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孙景茂的长寿密码

2016-09-21马军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孙文帝刺史

马军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北河间阜城人,由于博学多识,被时人称为“书库”。隋朝建立后,文帝杨坚雄心万丈,决心要做个像尧舜那样流芳百世的好皇帝,因而广招贤才,励精图治。由于久闻公孙景茂之贤,就把他请到皇宫恭敬地向他问政,公孙景茂对皇帝的礼贤下士非常感动,遂敞开心扉,言无不尽,他的真知灼见令文帝十分欣赏,当即授予他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太守之职,不久又升为息州刺史。

公元588年,隋朝发动了统一天下的对陈之战。浩浩荡荡的北方大军南下时正好经过他的地盘。由于长途跋涉,又不适应气候,无数士兵染上疾病掉队,一个个痛苦地在路旁呻吟号泣,病情严重的就成了孤魂野鬼。息州刺史公孙景茂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非常心痛,就像自己的子弟和亲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他立刻安排府衙人员置办若干口大锅,熬稠粥、煎汤药,然后亲自送到患病的士兵身边,昼夜不停地予以救治,他的善举不仅深深地感动了濒死的士兵们,也深深地打动了郡内的百姓,他们自发来到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将人间的慈爱送给这些可怜的他乡士兵。他的努力使数千士兵得以痊愈,这笔费用他丝毫不用公帑,而是全从他的工资中出。文帝杨坚非常赞赏,也充满了敬意,将他的模范事迹昭告给天下官员和百姓。

公孙景茂每年的政绩考核都是第一,文帝十分满意,可是却有一点让人不放心,那就是他的年龄,已经年近八十了还在岗位上鞠躬尽瘁。为了这个,公孙景茂也几次请求致仕回家养老,可是文帝实在舍不得让他走,就一直不准。终于有一天,他让上明公杨纪巡视地方时亲自去看一下公孙景茂的状况,很快信息便反馈回来,说他虽然年近八十,但精神矍铄,不比三国时期的老黄钟差。文帝听了异常高兴,除了大大地说了一番褒奖的话之外,还为他加官进爵,赐予其“上仪同三司”,也即开府仪同三司,在隋唐乃是从一品的高官,还格外加恩,赐给他车马轿子,以减少他公务劳苦。

为了掌握治下的真实情况,公孙景茂常常一个人骑马到治下村镇巡察,下属不放心他那么大岁数一个老人,又是那么高的级别,半路上出点差错怎么向朝廷交待呀?就提出去几个随从帮助和保护他,可他不同意,说前呼后拥的一大帮,百姓会不堪其扰,躲避我们还唯恐不及,怎么能与我们水乳交融地零距离接触呢?就这样,他总是独自一人走进百姓的家里,平易近人地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里话。发现德行出众、知书达理的正人君子和善于理财、和乐富足的农户,他就在公开场合对他们进行表扬,号召大家都向他们学习。如果遇到犯有过错的人,就随时进行教训和诱导,但不会将其公之于众,希望他们从心里认识错误的危害,主动改正错误,从而走上人生的正道。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就像长辈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倘若发现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殊情况导致生活难以为继的人,他则拿出自己的工资买来牛犊、鸡、猪分送给他们,让他们衣食有着。

在他杜鹃啼血般的谆谆教诲和博大爱心的感化下,孝悌仁义,敦信守睦,诚敬礼让蔚然成风。男人们相互帮助着耕田种地,女人们在一起纺线织布。有的大村庄数百户人家,都好像一家人似的在一起过日子,“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俨然一个活脱脱现实版的“世外桃源”了。他被人们由衷地尊称为“良牧”,也就是德高望重、才能卓异、爱心如海的州郡长官。公孙景茂八十七岁时在淄州刺史的任上去世,朝廷自皇帝以下诸官员无不大恸,百姓闻知奔走哀号,各州为他奔丧的吏民达数千人,没有赶上殡葬的就望着他的坟墓痛哭,在野外祭奠后方才迟迟离去。

“人生七十古来稀”“人年四十不夭寿”,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操劳到如此高寿,委实少有。其实,他的长寿密码并不难解:孔子说“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因为皇帝欣赏,同僚们钦佩,下属们恭敬,百姓们爱戴,他的内心肯定是充满快乐的,这样的生命不长寿谁长寿呢?

(编辑 花咖)

猜你喜欢

公孙文帝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公义与私交
公孙仪嗜鱼
贾生与文帝
丞相的爱好
公孙枝: 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品悟张释之为政之道
止谤妙招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