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亚杰道德情感理论对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的启示

2016-09-22王黛君

考试周刊 2016年64期
关键词:启示

王黛君

摘 要: 本文主要在借鉴皮亚杰道德情感理论的基础上,引出对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的几点宝贵启示,以冀挖掘道德教育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 皮亚杰道德情感理论 启示

一、遵循学生情感发展规律,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皮亚杰道德情感理论表明,个体的情感发展随着个体的成长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个体的道德情感发展都建立在其已有道德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因此,唯有遵循个体情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个体已有道德认知水平基础上才能真正通过知、情、意、行,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思想政治课要遵循学生情感发展规律进行道德教育

遵循学生的情感发展首先要注重利用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不同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情况不同,最终做出的道德行为亦不同。情感发展水平高的学生比情感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做出的道德认知选择更成熟。因此,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有必要鉴于学生情感特征的基础因材施教,并且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效发挥学生的道德情感。

2.思想政治课要加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由于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不单是教师讲授道德概念,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吸收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念,以促进道德发展。并且学生对一个事物的道德情感是建立在对其有深刻认识基础之上,对于那些没认识的事物,他们是没有任何情感价值的。因此,加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以理育情,以此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二、丰富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皮亚杰道德情感理论认为情感学习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感染,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包含的情感和价值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因此,思想政治课应当注重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道德知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1.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提升自身情感

要发挥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作用,恰当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教师自身情感力量至关重要。学生不仅通过教师的情感学会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更是发展追求真、善、美等道德价值。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可通过培养教学及生活情感浇灌自身情感之心,既能从教学出发更好地将道德情感润物细无声般感染学生,又能从生活智慧出发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思想政治课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准确诠释更好地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2.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师生交流的情感作用

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建立忠诚、信任、亲密的和谐师生情感关系,不仅能激起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师生之间道德情感的共鸣,让道德教育达到使学生动之以情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应当鼓励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交互作用,其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可通过运用合适情感表达方式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三、课上掌握以境激情、以景促情的教学方法

皮亚杰的道德情感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是随其道德认知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掌握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道德认知水平,转变道德情感。因此,判断道德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就要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提高对道德知识的认同。如道德教育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讲解道德知识,并辅以教师自身富有道德情感的诠释,这样能够刺激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便于学生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教师讲授道德情感故事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培养学生的相应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

2.角色扮演法

由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结构会随着所扮演社会角色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其中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不断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当在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道德“两难”社会热点问题时,教师通过运用角色扮演法组织、引导学生选择并思考,各抒己见。这样通过暴露不同的道德观点,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更让学生体验到道德选择时遇到的困惑与冲突,使学生的情感在悄无声息中受到感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在个人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可关注学生的道德问题和需求,借助道德活动构建学生的道德情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开展相应合适的道德实践活动

中学生的许多道德情感只有通过体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才能建构起来,像责任感、合作、自律等。因此,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力求通过道德实践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课堂上重视组织学生小组的协作活动,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多地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他们不仅逐渐学会理解别人,而且能树立集体意识,互相尊敬的情感应运而生。

2.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中学生在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中表现的自主选择意识、能力、方法及态度等,都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提供给他们机会和条件,以便引发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言评价自身道德观点,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主动提问。这个过程由于学生会打破原有认识平衡,进而重建道德概念,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道德选择时面临的困惑与冲突,培养其道德思维能力,更凸显出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总之,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个平缓、漫长的过程,而对道德情感的引导必须时刻重视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应力求在尊重学生个体情感发展规律和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辅以恰当合适的情感引导,多给学生提供充分情感碰撞的空间,促使并加深对其道德成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2]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5级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