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源,活阅读之水
2016-09-22王赛男
王赛男
摘 要: 语文新课标理念就是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更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姓语名文,自然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是生活的语言呈现,是生活的文字定格。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学习生活;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记录、描绘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生活化语文
陶行知因留学美国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指出,“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将阅读与生活这个大舞台相连结,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获得思想启迪;同时又回归生活,内化语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教学中尝试做到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
一些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课文,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描绘的生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唤起学生生活的多元化感受,对文本产生富有自己生命体验的个性化理解。因此,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本节课的“切入点”。二年级下册的《蚕姑娘》生动、形象地介绍蚕从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通过对蚕生长过程的介绍,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但是学生是待在教室学习的,为此讲解《蚕姑娘》这篇文章时,我和小朋友在教室里养起了蚕,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白又胖最后化成蛾的过程,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快乐的、有积极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
二、“文本语文”生活化
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将“文本语文”转化为“生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艺术赋予文本生命和魅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以下两点谈一谈:
(一)语文讲读与生活接轨
语文讲读与生活接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善于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尽可能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与周围世界息息相通。
如教学《闪亮的“金子”》一课时,低年级学生对徐虎不是很了解,毕竟这是一篇“老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教学设计时,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徐虎助人为乐精神的同时,试着让学生分享身边助人为乐的同学或者生活中感动自己的人和事,也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这样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先从身边的人、事物学起,从而外化为实际行动。
(二)课堂训练与生活接轨
这里的训练,既指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课堂上的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
这里要注意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几乎是同一个模式,如“第一次学车”,几乎都有爸爸放手让“我”狠狠摔了一跤的桥段;写妈妈时,经常写到妈妈爱吃鱼头……如此千篇一律的写作想来都不是真实的。因此,课堂训练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使学生敢写,再结合生活经验加以丰富想象,从而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当然,语文教材内容涉及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领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体验机会。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研究身边的生活,做生活中学习的主人。
三、“课外实践”生活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旨在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教学课文《草虫的村落》时,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虫子吗?那你们见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草虫的村落就是很多虫子住在一起。”有的说:“草虫的村落就像我们人类的村庄一样。”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一说到写的时候,有几个平时写作比较困难的同学,马上把笔停住了。这时候,我灵机一动,把学生带进学校刚建成的植物园——天趣园。一走进天趣园,孩子们的眼睛马上大放光彩。此时我要求学生写下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在观察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最感兴趣的一点写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生活是离不开语文的,语文在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既有益于教会学生学语文,更有益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从而实现“教”和“育”的完美统一,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及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将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更加贴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赋予阅读文本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真可谓引生活生源,活阅读之水。
参考文献:
[1]李镇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J].特级教师家园,2009(3).
[2]张振燕.多彩的生活丰富的课堂例谈语文课堂的生活化[J].语言文学探讨,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