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清竹 匠心即敬畏之心

2016-09-24

中华民居 2016年2期
关键词:榫卯红木匠人

马清竹 匠心即敬畏之心

马清竹,女,北京人,1960年出生于工艺世家,红木家具雕刻高级技师、鉴定专家,从事红木家具制作与雕刻30多年,曾参与故宫老家具的修复,并研究出独门环保修复法。

自少时随父学艺,“巾帼不让须眉”的红木女匠马清竹便秉持匠心,几十年来凡事亲历,从未却步。即便时至今日,业已退休的她依然怀抱一颗敬畏之心、虔诚之心,对待每一件即将成型的新家具和每一件等待修复的老家具。常言道:“唯有心怀敬畏,方能行有所止。”这正是对这位不老匠人的最好写照。

《小重山》

宋·贺铸

梦草池南璧月堂。绿阴深蔽日,啭鹂黄。淡蛾轻鬓似宜妆。歌扇小,烟雨画潇湘。薄晚具兰汤。雪肌英粉腻,更生香。簟纹如水竟檀床。雕枕并,得意两鸳鸯。

工匠,持斧而工,自古以来都是男人的专属。但在老北京的红木家具界,却有一位令人敬仰的女匠人,从艺三十余年直至退休,至今位退人未退。她,就是京城知名红木家具雕刻高级技师、鉴定专家马清竹。

用“巾帼不让须眉”这个词来形容马清竹,是再贴切不过了。自十来岁随父学艺以来,她凡事亲历,从未却步。但凡涉及红木家具制作的任何环节的工作,她都未曾马虎。就连一般只有男匠人才去操作的危险系数颇高的切割工序,她都亲力亲为。她能如此扎实向前,凭借的正是对工匠这一角色的领会和敬畏。

红木殷实、笨重,且只生长于赤道周边热带雨林。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根红木原木都须经过千万道关口,才能成为匠人斧下的原材料。每一块木头又都须再经上百道工序,经过匠人精细打磨,才能锻造出一件上等红木家具。

红木的特殊性,亦决定了红木家具工艺的特殊性。不论是下料、打棱、榫卯、雕刻等各个环节,都有着十分的讲究。而如何做到极致,便全凭匠人的功力。

红木家具的榫卯工艺颇为讲究。马清竹说,若匠人的技艺能使榫卯结构缝合,经水泡三日三夜而滴水不渗,则为最高水平,即“八级工艺”。结论倒推过程,可以想见其红木榫卯工艺之细致。而对于当下“工厂式”的红木家具工艺,马清竹直言:“工人非工匠。”工人多只会依样画葫芦,尽管大模样像了,但若细究却“此工非彼工”。有的甚至直接将榫卯简化到,仅以打孔生栽一根木橛来敷衍代替。硬栽的何如原装的殷实?有许多红木家具刚刚出厂,便容易出现滑动错位的现象,颇损传统红木家具的高贵形象。

对于榫卯黏合,红木家具工艺要求亦是颇高的。传统工艺都采用鱼鳔胶黏合。鱼鳔胶即指将鱼鳔熬成糊状成胶,而鱼鳔胶的熬制自古有“一日不出三两”之说法,可见鱼鳔胶之精贵。何谓“匠心营造”?由此可见其功。马清竹说,鱼鳔胶取自天然,有着天然属性,会随周围环境变化而变化,潮则黏干则韧,可留传千百年。而今天,现代红木家具常采用猪皮胶,更多的甚至直接采用工业胶水黏合。这类胶往往三五年后,便胶干缝裂,直至寿终正寝。

见微知著,仅自榫卯这项工艺便可见古之匠人与今之工人之差距。此外,像雕花、烫蜡等诸多工艺,都已全然变味。如今智能操控取代了人工雕刻,但机器终究是机器,即便是由有经验的匠人操控,亦难雕刻出应有的凹凸起伏的立体感,更甭说目前许多工厂根本无视这种工艺的差异。说着,马清竹不禁再以烫蜡工艺为例,道诉了久藏心中的“症结”。她说,烫蜡本应该将蜂蜡、石蜡等进行一定比兑才可施艺,有不懂的工人却甚至直接生擦纯蜂蜡。擦蜡本非传统匠人工艺,纯蜂蜡更是易“招蜂引蝶”,其后果可想而知。“如此粗糙工艺下的红木家具,完全失去了传承万代的功能,这简直是对尊贵红木的亵渎。”说着,马清竹甚至表现出了几分愤慨。

时下,许多工厂工人并未经匠人式的熏陶和培养,骨子里缺乏工匠的素养和思想,因此也难有对这一角色的敬畏,更无对红木的尊重与珍爱。“这种境况应该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力争改变这种状态。”马清竹激动地说道,“只有怀抱万分的敬畏,并以万分的工匠精神打磨,才能换来一件万年传承的红木家具。”

2009年,马清竹受邀参与故宫老家具的修复。老家具上都积聚了厚厚的灰尘,有的甚至还粘上了油漆,更要命的是附着物多已与红木“融于一体”,令众多专家一时束手无策。马清竹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明了一种独门环保修复法,完美修缮慈禧太后画案等古家具。“只有将每一道制作工艺都了然于胸,才可能更好地修复一件老家具。”她坦言道。

猜你喜欢

榫卯红木匠人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文化与艺术的收藏——红木
凭祥红木文博城
投资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