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2016-09-22邱婷汪小平

考试周刊 2016年67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大学生

邱婷 汪小平

摘 要: 创新创业热潮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合自身特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取得不小成绩,但同样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现状中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创新创业 大学生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院校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应用性、技能性、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目前已取得显著硕果,同时存在不少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的现状

1.政府和学校高度重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中,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政府从资金、创新创业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中,力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平台、提供系统专业的指导、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保障体系,与校外单位合作,共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2.创新创业与第二课堂建设结合度越来越高。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人物到校内举办学术报告会、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不少高校结合本校自身特色,开展各类具有创新性质的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和高校毕业生创业计划竞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3.课程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相关教学课程尚未或者很少纳入整个教学系统。但在国家、各地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之下,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某些学校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并由专业老师授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中。

4.基础设备建设不断完善。高校投入专项资金修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专用场地,实现场地“三通”(通水、通电、通网),使创新创业同学免费使用,并“拎包入驻”,促使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实现落地孵化。此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对口服务办公室,及时给创新创业同学帮助。

5.校内外“牵手”育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事业等校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学生到各地参观学习,并提供政策扶持,此外学校与相关企业洽谈,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场地等,将校内和地方资源整合利用起来,实现校地合作,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理念未深入人心。创新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口号提出之后,存在部分质疑。这类质疑声同样存在应用型大学院校之中,某些学生甚至老师对创新创业抱以质疑的态度,不赞同、不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使大学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面临不少阻碍。

2.专业性与创新性结合度不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专业性、技术性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性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才不离初衷。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多未与自身专业特色相结合或结合度不够高,未实现初衷。

3.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还需完善。创新创业虽然出现较早,但是发展不成熟,尽管近几年掀起创新创业热潮,但是不少创新或创业项目中途“难产”,鲜有结果。通过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关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入驻项目管理体制、导师指导体制、大学生创新创业常规培训机制等。

此外,在开展创新创业育人的过程中,还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学生参与度较低、实践平台偏少及课程设置和方式单一等问题。

三、解决措施

1.增强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认同。理念影响和指导行动,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需求的理念,促使行动获得飞跃性成就。推进大学生创业创业育人工作,首要解决的是创新创业理念认同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才会深刻领悟到创新创业的必要性,才会在实践中积极支持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

2.组建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学术水平高的导师队伍。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实际,实施本科学生科研导师制。专业素质强又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队伍,帮助和指导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方向、制订计划、收集信息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外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既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又达到事半功倍的创新效果。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一方面,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全校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形成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帮扶制度。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管理等详细流程;帮扶制度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获得场地、资金、物资等方面的资助内容、数额及方式,此外,学校还应致力于整合各方资源,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公司、校友等的支持,共同努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