳定壮大队伍一直是关系兵团发展的根本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为先、就业为本、安居为要、富民便民为重,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以惠民“十件实事”为抓手,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为目的,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让职工群众过上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民生建设成为兵团发展变化中的最大亮点。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实施惠民“十件实事”,今年进一步把“十件实事”扩展为住房保障、公路建设、就业培训、教育保障、社会救助、配套服务、饮水安全、兴边富民、卫生健康、文化惠民10大类及23项民生工程,加大对民生建设的投资力度。5年间,兵团民生投入超过兵团恢复以来历年总和,累计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57.42万套、棚户区改造31.4万套,百万余名职工群众迁入新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46个贫困团场实现整体脱贫。兵团三大产业结构预计由2010年的36:34:30调整为2015年的22:45:33。非公经济比重预计达到38%,较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把少数民族比重在30%以上的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难点、推进长治久安的重点、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点,专门出台政策、集中资源、分类帮扶。

屯垦与戍边、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屯垦又戍边、既发挥建设大军作用又发挥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作用,是兵团立身之本。我们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牢记“兵”的职责、强化“兵”的意识、提升“兵”的能力,全面落实中央稳定工作要求和自治区党委维稳部署,确保兵团自身稳定,积极参与地方维稳,强化戍边守防功能,兵团维稳戍边能力明显增强、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坚持提高总量、提高素质、提高能力,建设全国一流民兵队伍,加强维稳力量建设,打造政治意识强、军事素质硬、特别能战斗的兵团队伍。完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充实加强基层组织、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打击和防范“三股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力度,主动做好敏感期和重大活动期间的维稳工作,积极参与重大突发案件处置和社会面稳控,全面提升了应急处突、日常防控、矛盾调处、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力度有多大,跨越式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兵团要抓住中央加大支持和对口援疆历史机遇,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在改革开放上取得大的突破,使兵团特殊管理体制同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特殊管理体制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必要保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兵团增强活力、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

我们要借力对口援疆,积极推进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接轨、兵团自身优势与市场资源优势结合,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增强了跨越发展的动力、活力和持续力。强调主体意识、主导作用、主动作为,把做好规定动作与创新自选动作、走出去与请进来、资金项目援疆与技术人才援疆结合起来,深化省市援疆,推进产业企业援疆,扩大全面援疆,延伸放大援疆效应。去年163个对口援建项目竣工116个,今年218个项目已开工211个,去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和对口支援省市为兵团选派援疆干部人才近千名,兵团近两千多人到支援省市接受培训,发达地区先进思想、经验、技术、管理、教育等开始在兵团生根。加大师市合一体制实现形式探索,团场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力度不断加大,兵师团公共运转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运用国家支持兵团产业发展资金融资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开始运作。利用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平台,扩大兵团对疆外、对地方以及师团相互之间的开放程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去年以来,招商引资项目近千个,兵团经济的市场融合度和发展外向度不断提高。

科学跨越离不开科学的组织领导和有力的执行落实。我们以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目的,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班人”,推动党员干部“一层人”,带动职工群众“一群人”,打造政治特别过硬、能力特别过硬、作风特别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为科学跨越提供了思想动力、组织保障、人才支撑和文化条件。

在全兵团自上而下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把解决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的落脚点,使解放思想的过程成为统一认识、完善思路、强化措施、破解难题的过程。坚持不懈地开展唱响兵团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干部职工群众推进兵团事业发展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和深化年活动,在师团开展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活动,在工交建商企业实施分类划级管理,在兵师团三级机关开展绩效管理考核,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强化了执行力,调动和激发了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

兵团人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兵团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最高利益紧密相连,与边疆的稳定繁荣紧密相连,与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与屯垦戍边的使命紧密相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兵团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兵团人经过了60 多年的艰苦创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大沙漠周边,抗风沙,战盐碱,建起了片片绿洲、座座新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塞外绿洲文明,在祖国西北边陲铸起了一座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繁荣西部的不朽丰碑。创造了让世界为之瞩目的辉煌功绩。

猜你喜欢

戍边援疆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戍边壮士歌
戍边追梦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兵团在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