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6-09-23谢清艳朱丹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激励机制

谢清艳 朱丹

摘 要:本文从教学的角度思考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并从依据政策引导高中生择校观念、立足区域发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塑课堂文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社会化

一、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带有职业特性,其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某项职业技能的高等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都要体现这一点。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既有成绩也存在问题,尤其是以下几方面。

1.生源差

国内一直存在的一种高考价值观念是,成绩好的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没有通过分数线的则进入职业教育院校。因此,职校学生入学后都带有被大学淘汰的心理,他们读书就为了拿毕业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只能通过加强管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学生在教室玩手机、睡觉的情况屡屡出现。教师的监督能够缓解这种情况,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另外,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只有高考,所以在选择专业时一片茫然,很多学生是由父母代替做决定。进入高校后,学生不喜欢所选专业,学习不认真,有条件的调换专业,没条件的混日子甚至逃学。

2.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方案要围绕地区发展来开展。然而,现状是高职教育向着本科看齐,特别是课程的设置基本是本科课程的缩影,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导致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身份尴尬。

3.教学方式不科学

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仍然占重要地位,存在较大缺陷。一是不够直观,特别是图像类的课程。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对于同样的问题,一些能力差的学生就不能充分理解。二是不够细化。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详细讲解知识内容。三是不够连贯。传统教学是片段式的,学生也许这节课能听懂,但是并不能前后联系形成整体认识,掌握所学知识。

二、解决办法

1.国家政策支持

从政策上科学引导学生择校是非常有必要的,弱化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区别,强调各自的优势,加强二者的联系,实现相互对接。高职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它提倡不论何种教育,只要有利于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具有同等价值。建立激励机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倡导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同等价值,鼓励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教育的衔接,真正做到“坚持学校教育与各类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2.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

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站在市场的角度考虑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产学研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育人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都是学生听老师的,他们很少会质疑课堂和书本上的内容。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思辨能力,不懂得批判和反思,也就不懂得创新。我们必须要重塑课堂文化,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出发,搭建社会化学习平台,寻找更多的资源,帮助学生走出禁锢的课堂,走向企业、社会,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

4.鼓励微课等网络课程的建设

加强信息化教学,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引入教学。例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名师讲堂等。把不好理解的文字部分转换为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增强课程的可视性。通过精心设计,将大量的资源整合到一个项目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自学或复习。信息化教学工作量大,对学校硬件要求高,对教师的要求也高,所以需要学校建立相关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朝晖.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文化危机与重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陈啸.德国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法治的统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成功范式探源[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激励机制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