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2016-09-23胡燕
胡燕
【摘 要】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其字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多有讲究。对于律诗的平仄,历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法。如对其稍加深究,则显不足。本文结合具体诗例予以说明其缺漏之处,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一三五不论 宽严 二四六分明 拗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31-01
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其字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多有讲究。关于律诗的平仄,有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其意指:七律(七绝)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须分明;对于五律(五绝)来说,即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此说对于初学律诗者适用,若稍加深究,则显不足。现结合诗例说明:
律诗平仄之基本句式有四种。
五言律诗为:1. 仄仄平平仄;2. 平平仄仄平;3. 仄平平仄仄;4. 平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为:1. 平平仄仄平平仄;2. 仄仄平平仄仄平;
3. 平仄仄平平仄仄;4. 仄平平仄仄平平。
律诗,就部位论,平仄句式中的下段要比上段严格。以五言律诗1句式(仄仄平平仄),2句式(平平仄仄平)来看,1式中最后一“仄”无韵,2式中最后一“平”要押韵,此处绝不能错。往前看,1式之“平平”和2式之“仄仄”因没有押韵与否的问题,自然要宽泛些,但要注意避免孤平与孤仄,所以仍有约制。1、2式再往前的“仄仄”和“平平”,惟须注意避开孤平,所以更显宽泛。
基于此,五言律诗的基本平仄句式为:1. 仄平平仄;2. 平平仄仄平;3. 平平仄仄;4. 仄仄平平。七言律诗为:1. 平仄平平仄;2. 仄平平仄仄平;3. 仄平平仄仄;4. 平仄仄平平。(圈内字可平可仄。)
于上列基本句式,在五言2句式中第一字必须是“平”,否则要犯孤平(五言2句式中第一字如用“仄”,就使得除了韵脚以外,只剩一个平声韵。这就叫“孤平”,其为律诗写作之大忌。)。同理,七言2句式中第三字也须用“平”声韵。所以,“一三五不论”是不全面的。
再看“二四六分明”的不全面性。五言律诗的第二字、七言律诗的第二、四字要“分明”。但五言律诗的第四字,七言律诗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 唐人在近体诗的创作中为了不因音而害义,对律诗的常体作了灵活处理。于是就产生了“拗救”。
律诗中除了上述基本句式外,还常有一些“拗句”,“拗句”是指那些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律诗中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那么后面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补偿一个平声。“拗救”的情况很多,现举两个常例析之。
在五言律诗3句式(平平仄仄)中常出现“平平仄平仄”的拗句,句中第三个“平”声用为“仄”声,在其后紧用一个“平”声来补偿。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其平仄关系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而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的平仄关系为“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对比上举变体(白诗)和常体(杜诗)可知,在加点位置上,白诗为“仄”,杜诗为“平”, 五言律诗“平平仄平仄”中第四字不一定“分明”。
七言律诗是五言律诗的扩展,所以在七言律诗“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也可使用“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拗句。唐诗人崔日用《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六章》中颔联“岸上丰茸五花树,波中的皪千金珠。”之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杜甫《客至》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平仄关系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对比上举变体(崔诗)和常体(杜诗)可知,在加点位置上,崔诗为“平”,杜诗为“仄”。依此可知,七言律诗“仄仄平平仄平仄”中第六字也并非“分明”。综述,“二四六分明”也存在缺陷。
循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阅读律诗时一方面要从简入手,较轻松地进入律诗格律之门;另一方面,要懂得一些诗律变体的知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 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
[2] 启 功.诗文声律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3] 左林霞.对“二四六分明”的重新认识[J].云梦学刊,2004,(05):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