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主义的毒,你来破!
——本刊推出“反对官场形式主义”调查

2016-09-23李天锐

廉政瞭望 2016年17期
关键词:走过场官场形式主义

◎文_本刊记者 李天锐

形式主义的毒,你来破!
——本刊推出“反对官场形式主义”调查

◎文_本刊记者李天锐

“学习装样子、不深入”“教育走过场、不认真”……这是很多党员干部落马忏悔的第一条。说白了,就是当初党性学习搞形式主义,现在悔之晚矣。形式主义的危害,可见一斑。

由于形式主义简单、“好看”、热闹、不费脑子,所以批判容易问责难,彻底扭转更难。十八大以来,形式主义被列为“四风”首位,强力整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反对形式主义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果“投上所好”等政治生态没有改变,形式主义就可能进入不断被掐灭、又不断死灰复燃的死循环。

策划人:周丽萍、徐浩程、李天锐

“某地表面上不搞迎送,其实暗中封路清场做好安排”,“某县常委班子开民主生活会先彩排演练,提的意见不痛不痒”……

形式主义问题作为官场顽疾,长期都是治理整顿对象。十八大后,更被列为“四风”之首。当前,在部分形式主义问题得到遏制的同时,是否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主义问题?

对此,基层干部们有话要说。8月17日至27日,廉政瞭望推出覆盖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邀请基层党员干部、关注这一话题的网友等共同来把脉、开方。

“问责到人”获赞,年轻人更“理解”形式主义?

本次关于形式主义问题的调查问卷,共收回500份。其中纸质问卷200份,调查对象为几个县市区的基层公务员。网络问卷收回300份,调查对象为各地公务员及关心反腐败事业的网友。受访者年龄从22岁跨越到65岁,整体结构较为合理。

调查发现,500人中有402人(80%)认为,十八大后三年多,官场形式主义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遏制。其中,认为明显得到遏制,得到遏制和有所遏制的分别为16%、20%和44%。这充分体现了十八大后反“四风”、杜绝形式主义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有44%的受访者认为,官场形式主义有所遏制,但不明显,也体现出反对形式主义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十八大后,中央出台了多项遏制形式主义问题的措施。在受访者眼中,哪些措施收效明显呢?调查发现,排名第一的是“问责到人,避免推诿扯皮”。有受访者表示,“如今各类问责规定,更具可操作性。从中央的规定到地方实施细则,把犯了什么错,处分档次和标准都给列出来了。再加上环保、安全生产等诸多领域的终身追责,是你的责任,跑都跑不脱。”

除此之外,“以执行为导向,出台了一批便于执行的规章制度”,“领导讲话不再冗长,提倡讲短话,讲故事”也跻身前三。

身在官场,人们对形式主义的感受颇为复杂。本次调查显示,有64.8%的人对形式主义顽疾感到愤怒,并呼吁引起重视,有9%的受访者则表示“麻木,见怪不怪”。

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人(23.6%)对此表示理解,并认为,有些时候走形式是必要的,形式与形式主义问题之间有时难以界定。出人意料的是,在明确表示理解官场形式主义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明显比其他年龄阶段者更大。

公务员并不认同“干部考察是走过场”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但各地仍存在一些形式主义问题亟待解决。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在基层干部看来,当前仍然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排行榜中占据前三位的依次是“各项任务层层下压,基层不堪重负”,“干部考察沦为走过场”和“不少规章制度未逗硬执行或可操作性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选项“干部考察沦为走过场”,在针对公务员的纸质问卷中的得票率远低于网络问卷。有干部表示,《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施行后,各地已规范了干部提名考察的程序,多地差额确定考察对象,公务员们的感受更加明显。

除了表中所列各项外,部分受访人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网友“爱的奉献”等认为,个别基层单位在调查群众信访举报时出工不出力,最后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糊弄百姓。此外,窗口单位服务群众时敷衍塞责,这也是一种严重的形式主义。

在基层干部看来,市、县、乡镇哪一级的形式主义问题比较严重?调查发现,三级得票均超过100票,其中,市级、县级政府得票均超过180票(合计占72.8%),而乡镇得票仅占20.8%。

多名受访人士分析,这个结果与现实情况及基层干部感知相匹配。一方面,市、县级的动向、包括一些有形式主义之嫌的活动、会迅速传导到基层,并在基层干部头脑中形成固有印象。另一方面,上级公务员对乡镇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了解不多,不会选择该项。

毋庸讳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主义热点个案。本刊提供的九个选项中,受访者“翻牌”较多的有“某地深化改革停留在口头、创造新概念上”,“树立了问题导向,但只重发现问题,忽视解决问题”、“监督检查只注重材料是否齐全”等,从侧面反映了公务员群体的关注重点。

事实上,这些获选率高的个案,背后反映的问题更加“隐蔽”,更趋深入,亦体现出深化改革和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啃硬骨头”之难。

“领导任期短”容易搞形式主义?

从延安时期开始,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鲜明反对形式主义。但是,形式主义为何仍屡禁不绝,也引发了大家思考。

本刊在前期调查基础上,给出了六大原因选项。从结果来看,近60%的受访者认定“对上负责的体制,是引发形式主义问题的一大原因”。此外,“干部不敢担当、单纯求稳”、“受传统官本位文化影响”等都有较高得票率,上述选项涵盖内因、外因和背景原因等。

不少受访者还举例说,有些工作不能量化,但上级要求报送工作成绩,怎么看成绩好不好?就是看开了多少会,领导布置了多少次,强调了多少次,有的还演变成只看材料。“像开会、布置、材料都是必要的形式,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过犹不及”。

几名受访者还指出,除了本刊所列出的原因外,形式主义问题突出,也与一些区县主要领导更换频繁有联系。因为一把手任期短,又急于干出成绩,他们的行政行为短期化比较明显,一些创新工作也就沦为形式主义,轰轰烈烈一时之后,人走茶凉,一夜之间就可能无人问津。

最后,在如何改变形式主义顽疾方面,受访者也做出了回答。

从调查结果看,县乡两级干部都对上级出招寄予厚望。“改变不合理的政绩考评机制和对上负责机制”、“上级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加强指导,杜绝拍脑袋决策和层层加压”,“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干事导向”,居于结果前三位。

有意思的是,网络调查中排名第一(64%受访网友选择该项)的“扩大民众的参与和监督”,在针对公务员的纸质问卷调查中却有些“遇冷”,仅排第五。

有受访者对记者分析,扩大民众的参与和监督是大的方向,可以改变党政机关的行事规则、思维模式等,但是现阶段很多时候,民众可能并不了解机关存在哪些形式主义问题,较难真正实施监督。

受访者还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宣传部门应该加强对反对形式主义的宣传,改进宣传方式,让全社会了解其危害;纪委应该对严重、典型形式主义问题单独通报,加大惩处力度;上级应该从爱护干部出发,减少相关活动的数量……大家都希望,在各种合力作用下,形式主义问题将不再是机关顽疾,如此一来,将对整个社会将产生更加正向、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走过场官场形式主义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别让你的体检“走过场”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本期导读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