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清明上河图》中的高杆立鸟

2016-09-23张仁江张春平

国画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风向标清明上河图虹桥

张仁江 张春平

解读《清明上河图》中的高杆立鸟

张仁江 张春平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简称《清图》)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风俗画长卷,真实反映了北宋都城的社会生活。无论从绘画艺术或从历史价值,《清图》皆堪称国宝。《清图》也有许多颇有争议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虹桥边的高杆立鸟(图1)是干什么用的?多数人认为是风向标,少数人认为是华表。通过对《清图》和古代绘画以及历史文献的研读,我们认为虹桥边的“高杆立鸟”不是风向标,而是桥的装饰物——白鹤华表。

一、高杆立鸟不是风向标

风向测量是气象观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汉代就出现了“铜凤凰”和“相风铜乌”的风向器。〔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宋代的海舟上已在立杆上安置以鸟羽制作的风向器。目前我国现存的凤凰形风向器仅有一个,在山西浑源县建于金代的圆觉寺塔顶上。

认为高杆立鸟是风向标的主要说法有:1.图中虹桥两端的高杆之鸟,显系鸟羽所做成,应是观测风向之用具;细看两鸟头朝一个方向,就可明白这一点;再看鸟脚下有一小盘,很可能是用来转动的,鸟随风转,过往船只上的人们看到鸟头所向,即可辨别风向。2.画中虹桥边的高杆顶端就立着鸟形之物,这并非单纯的装饰物,而是风向标,最早是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在高杆上,用以观测风向,称为“五两”。3.在现今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景区的虹桥两端就设置了四个风向标,其顶端有仙鹤可随风转动,鹤头的指向就是当时风向,再对照下面的十字交木仪,就可精确辨别当时的风向了。在古代,船只没有动力驱使,全靠人力和风帆,为了省力,船公们要根据风向调整船帆。

我们认为:1.判断桥头的高杆立鸟是否为风向标,要看高杆顶端的鸟头部的方向,作为风向标,两个鸟的头部的方向应是一致的。但图中两个鸟的头部的方向并不一致,所以应不是风向标。2.船只在过桥时,都要把桅帆放下,不需要观看风向以调整帆的方向。3.风向标在高杆之上,船的舵手在远处很难看清楚鸟头的方向而辨别风向。总之,虹桥边的高杆立鸟不可能是风向标。

图1 《清图》中虹桥北端(上图)和南端(下图)的高杆立鸟

二、高杆立鸟——白鹤华表

1.华表的由来

我们认为虹桥边的“高杆立鸟”是白鹤华表。华表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用来标示大路或桥头的入口、装饰大门和其他重要建筑物的凌空立柱。华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1)传说中尧舜所设立的“诽谤之木”,用以观得失,纳讽谏;(2)标明路衢的指示牌;(3)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表上设有水平正交的两木,各指东西南北,故又名交午木。

随着历史的演进,原先的“诽谤之木”、指示牌等逐渐变为装饰物华表。华表的结构一般为:立柱、云板(横板)、圆形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蹲兽一般为神兽或吉祥动物。华表一般设置在桥梁路口、帝王宫殿和陵墓的入口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场所不同,华表的具体样式也有所不同,华表的立柱材质也由最初的木变为石。现存的华表中,著名的有天安门前、卢沟桥头以及清东陵等处的华表。天安门前的华表的柱子雕刻一只蟠龙盘绕,上端横插东西方向的云板;再上边是一个圆形柱帽,称为“承露盘”,最上面为面向南方(道路)的蹲兽,为传说中的神兽,其名曰“犼”,或称望天犼。

2.白鹤华表

后来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出现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白鹤。宋《尔雅翼》云:“古以鹤为祥,故立之华表。”关于华表上的白鹤还有一段传说,据〔东晋〕陶潜《搜神后记》记载:“辽东城门有华表柱,忽有一白鹤集柱头,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不知名字。”

图2 张择端《清图》中高杆上白鹤的局部放大图

古代诗歌多有对白鹤华表的歌咏,如唐代杜甫《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这说明在唐代很多地方都设有白鹤华表。

仔细观察虹桥南端的高杆立鸟:高高的木杆,顶端白鹤立在一个圆盘上,这个圆盘应是承露盘,再下面是一个十字木架,相应于交午木,也就是《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的“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可见高杆立鸟完全符合华表的基本结构,而且位置又在桥头,因而我们认定它为白鹤华表。由于古代的白鹤华表的主体是木质结构的,早已没有遗存,《清图》中的白鹤华表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白鹤华表图像,为我们了解古代白鹤华表的具体结构样式提供了可贵的图像资料。

图3 〔清〕沈铨《双鹤图》

图4 〔元〕王振鹏《龙舟竞渡图》中的白鹤华表

3.《清图》中白鹤华表的特征

这里我们将对虹桥边的白鹤华表的特征及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从总体来看,虹桥两端的四个华表是对称的,南岸和北岸各两个,左右对称设置,柱顶有白鹤。从白鹤的具体造型来看则是非对称的,左边的白鹤仰头,右边的白鹤则喙部前伸(图2)。为何左边的白鹤仰头,而右边的白鹤低头呢?是否因为时间长了,白鹤的形体发生了变化?还是当时设计的就是两只形态各异的白鹤呢?我们认为这应是设计师的有意设计,既考虑到生动灵活,又考虑到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左边为上位(尊位),右边为下位(卑位),又有男尊女卑、男左女右的习俗,如婚礼上是男在左边,女在右边。在我国古代一些建筑物门前两旁的一对狮子也是“雄狮居左,脚踏绣球,雌狮居右,足抚小狮,前者象征权力统一寰宇,后者象征子嗣昌盛”。我们认为华表上的白鹤也是遵循这一原则而设置的。鹤有多种,其中丹顶鹤也叫仙鹤、白鹤,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是我国和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双鹤寓意阴阳统一、和谐瑞祥之意,因而白鹤常常为诗人和画家的描写对象。丹顶鹤的雌雄在外部形态上的差异很小,一般情况下难于区分。丹顶鹤和兔子一样,在它们运动时,难于区分它们的雌雄,《木兰诗》云:“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只有在鹤不运动时,经过较长时间的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雌雄鹤有如下不同特征:雄鹤叫的时候把颈高高竖起,头向后倾,喙直冲蓝天,双翅高举,但不全展开;而雌鹤叫的时候将喙水平方向伸向前方,双翅不高举。另外,雌鹤多负责觅食和喂养幼鹤,所以常常低头在地上寻找食物和照看幼鹤;而雄鹤则主要负责保卫,防止其他凶禽对幼鹤的侵犯,因而常警觉地抬头张望。雌鹤比较安静,而雄鹤多动,姿态多变。为了在画面中区分雌雄鹤,艺术家们对丹顶鹤的行为特征进行艺术概括和处理,在众多的双鹤图中所显示的是:仰头者为雄鹤,低头者或头部水平前伸者为雌鹤。〔明〕边文进《竹鹤图》、〔清〕沈诠《双鹤图》(图3)、〔清〕郎世宁《花阴双鹤图》等都是双鹤图的代表作。虹桥南端华表顶上的白鹤正是左侧的鹤头高举,双翅展开,为雄鹤,而右侧者鹤喙水平方向前伸,为雌鹤,完全符合雄左雌右的习俗。

图5 〔元〕王振鹏《龙舟竞渡图》中白鹤华表的局部放大图(左图:桥左侧的白鹤华表,右图:桥右侧的白鹤华表)

下面再研读《清图》中白鹤华表上的白鹤的朝向问题。中国画不完全遵守整体透视,而是散点透视,即局部上符合透视原理。为确定白鹤的头部朝向,在图1中,可以近似认为汴河是东西流向,虹桥是南北方向,并将桥南端的两个华表的十字木架的中心连线看作东西方向。两个十字木架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而十字木架的两个横木方向分别与东西方向呈45度。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左边的鹤头部朝向为东北方向,右边的鹤头部朝向为西北方向。由于桥面较宽,只有把白鹤设计为头部朝向与桥身呈一定角度,白鹤才能与桥上迎面的行人很好地相呼应。从今本《清图》中,虽然看不到虹桥北岸的两个白鹤的姿态,但可以推测那两个白鹤也应与桥南端的两个白鹤类似,雌雄姿态各异。这一推测可从〔元〕王振鹏《龙舟竞渡图》(图4,5)中得到证实。从《龙舟竞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桥头两端的四个白鹤华表。仔细观察这四个白鹤华表,左边的两个华表上的白鹤与《清图》中虹桥南端的两个华表上的白鹤的形态非常相似。在右边的华表上,右侧鹤的头部向上高举并扭向一侧,应为雄鹤;而左侧的白鹤头部近似水平方向前伸,应为雌鹤(对于雄左雌右的确定,如观察者从白鹤对面来看则应是雄右雌左)。《龙舟竞渡图》中的白鹤华表上的白鹤的姿态也符合雄左雌右的传统习俗,因而也佐证了《清图》中虹桥边的高杆立鸟是白鹤华表,而不是风向标。

4.白鹤华表的位置问题

至于华表的位置,有人认为如果华表是桥的装饰物,那么一定是桥体的一部分,而虹桥两端的高杆立鸟与桥体是分开的,所以不是华表。我们则认为:桥头的华表虽说是桥的装饰物,但并不是桥体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华表可以与桥体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与桥的主体分开,这要依据桥的结构与周围环境以及设计思想而定。历代华表与桥身分开的例子有不少,如〔元〕佚名《卢沟运筏图》(图6),图中的两个华表与桥的主体是完全分开的,卢沟桥头的华表也是与桥的主体结构分开的。《清图》中虹桥边的华表由于很高,为坚固起见,其地下固定部分必须深埋,这样在桥的木质主体结构上显然不能实现,所以华表一定是立在桥头两岸地上的。

图6 〔元〕佚名《卢沟运筏图》中的华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清图》中虹桥边的“高杆立鸟”不是风向标,而是虹桥的装饰物——白鹤华表。左侧华表上的白鹤为雄鹤,右侧的为雌鹤。

1.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72-73页。

2.赵广超,笔记《清明上河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26-27页。

3.程郁,张和声,《话说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书末图23-23页。

4.张建,《〈清明上河图〉虹桥研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72-82页。

5.王冬松,《对〈清明上河图〉中“木杆立鸟”装置的解读》,《装饰》,2013第5期,第90-91页。

6.李合群,《〈清明上河图〉中“表木”新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125-129页。

猜你喜欢

风向标清明上河图虹桥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虹桥碧波太平湖
喜茶虹桥新天地店
中国蓝风向标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风向标 2016日内瓦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