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行业问题交流会

2016-09-24李楠女士主讲专家李季教授

猪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李教授群友沼液

组 织 人:李楠女士,主讲专家:李季教授

团队成员:徐鹏翔,孙敏捷,李 巍,王 博,李永彬

本刊编辑:薛惠莉(参与整理)

畜禽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行业问题交流会

组 织 人:李楠女士,主讲专家:李季教授

团队成员:徐鹏翔,孙敏捷,李 巍,王 博,李永彬

本刊编辑:薛惠莉(参与整理)

2016年5月20日晚7点,由中国环博会李楠女士和中国农业大学李季教授联合组织的畜禽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行业问题互动交流首次通过微信群进行线上讨论,小编全程参与交流会的讨论。

本次微信交流前充分征集了群内好友关注的问题,通过整理归类收集到的问题,最终形成了5个主题,分别为行业政策和趋势、养殖场相关问题、堆肥相关问题、废水相关问题和有机肥相关问题。

主题一:行业政策和趋势

李教授:我国整个养殖业在过去几十年发展非常迅速,虽然总体上养殖场的数量在逐步减少,但每个养殖场规模在增加,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重要问题是环境问题,养殖场会有大量的废物产生,而处理这些废物需要增加投入,进而带来成本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在处理养殖场污染治理方面的宏观政策框架不是太清晰,环保部采取的态度是类似于工业治理的模式,即“谁污染谁处理”,希望养殖场来承担这部分环境治理,但农业部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不希望环保对养殖生产造成太大的压力,当然农业部也清楚只靠养殖场自己投入,建设这些污染处理的设施远远不够。目前,国家层面尚不明确所有养殖企业产生的粪污总量以及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来治理这些污染物。截至目前我们没看到权威的数据,据初步估算,我国大概每年养殖粪污产量约30亿t,大概需要建设资金5 000亿~8 000亿元。

按目前政策和实情判断,环保部、农业部、发改委等部门的投资加起来可能每年不到100亿元。以一个万头养猪场为例,环保投资大概需要500万~600万元,养殖场不愿意独自承担这部分费用,那么下一步国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污染治理的费用由谁来出,按照国外的经验如日本的经验,这些设施所需的费用大部分要由国家来支出。在日本,我们看到好多堆肥厂和沼气工程的建设资金都由国家来出,运行费用也要地方政府来支付。

养殖场的环保设施建设有点类似于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城市的环保设施如垃圾填埋厂和污水处理厂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但是农村特别是针对大量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才刚刚开始,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有效的一系列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农业部包括农科院、环保部前期都有一些工作,大体总结为3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种养结合,就是养殖一定要和种植结合,要想养殖就要有足够的土地来消纳这些废物,而且废物的量不能超过环境负荷,也就是说养殖的规模一定要有相对应匹配的土地来支持,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我们国家传统上也一直是这种方式,欧洲也是这种方式。第2种模式就是我们所谓的“达标排放”,在环保系统里提倡的比较多,特别是一些水处理方面的企业提的比较多,也就是说把养殖场排出的废物特别是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大家知道现在环保的达标指标要求的比较严,已开始要求氨氮的指标,农业废水要是按照达标来排放的话处理成本会很高,但是这种模式针对一些发达地区特别是土地很紧张的地区可能是唯一的办法。第3种模式叫高效利用模式,也就是说种养无法结合,达标排放也不行的情况下,将这些废弃物作为资源利用起来,如通过厌氧产生沼气,通过好氧生产肥料,利用牛粪生产食用菌,将粪便堆肥后作为栽培基质用在园艺上等等,充分把废物进行转化,进行附加值提升,这种方式在各个地方都发展地比较快,应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向。

相关讨论

群友:粪便处理属于环保部门管还是农业部门管?

李教授:粪便产生的环保问题由环保部门管,但大家都知道国内现在属于多部门管辖状态,如农业部针对各个养殖企业也要求进行内部的环保设施和场区外部环保设施的建设,但目前总体上环保部管的比较多,如养殖场被停止和搬迁都由环保部门推动。

群友:有机肥国家标准太严格,有机肥企业要加化肥才能氮磷钾达标,国家有放松标准的打算吗?

李教授:确实我国目前有机肥标准比较高,比如,水分问题尽管由小于20%提高到小于30%,实际上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很难达到30%,国外好多国家不要求水分标准,我们国家因为有机肥的群体过大,从管理部门的角度还是要有要求,但是确实现在水分30%的标准有点高。另外,通常由畜禽粪便发酵后NPK还是可以达到5%的标准。但如果原料是以秸秆或树枝这种植物类为主的话,其实也不一定要去登记产品是有机肥,还可以登记成土壤调理剂或基质。总体上,下一步国家在有关标准方面会多样化。目前,中国腐殖酸协会也有一些标准在计划,新成立的土壤肥料协会,他们现在已经开始了标准研究工作,我们希望未来有机肥的标准更加多元化,以适应不同的原料和市场需求。

群友:有机肥里面的重金属和钾钠离子是在哪个环节进入的?农业部担心随着不合格有机肥的长期使用,越来越多的不可分解污染物的加入会加重土壤负担,是这样吗?

李教授:以上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有机肥的安全问题,在学术界有相当一部分专家也非常担忧有机肥安全问题,因为有机肥涉及原料很复杂,特别是一些企业使用工业废渣,包括现在养殖企业大家也很担心重金属和抗生素等问题。因此农业部门对有机肥安全很关注,但安全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的,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只要按现有的标准操作,符合标准要求就可以了。

有机肥的原料来自于养殖企业,大家都清楚重金属和抗生素等都是从饲料和药物环节过来的,因此从长远来讲安全问题要通过全产业链来解决,也就是说必须在养殖企业的饲料端开始解决,饲养安全由国家来调控和监督,这样我们在后端解决起来才比较省事,否则把问题集中到后端解决起来很难、成本很高。实际上很多国家已经做到了这点,即建立标准并开展立法和监督,只要严格做到了就安全。比如饲料就有专门的安全标准,实际情形可能是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过量使用的问题,就和农业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一样,就是标准达到了但使用的量过了,或者目前因为技术问题大家可能不愿意改,因为减量会带来一些损失,因此可能产出的粪便会超标,解决这种问题还是要从全产业链考虑,需要从头到尾来解决。

废物的整个循环链里从饲料到粪便到有机肥,再由有机肥回到土地到植物,植物还可以回到动物,这个大的链条里边风险物质是在富集的,也就是说现在标准里除了重金属的限量以外,还要有个很重要的约束就是限制它的施用量,施到农田里大概每年施用多少千克,施多少年,只有从这3个角度实施才可能把控好安全。

有关抗生素的问题在目前有机肥的标准里还没有体现,尚处于研究阶段,国内也有不少研究单位在研究,如粪便里的抗生素残留以及堆肥降解抗生素等,抗生素进入土壤和食物链也有一些研究,这些研究报道有一些抗生素被检出,但是在标准还没有制定的情况下也就不存在超标的问题,只不过大家关注而已。实际上还有许多类似的风险物质需要大家来研究,研究清楚后再体现在标准里。

主题二:养殖场相关问题

李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养殖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些废物处理问题。总的情况是养殖场现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好多地方实际上是环保部门在对养殖场施压,可能有的地方出现一刀切现象,导致养殖场损失比较严重。这意味着下一步环保的压力将会根本上推动养殖的整个转型,从原来的一种粗放的、没有考虑环保的模式走向一种更环保更集约的一种模式。

过去我们做的主要是固体废物堆肥以及粪便处理方面的工作,当然也接触了一些厌氧沼气和废水处理方面的一些工作,总的感觉就是固体这块问题不是太大。养殖场的固体废物只要进行固液分离出来以后,后边做堆肥还是比较方便,而且堆肥里面的各个工艺、技术设备也都有,另外固体处理从技术角度说要尽量从源头分离,就是在养殖场里边尽量干清粪,从产出粪便的时候就进行固液分离,不要水泡粪以后再进行这种固液分离,这是一个固体处理的路线。

液体方面的话,现在我们感觉到问题确实很大。现在的废液处理,实际上已经成为养殖场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已经直接影响到企业是不是能生存下去。目前国内在这方面探讨的也比较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包括研究单位在探讨水处理的工艺,但实际上水处理的工艺特别是城市的水处理工艺要移植到养殖场对废液处理的话,现阶段成本是承受不起的。因此这里边还是要探索一些低成本的生态化的路线。

相关讨论

群友:面临国家的环保压力,养殖户如何解决粪污处理,哪些沼气工程更适应于养殖行业,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如何解决,投资成本和运行应该控制在多少钱之内?

李教授:总的来讲,养殖企业必须要非常重视粪污的处理,过去大家认为粪便都是肥料,但实际上只要不去用它,它就变成一个污染,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这种思想层面上。

养殖行业里面沼气的使用非常普遍,无论是大型的还是中型的设施,当然也有不同的工艺,这些都是很成熟的工程。涉及到沼液的处理是现在大家最头疼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的沼气工程现在都面临这个问题,而且解决不好的话又带来二次污染,或者说它把污染给扩大了,因此沼液问题必须解决,沼液解决不好的话,会直接影响到沼气工程的稳定运行。

沼液处理目前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沼液灌溉,即进行简单过滤后进到灌溉系统里面,当然这个要结合农田的利用,就是跟周围的农田配套;二是可以做成一种液体肥料,可以把沼液简单的沉淀、过滤,最后进行包装,或者将沼液浓缩以后变成一种液体肥料,还可以把这种沼液进行微生物发酵,变成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三是沼液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也就是进行水处理以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到周围的水体中。但实际上沼液的这几种利用方式,我个人感觉还是要以土地利用为主,然后要是实在自己没有土地的情形下,就把它做成一种肥料,一种液体肥料,但这里面还是有不少技术环节,比如说你这个液体肥料是不是成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是不是稳定,是不是会发臭,这种肥料的养分是不是需要去调配等等,这些还是需要一系列的工作去做。

关于沼液处理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投资成本一般一吨废液需要1~5万元之间,运行成本大概从几毛钱到十几块钱。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当然还是越低越好,从利用的角度来说产品的附加值高的话也可以承受一定成本,这个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群友:请问关于生物发酵菌床养猪的利弊?

李教授:发酵床技术实际上已经在国内推广了应该有十几年了,最初是从日本引进过来的。这种发酵床技术总体来讲是一种生态模式、一个生态工程,就是通过一步处理解决了所有问题,因此是个很好的技术。但是为什么发酵床技术过去5年来处于一个下滑的态势,好多地方实际上已经退出了,这里边反映的就是这个技术还有它不成熟的地方,另外也有成本的问题。技术不成熟包括发酵床会带来猪的一些疾病,会带来一些寄生虫,一些粉尘等等的问题,另外还有垫料问题,好多地方垫料可能获取不到或者说得到的成本比较高,还有一个可能需要改造圈舍,增加成本等等,这里边应该还是有一系列的问题。

所有的这种环保技术或者生态技术,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这些工程,产出的产品必须附加值高,这个工程才能运行下去,假如说没有附加值或者附加值很低,这个工程就很难运行下去。因此我觉得很大的问题是现在的环境成本没有计入到整个养殖生产中,这样的话企业开展这种环境治理就要付出代价,导致最后没法运营。从这个角度讲的话,未来这种生态模式,类似这种生物发酵床养猪还值得去探讨,开发一种成本低的生态技术对中小型养殖场特别是小型养殖场还是可取的。随着国家环保治理环境政策全面推动,这类技术还会再逐步地兴起,逐步地完善。

群友:沼液还田会出现烧苗吗?每公顷地承载量有没有相关标准?沼液检测的主要项目是什么?

李教授:沼液沼渣还田已经有一些技术规范,沼液还田还是需要控制用量,一般不会直接进行灌溉,需要掺水稀释1倍;沼液的灌溉量通常是通过氮的投入来限制,比如在粮食上面,每公顷土地氮用量不要超过75~120 kg。农业部《沼肥使用技术规范》规定,沼液每亩每年施用量是45~90 t,有些地方就沼液每公顷土地会用几百t到上千t,最后导致土壤污染。沼液里面,除了pH和养分以外,还要考虑重金属指标,这也有相应的标准。

沼液做液体肥料,从利用价值来讲确实不错,现在也有好多企业利用沼液生产液体肥料但卖不出去,而液体肥的运输、储存、包装,包括进到农田怎么来配套,还有一系列问题。山东寿光有一些沼液用大罐运过去可以卖到五六百块钱,效益还可以,但是这种方式能不能长久下去、或者说企业后端能不能有相应的农化服务体系、销售网络等等,还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主题三:堆肥相关问题

群友:堆肥过程中厌氧和好氧的优缺点都有那些?

堆肥分为厌氧和好氧堆肥,厌氧堆肥是在堆体建好之后不需要进行通风和曝气,传统的堆肥就是厌氧堆肥,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农村,厌氧堆肥的方式还是很常见的。厌氧堆肥的优点是比较简单,比如农村地区在猪圈的外面有一个发酵池,可以将牲畜粪便,生活垃圾以及杂草放在发酵池中堆沤,然后运到地面上形成堆体,发酵时间需要半年,一般在第2年春天直接施用在地里。厌氧发酵的缺点包括发酵时间太长,耗费时间和人工(需要翻堆和清理废物)等。而好氧堆肥与厌氧堆肥相比缩短了发酵时间,现代的堆肥工程全部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好氧堆肥要求对原料进行优化配比,并对堆肥条件进行各种优化,包括通风、碳氮比、颗粒度、翻堆和曝气等等。传统的堆肥需要2~4个月发酵,而现代好氧堆肥只需要十几天到1个月,它的特点就是适合工业化和自动化管理。

群友:一般好氧堆肥,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相差多少度,哪一个比较高?

李教授:通常堆体中心温度比表面温度高将近20 ℃左右,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是中心的物料保温效果好,受到的外界干扰条件较小,在中心可形成温度较高的状态。

群友:堆肥,堆高2 m,每10 cm深度的菌群布局是什么?堆完肥以后的产品可以做什么?

李教授:堆肥微生物在传统的堆肥中已经开始研究。最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第2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在广泛开展,一般来讲,在中心温度高的地方主要是耐高温的细菌和放线菌,在中间是耐中温的细菌和真菌,在表面主要以细菌为主。因为堆肥过程是靠微生物来推动,所以堆肥的条件需要满足微生物的要求。堆完肥的产品种类有很多,传统观念分为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而现代的观念将有机肥分为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无机微生物三元复合肥。土壤调理剂针对用途可分为盐碱地改良剂,土壤酸化调理剂等等。也可以做栽培基质,好多日光温室,设施农业需要栽培基质,包括育苗的基质。可以做土壤修复剂,比如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施入这种功能的有机肥可以将重金属固定和钝化,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增加作物产量。所以,堆肥产品的发展方向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

群友:在沟槽式有氧发酵堆肥中,每m3的有机肥需要多长时间供一次空气,一次多大体积的空气?

李教授:建议曝气量为0.1~0.3 m3/min。

群友:堆肥过程如何保持有机质含量不降低?如何提高腐殖酸含量?

李教授: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减少实际上是有机质碳含量在减少,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有机质碳要释放掉。保持有机质碳含量可以通过调节碳氮比和加快发酵过程,减少过度的曝气和翻堆等技术来实现。近些年在餐厨垃圾和果园果枝处理方面产生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垃圾堆肥的过程中只追求有机碳的含量,不关注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将垃圾处理成高有机质产品。但是堆肥是微生物降解的过程,仍然需要调节碳氮比,并且保证高温发酵实现无害化。餐厨垃圾的堆肥产品腐殖酸含量较高,而以木质为主的堆肥产品腐殖酸含量较少。

群友:为什么单纯粪便发酵后的产品比添加秸秆发酵后的产品使用效果要好?

李教授:这个问题存在争议,比如牛粪单独发酵效果良好,而猪粪和鸡粪单独发酵效果不会太好。这里使用单纯粪便可能是短期的速效效果,如鸡粪氮磷含量高,速效效果好。但是有机肥的效果不能只通过氮来衡量,有机肥的效果是需要通过多种养分、有机质、活性成分等不同方面来衡量的。

群友:发酵周期多久肥效好?如何降低氮素的损失?

李教授:发酵周期不是固定的,取决于产品的去向。比如在反应器和槽式发酵中,追求快速发酵,槽式10~15 d完成一个发酵周期,而反应器5~6 d就完成一个发酵周期。如果不需要二次发酵,产品就可以直接使用。发酵周期不是越短越好,需要结合产品的加工、用途和处理来决定。有很多种办法能降低氮素损失。例如在原料配方中加入过磷酸钙,或钙磷镁材料,减少氮素损失,将氮素固定;也可以加入硝化抑制剂,通过控制曝气,搅拌来减少氮素损失。

群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多少比较好?

李教授:标准的堆肥曲线包括升温、高温、降温。而工厂化堆肥希望升温速度快,维持高温时间长。高温的温度不超过65 ℃,以55 ℃以上维持5~7 d,以达到无害化要求。从2004年的堆肥培训开始专家就提出堆肥是一种艺术,堆肥不是只有一个标准,每个堆肥厂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化非常明显。要针对自己的原料、工艺、产品,去规划和设计自己堆肥厂的发展方向。

群友:发酵前的碳氮比和发酵后的碳氮比多少比较合适?

李教授:堆肥发酵起始碳氮比是20~30∶1,发酵后碳氮比为10~15∶1。

群友:畜禽粪便处理是否应该采取养殖场处理第一个阶段,然后由有机肥企业进行二次加工或处理的方式?

李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养殖场处理与有机肥加工应当分为两个步骤,中小型养殖场不需要建立有机肥料厂,只需要进行粪便的第一步处理,即使处理完的产品不达标,但是可以降低水分和提高产品稳定性。然后将这种产品作为半成品卖给周围的肥料企业,肥料企业可以使用这种半成品进行加工,实现养殖企业与肥料企业合作。

群友:化粪池粪渣还需要采取菌种发酵吗?

李教授:目前在好氧堆肥中微生物接种方面的研究很多,国外一般发酵接种用得很少,国内很多堆肥厂在用。一般认为堆肥接种是有效果的,尤其是国内在推进快速堆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发展,各个要素要进行优化,因此生物有机肥中要进行功能菌的接种,但堆肥发酵不一定必须接种,不接种也可以发酵,只不过接种后可起到减少发酵时间、防止养分损失的作用。

群友:当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高于70 ℃时,通常应采取哪些措施,不采取措施会造成什么影响?

李教授:一般要给予鼓风曝气或翻堆,不采取措施的话,可能在堆体中间会出现烧心,将原料灰化,从而造成原料养分损失。

主题四:废水相关问题

群友:请问李老师对冬季高寒地区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有没有合适的处理措施?

李教授:一般在东北、西北地区,到了冬季后废水因没有利用途径,只能储存结冰,目前没有太好的处理措施。如果有沼气设施的话,废水可进入沼气池,但沼液同样需要储存,因此冬季一般经稳定后储存即可。

群友:请问液体怎么解决?尤其是几千立方米的大体量废水?如做肥料,销路、效益怎样?

李教授:液体是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理的一个最大难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养殖场,一天产生1 000 m3以上废水或沼液,主要途径还是就地土地利用。养殖场要与周边农户合作,或将周围农地流转过来种植玉米或苜蓿等作物,然后将废水作为肥料进入农田,在减少化肥使用的同时,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再作为饲料用于畜禽养殖,实现种养结合模式。但将废液做成肥料进行销售也很难,如将沼液深加工做成不同类型的液体肥料, 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技术销售队伍开拓市场。

群友:有人提出用除臭处理完的水(100%除臭)进行再利用,进行猪舍冲粪。李教授怎么看?

李教授:一些养殖场用稀释后的除臭剂对圈舍进行喷洒,然后再将废水收集起来进行猪圈的冲洗,主要涉及到一个防疫安全问题,所以要检验除臭后的废水是否能达到防疫要求。有的地方用沼液直接冲洗圈舍,养殖行业的专家一般都不推荐用,担心沼液中的病原菌会带来一些危害,同样需要做分析化验。

群友:水果酵素真的能净化污水吗?

李教授:酵素技术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的技术,酵素有除臭、促生长等功能,用在蔬菜水果上面可以提高产品品质,作用比较宽泛。酵素净化污水,其原理是利用酵素中的酶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进行分解,从科学角度分析可以一定程度的净化污水,但能否达到污水处理标准还有待检验。

群友:废水排放前的处理步骤?处理1 t废水的成本?

李教授:废水达标排放前的过程一般按水处理过程进行,固液分离后,液体部分进行沉淀、过滤、厌氧、好氧、消毒、排放,达不到标准的话要进行深度处理,比如膜过滤等。废水处理成本差别很大,从每t水几毛钱到十几块钱都有,简单的如过滤、灌溉成本低,复杂的如膜过滤处理成本高。

主题五:有机肥相关问题

群友:详细分析下液肥与固肥的利弊。

李教授:液肥和固肥是两种重要的肥料类型,最近几年随着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液体肥料发展较快。总体来讲,液体肥料适合做追肥,跟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系统配套,具有使用方便、省工等特点,水溶性较好,肥料利用率较高;另一方面,液体肥料具有运输难、需储存等特点,一般就地使用。固体肥料通常适合做底肥,使用量大,肥效长,相对来说具有易运输、好储存等特点,弱点是劳动强度大,使用较麻烦。国内目前正在开发固肥和液肥施肥设施,相关设施配套后对有机肥的推广使用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群友:动物源性的有机肥能不能进口到中国,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现在网上查到的信息五花八门不知道哪个可信?

李教授:目前,了解到我国有一个有机肥出口标准(骨粉),有机肥进口没有相关标准。按照世界各国情况来看,有机肥的进口是受限制的,如鸡粪、牛粪有机肥有很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由于发酵不彻底引起的病原菌等外来生物入侵,一般要受到国家防疫方面的管控。

群友:请问含水量比较大的猪粪是否一定要经过发酵处理才能还田,如果不发酵有什么危害?有没有比对性实验和一些相关数据?

李教授:据了解,国内外针对新鲜的粪便和堆肥后的产品的长期对比研究很少。中国农业大学做过猪粪和发酵后的产品的应用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后的猪粪肥效高,发酵后养分降解比较彻底,速效养分含量高,养分比例比较平衡,发酵后的产品不含杂草种子,不会产生烧苗现象。总体来看,畜禽粪便发酵后产品肥效高、使用相对安全,在促进农作物生长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要好于不发酵粪便。从管理角度来说,国内外都要求动物粪便处理后才能进入农田,欧洲规定新鲜粪便不可以进行贸易,不能进入运输环节。我国目前管控还比较松,以后会逐渐走向专业化、工厂化处理,提倡发酵腐熟以后再还田。

群友:目前从堆肥量产成复混肥的难点在哪儿?

李教授: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和产品在5年前是一个热点,但至今没有发展起来,主要原因一是化肥企业刚开始关注有机肥;二是有机肥的造粒产能很低,单个生产线一般2~3万t,跟大化肥企业的产能很难匹配。目前很多复混肥厂都是小规模生产,根据当地的农作物做一些专用复混肥,由于产能受限,目前很难成为一个主流肥料。随着施肥机械的开发和规模化农场的发展,在农场可以不造粒直接施肥,因此有机无机复混肥发展比较困难。最近几年复合微生物肥料或三元复合肥是一个发展的新方向。

国外案例

2016-06-02)

猜你喜欢

李教授群友沼液
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出“精彩”
心灵相聚
——老年人群友之歌
育槐
厨子救人
沼液喂猪有讲究
沼液在蔬菜上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王群友寒夜跳江救人
别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