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谣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尝试

2016-09-23童琳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童谣整合教学

童琳

摘 要:童谣是指那些思想健康、朗朗上口而又益心益智的少儿诗歌。本文分析这些童谣在本地区的发展现状,研究这种现状与小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通过整理分析一定量的客观翔实数据发现,学生对童谣比较感兴趣,但了解不多,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游唱、创编以及评比等一系列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切实有效地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童谣;教学;整合

新课标指出:课程应注意与各学科教学活动的整合是进行“绿色童谣”教育活动的另一措施,各任科教师充分利用、挖掘本学科中可教育因素,在课堂双边活动中积极地渗透“绿色童谣”教育活动。

一、童谣与语文课的整合

童谣与主课的整合可以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整合渠道。童谣,是一种短小精悍,念起来朗朗上口的文体,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谣”不离口。因此,借诵读童谣之力,能够促进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喜欢上诵读,喜欢上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产生疲劳感,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等影响上课的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适时地做出调整,以较快的速度引导学生重新回到上课的良好状态。于是想到了童谣,它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从而让学生通过诵读得到休息,而且也很有趣味,每次诵读学生都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二、童谣与音乐课的整合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用“三颗星”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如果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地完成歌词记忆,并且能够完整地把歌曲独唱下来,但是会出现旋律记忆上的少许错误,那么教师在作业本上可以用“两颗星”的鼓励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肯定。如果学生仅仅能够条理清晰地完成歌词记忆,但是却不能够完整地把歌曲独唱下来,甚至还会出现旋律记忆上的错误,那么教师在评价上只给予学生“一颗星”的鼓励。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标准的时候,可以用专业的图章给学生加盖。童谣的语言精炼、节奏明快、音韵流畅,与音乐的结合有着天然的纽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领悟童谣意境的美感。童谣与音乐的结合,使童谣真正成了童谣。

三、童谣与美术课的整合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美术作品,在画或作品旁配有童谣,有点像古时候题诗一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通过童谣与童画的结合,使美术课堂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融文学美、声音美、色彩美为一体,使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达到人格的完善,从而得到创造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目的。

四、童谣与数学课的整合

数学课需要逻辑思维,童谣需要形象思维。童谣语言精炼、富有韵味、朗朗上口的特点概括总结数学公理、定义、规律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如数学童谣《数指歌》:“一只手,两只手,长出两个小拳头,小拳头伸开来,变成十个小朋友。”数学童谣将抽象的思维化为形象的记忆,既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记忆一些最基本的数学常理,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童谣的无限快乐。

五、童谣与思想品德的整合

学校通过向学生介绍“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我们就结合本课题关于童谣的课题研究,通过让学生收集童谣,诵读童谣,改编童谣,创作童谣,用童谣的形式,使荣辱观的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融入日常的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将童谣和歌舞、短剧、表演、书画等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内心。深入宣传了八荣八耻的要求,对大家进行了深刻的教育。

六、童谣与班队课的整合

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绿色童谣”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是班级教育的中心线,也是开展“绿色童谣”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传唱“绿色童谣”的着力点。

当然,童谣除了与语文、音乐、美术、数学课程能有效地整合,与其他课程也能交相辉映。如与体育课的整合,能使体育活动更显现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形式;与英语课的整合,能使枯燥的英文单词变得生动起来……

总之,具有独特教育功效的“绿色童谣”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在浅显易懂的词句中让学生感受最朴素与最深刻的教育,不仅使学生活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训练了语言、提高了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童谣整合教学
快乐童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