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例法”
2016-09-23陈晓冰
摘要: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一节有限时间的课堂里,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从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工作者非常重要。
关键词:学习兴趣;实例教学;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095-02
收稿日期:2016-04-19
作者简介:陈晓冰(1979-),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及应用教育。(广东 顺德/528000)
从事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同行们可能与笔者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一个是如何在上机实践课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全部学生是出于兴趣的驱动,而不是在教师的威严的逼迫下,完成你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掌握这节课要求的技术要领。笔者在几年以来的上课过程中摸索出一种比较有用的方法——“实例法”,下面做一个大概的阐述。
一、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讲解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上机时间占70% ,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如果把理论和实践分开来独立讲,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讲理论的时候,学生因为没有了解过这部分内容,所以对于枯燥抽象的理论难以理解,慢慢会进入“昏睡”状态,然后对于这部分内容甚至于这门课程彻底失去兴趣和信心;到了实践课,因为前面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在操作时错漏百出,很基本的问题也不能独立解决。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把理论融合在实践中来讲。
首先课前要准备好能够体现这部分理论知识的实例,然后在讲解操作过程中分析用到的知识点,让上机操作的过程变成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例如上flash动画设计讲解到“遮罩”这个知识点时,就要通过操作有“遮罩”效果的例子,演示操作过程的同时给学生解释什么是“遮罩”,使用它会达到什么样的特效。这样比起单纯在课堂上念叨“遮罩”的概念,功用等理论知识的方法,学生对于前者的接受会更加积极。
二、上课前展示成品,演示作品的得分处,技术要领,激发学生的兴趣
先在上课前展示成品,最好是学生作品,可以是别班的或是往届的学生的作品,这样能最大限度鼓舞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演示作品的得分点,有趣的地方,培养起学生的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photoshop图像处理》教学中,讲到“印章”这一节知识时,笔者尝试用“照片处理”的实例来讲解。首先出示一张普通的女孩的照片,问学生“这个女孩漂亮吗?”,回答:“一般,称不上漂亮。”,然后再出示另外一张照片,问学生“这个女孩呢?”,回答:“美若天仙啊!”,“告诉你们,这是同一个女孩,后面的照片是经过phtoshop的技术处理过的。想学怎么处理的吗?想把你们的照片也搞的这么漂亮吗?”,“想,太想了”。 学生的学习动机,已经从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实例中尽可能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
在教学中,刚开始时候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
我们对于教材上的某些实例可以做一些灵活的修改,尽量让做出来的实例贴近生活内容和生活应用,如果再加上一点趣味性的东西会更加有效果。比如笔者在教vb程序设计时,有节课要求用vb代码做一个复选框和单选框的例子,教材上举的是一个对文本字体进行选择改动例子,学生看起来兴趣不是很大,笔者就把它改成了这样的一道题:你用vb代码编写一个选择器,问题是“你最喜欢的偶像”,下面用vb编写选择的单选和复选框A.林志玲,B.李宇春,C.刘德华, D. 张靓颖。学生一看到这些他们熟悉的名字后,整个状态马上改变。
计算机编程本来就是一件枯燥,抽象的课程,但当笔者把教材上的例子做一些简单的改动后,发现整节课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前所没有的活泼轻松。
四、实例操作课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
对于学生所完成的作品不是交上来就完事,完成实例教学之后还必须对学生的作品来一个公开点评,并现场打分。这不但是对学生的劳动成果一个完整的交代,还是对他们进行鼓励的一种有效手段。作品完成得好的学生在公众面前赚够面子,自然自信心爆满,对于这门课更加有兴趣。而作品有缺陷的学生在点评中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能及时纠正。同时学生们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有很大的好奇心,想知道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水平相差有多远。所以作品点评课是实例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五、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要给予不同层次的任务
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是中职生的特点,有的学生在电脑操作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很低。所以,在实施实例教学时,教师要精心准备上课内容,把教学内容分成易、中、难三种等次的不同实例,从最容易的开始讲解,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然后再深化下去,基础差的学生要求完成比较简单的例子,把后面较高层次的实例作为附加题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可以给他们另外加分。这样一方面能够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去尝试挑战更高点,避免他们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又可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他们的操作任务,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技能。
六、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教学最忌讳照本宣科,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按照课本完成,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一群只会照着操作步骤演示,离开课本什么都不会,没有一点创新精神的机器。创新精神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以在实例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课程实行“实例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课前要精心准备好符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例,把理论融合到实际例子中,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肖敏.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EB/OL].公文易文秘资源网,2016-04-20.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