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2016-09-23黄峰
黄峰
摘 要:现阶段,问题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也有积极作用。本文就对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意义以及开展问题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问题教学法的特点以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问题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以提问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探索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问题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层次性以及研究性的特点。趣味性特点表现在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打破高中数学枯燥、乏味的学习现状,通过趣味性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层次性表现在符合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特点。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有层次地设计问题,使其符合高中生不同层次的认知规律,通过阶梯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升,最终得到实质发展。研究性特点表现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的培养上。即通过开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与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缺乏沟通,学习过程单调机械,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观点与看法。而问题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分析、自主解决问题,可以凸显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在独立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学生之间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与讨论过程,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次,因高中生自然学习能力、思考问题角度等存在差异,在不同观念的碰撞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将有全面的认识,对于良好思维方式的培养有着极大的益处。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在合适的时机开展问题教学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确的把控,并根据学生思维规律、教学进度进行适当的问题设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高中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间点,以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思维将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进行正弦定理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鼓励学生进行设想,带着疑问探讨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发掘各种方式来证明正弦定理。第二层次,对正弦定理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并引导学生大胆设想。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与讨论过程,不仅掌握了知识,其思维能力也得到扩展。
2.基于学生个性化差异开展问题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学科,在高中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高中数学问题教学的开展,应尊重学生水平差异,视具体情况,关注问题的重点与难点设计。高中数学教师要将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到问题教学法之中,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逐步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正弦定理教学为例,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定义进行复习,在此基础上,指出该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通用关系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该式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发现的,那么在其他三角形中是否也成立?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任意三角形进行尝试。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指导他们运用相对简单的锐角三角形,而数学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从钝角的角度出发思考是否成立。最后,教师在学生得出的结论中进行总结,共同组织探讨,完善证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探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基于实践性开展问题教学
高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中数学问题教学开展过程中,也应关注到问题的实践价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与验证,掌握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强化问题设计,改变以教材为主导的问题设计,设计学生亲身实践与探索的问题对象。通过符合学生生活实践的问题设计,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兴趣。
总之,高中数学学习中,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问题教学形式,将有效提问与学生回答进行整合,调动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智力,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建军.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2).
[2]钟海涛.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分层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