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

2016-09-23林石炜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培育价值观

林石炜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 罗定 52720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

林石炜**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罗定527200

2001年友善一词被正式的写入道德建设相关文件,十八大报告当中友善再次被提出并作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友善出现在十八大报告当中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友善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友善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继承体现,同时也是对西方文化的有效借鉴。友善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涵盖了互助、平等、真诚、宽容、尊重、礼让。当前友善作为一种公民道德规范,对于公民的个人成长意义重大,是每个人都必须追求的道德品质。友善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不仅涉及到人与人之间,还涉及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对友善的培育和践行既是实现公民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对社会公共道德的优化过程,有助于社会关系的梳理和新建等过程。但是当前我国在培育和践行友善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将从个人角度、国家角度和社会角度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去破解这些问题。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友善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分析了友善在培育和践行中价值观念、物质基础、内涵理解、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如何友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途径。

友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自然

我国传统道德当中提出了人要友善待人、要对环境友善,人和自然之间的相处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传统,友善观的提出虽然时间尚短,但是东西方对其的解读和研究已经全面展开。友善这一词汇实际上分为几个层面,才公民个人角度来讲,友善实际上是一种人处于社会生活当中所表现出的美德。从古至今,华夏子孙都非常重视个人修为,发展到今天友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修行,已经发展成为了人的一种道德内化。但凡友善之人都有着仁爱的心,能为他人考虑。友善对于我国公民来说是一种能够让人崇尚的道德法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当中对公民个人提出的更为严格的道德标准。过渡到社会层面上,友善可以说属于精神价值的一种。自十三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管是经济,还是社会其他方面都发生了飞速的变化,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极大的得到了丰富,但是在丰富的同时却出现了精神和价值的缺失问题,市场经济导致的利益观使得社会成员之间关系日趋紧张,在该时期提出的友善价值观可以说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友善的内涵

(一)友善作为一种价值观蕴含着人文关怀

从字面上来讲,友善指的就是要与人和善,对事物要保持善良。友善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宽泛的,也就是说友善不仅要求要对人友善,该要求要对社会对自然做到友善。中国古代就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这一观念强调的是人之间的交往应该避免将自己的思想加注给别人,是对人性价值的一种肯定,可以说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因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我国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和西方的人文是有一定区别的,我国的人文关怀是吸收了西方人文精华后和我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在我国人文更是一种在保障人权过程中的关怀因素。十八大报告当中将友善纳入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实际上是从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高地将人的个性释放出来,是对人生来平等、人的精神生活的有效丰富。

(二)友善作为一种价值观是对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厚植的文化背后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友善所体现的助人为乐正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重点侧重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样的优良传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去粗取精的最终结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不管是处理国家内部问题,还是对抗匈奴等我国一直秉持着友善来对待周边事物。回到今日,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要求必须要具有友善这种优良传统要发扬广大,做到对友善观的不断继承和发扬。

友善的思想渊源是非常丰富的,我国传统文化讲究“和”,强调人际交往要以礼、以和为关键,强调的是即使出现分歧也要求同存异。回到近代,我国对于文化的重视不断提高,中国梦的提出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对于友善价值观来说是一种精神供养,而社会主义价值观则是有效培育和传承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饱含着深刻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可以说友善自古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当中就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对其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三)友善作为一种价值观是对社会正义的弘扬

当物质文化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很多人却忘了夯实自己的思想,忘记了抛却金钱和名利之后精神的提高。物质充盈使得社会普遍的存在着感情淡漠、情感淡化的现象,人之间交流变得更少,冷漠逐渐的出现,出现裂痕的感情得到到修补,自然也就缺乏了友善共识形成的环境和土壤。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习惯了去目睹充斥在网络上的负能量。例如我们熟知的马加爵事件、小悦悦事件,与其说是马加爵和车轮造成的悲剧,倒不如说是人性的漠然导致的。一次次的事实昭示,若社会上友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那么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当前我国媒体对于这类事件已经不再躲避,而是对事情进行真实报道和大胆的披露,友善的普遍缺失导致了关爱、同情、理解和关注的缺失,最终导致了社会正义受到质疑。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当中友善价值观的提出正是弘扬社会正义的一项重要内容,友善强调的是道德品质,强调的是用善良的态度去建立和维护好人际关系,强调的是用理解和包容去处理人与人交往中的各种矛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当利益被夸张的放大后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乃至思想造成影响,友善价值观正是能够唤醒中华民族心底最原始的善良的一剂强心剂。所以说培育和践行友善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社会精神力量。

(四)友善作为一种价值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般认为人是高于自然的,但是人又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进而自然是血肉相连的。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空间和生存物质,人对自然有着客观的依赖。人和自然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一方面人需要按照自己的本性、需要,将自然界改造成为更能适应人需求的一种环境,使自然的发展服务于人类;另外,人不能够和自然相对抗,应该按照自然本身的规律去办事情,要依据自然规律做事。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那么既然人和自然关系密切,那么可持续发展理念则认为在发展中不能将自然剥离出去,而应该将其融入到构建的过程中,达到“天人合一”。从对自然的顶礼膜拜、到对自然的随意支配以及政府,再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天人合一”发展到现代社会形成的“和谐共生”,是一种系统的、有机的思维方式,但是友善不同,其不仅仅局限在了人与社会、人之间,还为人和自然赋予了友善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质是友善的一种一线,其作为一种执政理念的改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动力。这与科学发展观中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完全契合。

早在19世纪资本主义就已经被论断为病态的社会形式,而将社会主义称之为“和谐和自由”的社会,同时该时期将和谐定位成为全体和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认为和谐社会不仅仅只局限于人与人的和谐,还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思想和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是完全契合的。我国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思维多出现在宗教布道及卜卦之书里面,那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将迷信的、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剥离,使得我国传统理念里的“天人合一”更趋于科学。现代社会建设中我们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并不是一种舶来的概念,而是对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批判和集成,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中的不科学成分提出,然后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使其得以不断的合理升华。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和谐社会只局限在了人与人或者是人与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首次将人与自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进行了论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那么十八大报告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价值观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可少的因素,也是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基础性观念。若我们将“天人合一”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将其定位为思想上的继承,也是对思想的改造过程,那么友善价值观则是助推其实现的不竭动力。

二、培育和践行友善价值观中的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三大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友善价值观重在培育和践行,其具有很好的公关协调的功能,能够不断减少摩擦和矛盾,进而达到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目的。从十八大结束后,各地区和各省市都投入了学习和教育工作,在学习和深化的过程当中,我国的广大群众也理解和认识到了友善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仍旧存在众多的阻碍,而只有认清这些阻碍,才能够做好友善的培育和践行工作。

(一)存在价值观念的普遍性缺失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角度来诠释价值,是人们对待事物关系的普遍观念。人们对于价值观的实践就是价值活动的反映。价值观念是对人们心里最根本和核心的一种东西,这种价值观是整个社会、国家、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从国家角度来讲,价值观念是整个民族意识形成的侧面反映;从集体角度来讲,价值观念是整个集体思维和文化的重要体现;从个人角度来将,价值观念是人类成长过程当中深入骨髓的精神力量。

价值观念每个人都有,但同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心里的价值观念也会存在差异,而每个人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着社会、国家和个人的持续发展。我国群众的成长严重受着老庄思想的影响,悲观思想、虚无思想无处不在;另外还有一部分人秉持着享乐和恣意妄为的思想;这些利人不利己的行为纵然了拜金主义、权利主义的横行。而市场经济无可避免的导致了价值观念的恶意滋生,导致了正确价值观念缺失甚至是丧失。可以说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人们很难很好的把控方向,很难抵御住外界的各种诱惑,没有办法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来把控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存在对友善价值观内涵理解不到位的现象

自十八大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有着自身的重要性,笔者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住友善在实现过程中的内涵和意义,针对社会上几个阶层开展访谈,此次访谈主要围绕着学生、公务员、个体职业者、教师等不同的人群,参与访谈的人年龄跨度范围较大,访谈数据见表2-1:

表2-1 友善价值观访谈结果表

从上表当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友善价值观是其在我国培育和践行之后,不仅仅是一种意识上的体现,同时对我国的发展也是一种指引,但是从上表当中还可以看出我国公民对友善观的理解、对友善观三个层面的理解都是不足的,也因为部分人存在着文化和经历上的不同,会对友善观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有很多人对于友善观还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这次参与访谈的人数并不多,无法代表整个社会对友善观的全部理解,但是也从一个侧面真实的反应了我国群众和社会群体对友善精神实质的把脉。

(三)存在物质基础仍旧匮乏的不足

马克思主义对于物质基础有着非常高的认可度,认为只有物质基础上去了才能构建好上层建筑。我国经济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呈现出了一片经济繁荣的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贫富差距明显,为了对收入分配有效的进行调节,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但是仍旧是因为社会资源存在短板,导致了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腐败问题凸显、社会矛盾被不断计划的出现,最终导致了社会上不稳定因素的出现,甚至有一部分人受不了诱惑走上了违法乱纪的道路。人们的生活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无法做到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流和沟通,争夺利益、朋友、亲人为利益闹翻的情况经常出现,说白了就是物质基础不足。上学困难、住房问题等都是我国物质基础匮乏的直接体现,也就是说若有友善得不到解决,若友善培育的物质接触得不到夯实你,那么培育和践行友善观只能是缘木求鱼,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

(四)保障友善价值观实施和践行的机制较为落后

标杆和模范在友善家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作用非常大,但是这些标杆对于友善观的培育和践行未必是最为有效的保障机制。我们树立的标杆缺少一定的经济和法律上的保障,例如当前社会上关于扶不扶老人的问题是非常热,那么从笔者的角度来看,尊老爱幼是当前社会上的优良美德,那么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扶不扶的问题则是社会危机的一种体现,社会上的人员一方面对扶持老人的不信任,另外一方面对社会上的公平正义的存在不够信任,在这些担忧之下,想要行善的人很难能够主动站出来去实践他们的友善,但是若这样的友善行为能够给予法律上的保护,那么就可以保证友善价值观的更好培育和践行。

三、友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途径

在群众的价值观理念里友善价值能够为其提供指导,能够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应该一定的思想基础,其是整个国家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道德和理论基础。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对于整个社会意义重大,笔者在这部分将分别的从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法律机制健全、加大宣传的角度去解释如何破解当前友善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的难题,如何让其更好的实现。

(一)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是培育和践行友善观的基石

马克思的理论中强调的是要建立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无疑不是另一种和谐社会的表述,在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不断趋近“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举措,实际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这一思想和过程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和谐社会中友善观非常重要,是基础,属于微观层面上的社会和谐。

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愿景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构建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阻力,例如社会差别的存在、贫富差距、社会成员的分流、就业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阻力都会对整个社会和谐造成影响,甚至会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产生影响。面对当前的形势,要化解阻碍人与人友善的各种阻力,促进公平正义、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诚信友爱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者是举措。

1.创设公平正义的化境和氛围:作为政府和国家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要正视当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兼顾公平,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众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各种手段,建立起机会公平、分配公平等重要的公平内容来搭建起整个社会的保障机制和体系,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改革和发展的成绩。

2.营造友善的社会风尚:当前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友善风尚,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友善风尚的培育和践行的艰难和复杂,而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这是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在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下,社会成员更乐于帮助他人,更乐于助人。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标杆作用

模范和标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历来我国群众都非常崇尚标杆,并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在日常生活当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标杆和模范的影响,从而在思想上,在行为上和标杆、和模范不断的靠近。而和人民群众接触最为密切,党的思想武装最为先进的尤数党员干部队伍,所以在培育和践行友善观的过程当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和标杆作用是可行的。

当前从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来看,还是较为先进和纯洁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当中有着非常高的战斗力,同时可喜的是人民对党员干部整体还是比较信赖的。但是我们在看到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优势之外,还应该看到某些党员干部所存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高等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这点不仅是对于党员干部个人来说的,同时也可以延伸到整个党员干部队伍。从严治党要求在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既要重视政治上的要求,同时也要重视政治纪律,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要时刻铭记政治纪律,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纪律,做到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到位;另外一方面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还要坚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强化自身政治意识和觉悟,不断的靠近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

培养教育党员,是保障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种长效机制。我党的理论指导方针从“三严三实”发展到了“两学一做”,这些在我党的建设过程当中都是非常有利的思想武器。“三严三实”实际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从表面看是我党内部的事情,实质上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指示,是对党性、党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和重申,不管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还是严以律己,都是是保证其能否高效、务实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根本,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严以修身是对党员干部的首要要求。严以修身修的是党性、修的是理想信念、修的是道德境界。

严以修身要修党性: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党性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灵魂,用到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当中就关系到了是世界观的形成,党员干部党性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够以最为饱满的热情去工作,才能够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不断自我进步。同时党员干部只有自身的党性和修为根基牢固才能够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党员干部冲上去,习近平总书记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一文中对于学习党章的重要性进行了反复的明确和重申,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将一再重申党章的重要性,是因为党章是党员领导干部修党性最好的参照。

严以修身要修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对于一个党员干部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支柱,也是不竭动力。作为一名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一旦出现松动,为民服务的精神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就非常有可能做出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所以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检定的政治立场,另外还需要提高自身政治鉴别的能力,保持政治敏感性。在2013年劳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做事情要有实策、要有干劲、要不图名利。那么全党就必须要躬身自省,要做到群众效仿的标杆和模范。

严以修身要修道德境界:同样是在2013年的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决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这一重要指示后续成为了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整治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党员队伍建设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过程,从思想上、道德上给党员干部上了一节课,做了一次洗礼,但是剥离开这次的活动来说,从个人的角度讲道德修养实际上是一个长期性的事情,在日常工作当中应该不断的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权力观,另外还应该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学习,保持优良的作风,练好为民服务本领,自身加强对外界诱惑的能力,认真的做好人民公仆。

严以用权实际上从根源上来说就是要让党员干部保持良好的作用。严重要公私分明,要求党员干部要在思想、行为上杜绝以权谋私,要杜绝各种特权的存在。另外在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以用权指出了要限制权力,要用制度来约束权力,要用制度去监督权力的实施。

“三严三实”对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来说是一把标尺,也是一面镜子,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的血肉联系,基层党员干部要在接触群众过程中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要在工作当中总结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思路;要不断提高自身民主管理的本领,和群众形成共商、共议、共决的和谐氛围;要注重培养党员干部骨干,通过党员干部骨干凝聚群众力量,最终实现谋事、做人、创业想要达到的目标。

对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两学一做”可以说是继“三严三实”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是“三严三实”的延伸和精准化。在党中央提出“两学一做”党员干部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之后,为了这一理成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常态,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全面铺开,这一在全党内铺开来的行动对于打造高信仰、严纪律、高信念的党员干部队伍意义重大。

理想信念对一个共产党人来说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最为重要的就是把握好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总开关,若这个开关问题解决的不够好就非常有可能出现党员干部世人生观迷失、价值观错位、世界观偏差,严重的甚至会动摇我党的执政根基。如果将精神作为一个整体,那么理想信念则是这个整体的钙片,一旦理想信念缺失了就会导致出现越轨等情况,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学一做”的提出正是切中要害,这对于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学习来说是是一大进步,通过这一进步能够很好的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补钙,最终实现党性的提高。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蕴含中大量的能够引导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文字,而“两学一做”究其根本就是要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使得思想教育能够真正的用于实践当中,能够内化为党员干部自身的素质,做到用实践去验证学习效果。

所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树立党员标杆,对于培育和践行友善观意义重大,能够使得群众始终跟着党走,始终和群众之间保持着友善的联系。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机制

在培育和践行友善观的过程当中法律机制有着重要的保证,将友善观写入法律文件当总,就能让很多友善的行为有保障和后盾,例如我们所熟悉的红十字会事件,就是因为法律机制的匮乏才导致了本来的友善之举被别有用心的人操纵甚至是利用,而其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国家都应该予以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对保障。截止到当前,我国尚不存在任何的法律依据去对其进行保障,而因为社会上的友善行为而导致的个人利益受损的事件频发,使得更多的人甚至出现了有善心但是不敢善举的情况。故笔者建议应该尽快的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善举能够乘着法律的保护大伞,得以更好的培育和践行。

(四)拓宽友善观的宣传渠道

价值观和价值理念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宣传是非常重要的,舆论的宣传能够推动价值观正确引导,能够使人们更加有理论自信。从宣传媒体角度来看,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友善观的宣传渠道,所以非常有必要把握住友善观的舆论导向,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去宣传友善价值观的意义和重要。一方面,应该将网络平台充分的利用起来,让网络作为培育和践行友善观一个最广阔、影响最大的阵地。另外,还需要广拓渠道去进行舆论宣传。例如,把友善观和文化产品结合在一起,让文化产品成为宣传友善观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再有,我们随处可见的广告实际上也是可以成为友善观的一种宣传途径,这些广告往往很能够唤起中华民族人民心理最善良的一面。

四、总结

友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备受关注和推崇,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当中具有指导作用,当友善观的培育和践行越来越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友善观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秉承着友善观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和谐和团结的社会,培育和践行友善观将会让道德常驻人心,让社会更为美好。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生活而奋 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曹刚.团结与友善[J].《伦理学研究》,2015.

[3]李建华.友善何以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3.

[4]卫建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着力点[J].《光明日报》,2014.

[5]黄艺生.友善的道德价值及其培育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4.

[6]焦国成.“善”词语考源[J].伦理学研究,2013(2):29.

[7]郭晓冬.友善:必须着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安阳日报,2013.10.

[8]王晓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

[9]沈壮海.刘水静友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N].人民日报,2014.

[10]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3-18.

D64

A

1006-0049-(2016)19-0008-04

*2015年云浮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路径研究——友善的科学内涵与践行》(课题编号:2015云社研[19号])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林石炜(1978-),男,江西赣州人,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党员干部新书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