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怀古 倾城尽寻胜去
2016-09-24
追思怀古 倾城尽寻胜去
踏青时节最不能忘却的是寒食禁火、清明祭祖、上巳流觞等老风俗。可惜如今的我们只知扫墓祭祖、驾车远游,却很少人了解踏青也是追思祈生的时刻。踏青还有另一层意义,正如那个“踏”字,我们应该脚踏实地,踩踏着惊蛰解冻之后的泥土,去触摸大地新生的皮肤和绽放的脉搏,去反省、去审视被俗务和生活禁锢的身心,去洗涤心里的旧迹,去品尝自然风物里用新鲜的叶子和花朵酿造的生命滋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祭祖,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携家带口,春雨中的寒气总能勾起人很长一段时间的哀戚。“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道理,也许只能在这种时刻才有更深的体会吧。不如带上亲人,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守不住时光,但却可以守住心底里永不逝去的春光。
踏青寻胜的活动丰富多彩,如何才能描绘殆尽,恐怕穷尽辞藻,也难以说全这其中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游江海湖泊、览高山名川、访天下列国、听雅乐、尝美食、骑马、射箭,此为上层王公贵族以游乐为己所求的快意。《淮南子》中留有记载:“所谓乐者游云梦,陟高丘,耳听九韵六茎,口味煎熬芬芳,驰骋夷道,钓射鹧鹬,之谓乐乎。”
打秋千、斗鸡和玩蹴鞠则是民间大热的活动。这也难怪,闷在屋里一个冬天,春天一到,肌骨舒活、毛孔顿开,连精气神都浸泡在痒酥酥的春风里,那种郁郁勃勃得快要满溢而出的生机,让人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于是女子荡秋千,男子斗鸡、玩蹴鞠,稚子散学归来忙着放纸鸢。
如今,我们又添上了新玩法,在金黄的油菜花田里摆桌麻将,或是在桃花树下野炊。武汉珞珈山上的樱花开得举国瞩目,成都龙泉的桃花故里自然也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曼妙多情。
这种乐游的惬意,在春日暖阳的微醺之中,或许就会酝酿出各种情思与心绪。所以有了孔子与弟子们那番沂水咏归的对话。
“(弟子曾晳)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和弟子们探讨人生志向。弟子曾晳的志向是在春服既成的暮春时节,与群友相伴,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大笑而归。这回答宛如一位十五六岁的纯质少年说出的心愿,没有经过城府的矫饰,恐怕算是从人的本性发出的最天然的声音。春天给予了曾晳一种拙朴的智慧,让孔夫子那样汲汲而为的人也对他的志向心生向往。
后来者拥有这等情怀的,也就是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吧。三月三上巳节,那个时代的风流雅士们,列坐在流觞曲水边,一觞一咏,抒情感怀。他的《兰亭集序》记录了这般雅趣之景。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那天,春神一定汇聚了最好的青天与柔风,让王羲之的笔写尽了对春日的欣赏,也触发了他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寒节日寄乡友》
唐·齐己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