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两种汉译本的翻译手法对比
2016-09-22王培赵茫茫
王培 赵茫茫
摘要:《作者自叙》(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是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的散文作品,许多学者都先后对其进行了翻译,其中不乏出彩的译文。本文选取了其中两位的翻译作品,从翻译手法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对比赏析,并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些句子的特点。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译文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一个译文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借鉴别人的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翻译手法;赏析;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13-01
引言
《作者自叙》一文出自美国久负盛名的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1 Irving, 1783-1859)之手笔。他以笔记、小说和传记而闻名,其文笔清新、自然、诙谐而又富于乐感,善于运用不虚饰又不过分的文体,用词语不事雕琢,句式参差有致,结构如行云流水,风格涉笔成趣,文字风格既幽雅又浅近。本文所选的这篇游记可看作是写景抒情类的散文,国内许多有名的译者都对该文进行过翻译,如林纾、夏济安、高健和李明等。
本文对比赏析了其中两位的译文,即夏济安和李明的,他们对这篇以抒情为主、以记叙为辅的散文都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对译文的处理比较成功,从整篇文章的传神达意方面来看,也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神韵。本文主要从翻译手法上对比这两篇译文,从词语和句子方面入手,观察他们各自译文的翻译特点及手法,而掌握类似的翻译技巧对我们以后的翻译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实例分析
(一)四字格的使用
汉语由于其自身的构词特点而拥有丰富的四字词汇,它有三大优点:从内容上讲,言简意赅;从形式上讲,整齐匀称;从语音上讲,顺口悦耳。四字格虽然有这么多优点,但是也要用得恰当好处,才能体现它的作用。
原文第三段中第二句I should have felt little desire to seek elsewhere its gratification, for on no country have the charms of nature been more prodigally lavished的翻译,两位译者都做的比较好。夏济安译为“那么美国风景之美,品类繁多,我已经目不暇接,无遑他求了”,短短一句中使用了四个四字格,表达简洁而且意思完整,符合汉语习惯。李明的译文为“我就不会想到要去其他地方一饱眼福了,因为没有哪个国度能像我的祖国那样得到大自然如此的垂青和厚爱,处处都是鬼斧神工的迷人风光”,同样使用了四字成语,更突出了美国的风景之美,只是用词上不如夏济安的更为简洁。总的来说,这两个译句中的四字成语用得都比较恰当,没有过分华丽,也没有晦涩难懂,不失为译文中的佳句。
另外第三段中还有her valleys, teeming with wild fertility,夏济安的译文是“有草木横生鸟兽繁殖的山谷”,李明的译文则是“她那沟壑纵横的山谷,草木茂盛,鸟兽欢腾”,相比而言,李明的译文用了三个四字格,传神而动感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使用恰到好处,增加了句子的气势。
(二)句式的改变
原文第一段由八句话构成,句首多次重复“I”,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考验,如何将这么多相同主语的句式译得准确自然,而又不显得重复啰嗦?在这个处理技巧上,夏济安使用了五个宾语前置句,如“有些地方是历史名胜,有些地方是有神话传说的,我都亲自勘察”等等。两位译者根据读者的理解习惯,各自做了相应的句式调整。
接下来这一句My native country was full of youthful promise: Europe was rich in the accumulated treasures of age是表示欧洲和美国对比的对偶句,夏济安译为“美国固然朝气蓬勃,前途无穷,可是欧洲历史久远,历代累积下来的文物之盛,却为美国所不及”,句中用了表示转折的连词“可是”“却”,使读者能体会到其中的转折关系。第五句I longed to……中有五个并列的不定式短语,李明用了六个“渴望着”的句式,表达出了行文的气势和作者强烈的渴望,而夏济安却用了一般的叙述,缺乏感情和气势。
(三)增词加译
所谓增词译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和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和原文一致起来。
原文中第三段的最后一句no, never need an American look beyond his own country for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 of natural scenery的翻譯,两位译者各有特色,夏济安译为“美国有景如斯,美国人实在用不着舍近求远,到外国去游山玩水的了”,增译了“美国有景如斯”,与前文介绍的风景自然的衔接起来,类似地,李明的译文中增加了“自然景色应有尽有”,增添的这一句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自豪感,使文章一气呵成。
最后一段中有这样一句I cannot say that I have studied them with the eye of a philosopher,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像李明的译文“我不能说我以哲人的眼光洞察了一切”,但是对比夏济安的译文“我不敢说我有抉隐发微的哲学家的眼光”之后就会发现,夏济安在“哲学家的眼光”前补充了一个修饰词“抉隐发微”,使得意义更加明确,文学气息更加浓厚。
二、小结
通过以上对这两篇译文在词句层面的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译者都吃透了原作的审美情趣和读者的审美需求,但在细节方面却各有偏重,在技巧处理方面,两位译者也是各有千秋,但也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他们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认识翻译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扬长避短,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赏析能力和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明. 翻译批评与赏析[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久平. 三位名家对欧文《作者自叙》的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2002(1):58-60
[3]夏济安. 名家散文选读[M]. 今日世界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