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病例分析

2016-09-21王方红薛斌

上海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伤害监测社区

王方红+薛斌

摘 要 目的:了解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就诊病例分布特征,为社区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2014年在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被确诊为伤害的首诊患者3 6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3 626例中外来人口2 633例,占72.61%,伤害高发年龄为15~44岁(2131例,58.77%),伤害发生地点以工业和建筑场所占首位(1 620例,44.68%),伤害物品以器械类为主(1 963例,54.14%)。结论:应将外来人员、工业、建筑场所作为防治的重点人群和地点。

关键词 伤害 监测 社区

中图分类号:R18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6-0036-03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jury cases in the outpatient or emergency in Dong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ANG Fanghong, XUE Bing

(Dong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1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jury cases in the outpatient or emergency visits in Dong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mmunity injury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3 626 patients diagnosed as injury in the first outpatient or emergency visits in Dong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from 2012 - 2014. Results: Among of 3 626 reported cases, most of them were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2 633 cases, 72.61%). The ages of high incidence of injury were from 15 to 44 (2 131 cases, 58.77%), the injury locations were mainly the industrial and construction sites (1 620 cases, 44.68%), and the injury category were mainly items appliance (1 963 cases, 54.14%). Conclusion: The floating personnel,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sites should be taken as the focus population and locat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KEY WORDS community; injury; monitoring

目前伤害已经成为21世纪上海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而且社区伤害常见、多发,死亡率高,后遗伤残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掌握洞泾社区伤害就诊病例分布特征,本文对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的社区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本社区开展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害患者数据库。监测对象为2012年1月1日一2014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门/急诊就诊的被确诊为伤害(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0中V00-98标准)的首诊患者3 626例,其中男性2 453例(67.65%),女性1 173例(32.35%),男女性别比为2.09∶1,平均年龄为(41.51±13.11)岁。

1.2 方法

首次到本中心就诊的伤害患者由首诊医生当时填写报告卡,报告卡统一使用《上海市伤害报告卡》;本中心伤害条线人员每周收集本单位伤害监测报告卡,审核(错填、漏填、逻辑错误等)无误后录人数据库;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每月收集质控汇总,并且每年不少于2次督导和漏报调查监测数据。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626例中,男性平均年龄(40.51±15.86)岁,女性平均年龄(44.87±10.1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3,P<0.01)。伤害发生在15~4岁年龄组2 131例,占58.77%(男性1 538例,女性593例),男女性别比2.59∶1,45~5岁年龄组989例,占27.28%(男性637例,女性352例),男女性别比1.81∶1(表1)。从户籍分布来看,伤害病例以外来人口为主,有2 641例(72.84%),本区人口985例(27.16%)。

2.1 伤害患者职业

3 626例伤害患者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最多1 734例,占47.82%(男1 322例,女412例),专业技术人员626例,占17.26%(男478例,女148例),离退休人员445例,占12.27%(男178例,女267例)。

2.2 伤害发生地点

工业和建筑场所发生伤害最多,有1 620例(44.68%),其次是家中782例(21.57%),公路/街道619例(17.07%)。本市户籍人员伤害发生在家中408例(41.42%),街道/公路187例(18.98%),工业和建筑场所147例(14.92%)。非本市户籍人员伤害主要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1 473例(55.77%),街道/公路432例(16.38%),家中374例(14.16%),见表2。

2.3 伤害原因

3 626例患者中,伤害发生原因主要是物品器械伤1 963例(54.14%),依次为跌倒1 068例(29.45%),非机动车车祸325例(8.96%),机动车车祸112例(3.09%),其他158例(4.36%)。15~44岁年龄组患者最多:物品器械伤66.68%,非机动车车祸62.77%,机动车车祸48.21%,跌倒44.29%;45~64岁年龄组次之:机动车车祸37.50%,跌倒29.31%,非机动车车祸25.85%,物品器械伤25.73%。

2.4 伤害性质

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最多1 641例(45.27%),依次为锐器/开放伤1 278例(36.25%),骨折350例(9.65%),扭伤319例(8.79%)。男性伤害性质顺位同上,女性伤害性质顺位是扭伤升到第三位,骨折退至第四位。

3 讨论

3.1 伤害发生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09∶1,这与上海嘉定区[2]和浦东新区[3]伤害分析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男性从事户外和重体力工作较多,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更多。从年龄分布来看,伤害主要发生在15~44岁年龄组,占58.77%,其次45~65岁年龄组,占27.28%。该人群是社会生产主要劳动力,应予以加强该人群的伤害干预。

3.2 伤害发生存在户籍分布差异

2014年底洞泾户籍人口迅速增至13 081例,非户籍人口54 002例,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数之比为1∶4.12。本次监测数据显示,户籍人口发生伤害985例,占户籍人口数的7.53%,非户籍人口伤害发生2 641例,占非户籍人口的4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43.47)。非户籍人口伤害的发生水平和死亡水平均高于户籍人口[4]。非户籍人口伤害高发生主要原因是洞泾经济发展导入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及伤害自我防护常识不尽理想,因此,流动人口的伤害防制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应重视流动人口与职业有关的伤害问题。

3.3 伤害发生对象的职业存在差异

数据显示:前6位职业构成分别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47.82%)、专业技术人员(17.26%)、离退休人员(12.27%)、在校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并列(4.55%)和学龄前儿童(2.95%)。洞泾地区工业和商业服务发展迅速,在生产一线的生产工人和技术人员大多暴露在伤害危险环境中,发生伤害的概率大,以物品器械伤为主。离退休人员和在校学生,以发生跌倒为主。

3.4 伤害发生地点存在分布差异

不同户籍伤害发生地点分布也不同,本市户籍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居多,占41.42%,其次公路/街道,占18.98%,这与浦东新区伤害分析研究结果一致[3]。非本事户籍伤害发生地点工业和建筑场所占首位,为55.77%、其次公路/街道,占16.36%。外来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简陋,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造成伤害频发。因此改善生产设施,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尤为重要。在社区,将安全设计理念渗透进居家装修,同时抓好居民的安全意识教育是控制居家伤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3.5 伤害发生原因存在差异

监测显示: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以物品器械伤为主,其次为跌倒,第3、第4位分别是非机动车车祸、机动车车祸。企业对安全生产,伤害防治不够重视,安全措施不到,生产工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淡漠是造成物品器械伤的主要原因。本次监测结果中,跌落是离退休人员,≥65岁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与嘉定区研究相一致[5]。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平衡能力和视力、听力等相应减退,跌倒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跌倒在65岁老年人更多见。老年人跌倒直接导致心理创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严重后果,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居家养老值得关注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人群轻度伤害就诊的首诊医院。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例,可以弥补二级和三级医院中急诊监测不全的部分[6]。虽然不能全面地从第一现场获取更多的数据,也不能计算伤害发生率,但它也能较客观地反映一些伤害问题。通过我们的初步分析,由于我镇经济发展迅速,实体企业较多,需要大量吸收外来务工人员。相对户籍人口而言,大量涌入外来人员的文化程度、人员素质不同层次下降,伤害防护意识淡漠。这些伤害患者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占多数,主要还是因为企业以劳力作业为主,从事这些职业的主要是男性,所以男性伤害所占比例比女性大。由于许多企业工作场地、工作环境等不安全因素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安全隐患,因此外来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值得各方关注。我们应当将企业的外来人员伤害防治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宣传折页、宣传栏、进企业讲座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伤害救治技能等知识来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督导企业积极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做好岗前培训,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严格规范设备操作程序,以减少伤害的发生,创建安全企业、平安社区。

参考文献

[1] 张胜年, 卢伟, 周顺福, 等. 伤害预防:21世纪上海疾病控制的主要任务[J].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 2002, 19(4): 219-221.

[2] 张玉龙, 张一英, 孙全海, 等.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2013年社区监测点医院门急诊伤害病例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4, 26(12): 670-672.

[3] 谢辉. 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伤害病例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11) : 31-34.

[4] 于普林, 覃朝晖. 老年人跌倒及预防[M]. 北京: 华龄出版社, 2005: 5-19.

[5] 张玉龙, 张一英.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伤害病例分析[J]. 疾病监测, 2011, 26(6): 491-495.

[6] 夏庆华, 徐妙珍, 唐传喜, 等. 上海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例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6): 651-652.

猜你喜欢

伤害监测社区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论勒克莱齐奥探索异域文明的积极意义
如何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安全策略研究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