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筵席上的英歌

2016-09-21

中国国家旅游 2016年3期
关键词:侵略性歌舞动作

“英歌”已超过400年历史,是潮汕人礼敬神佛的另外一种形式,也是数百年前潮商宴请时用以助兴的手段。

“英歌”最初是根据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创编的,即便是入宅表演,人数也不会少于18人,很多节奏与杂技动作带有侵略性,带着凛冽威严、镇邪僻恶的气势,李逵、鲁智深等角色,化妆时讲究“夸张、狰狞”,演员们化完妆会问别人:够不够“野”?

英歌表演用的是潮汕方言,这种独特的语言也是潮商之间一条天然的地域纽带,区分彼、此,巩固同一族群的关系。比起获得多方扶持的“红顶”徽商、脚踏实地又文气十足的晋商,以草根身份白手起家的潮商难免带着点不安全感,潮商发起的宴请,一方面是团结自身力量,另一方面也是给外人以震慑,而英歌正好强化了这两种功能。

有学者认为,潮汕英歌舞与古代的驱傩仪式有着很深的渊源,充满了带有阳刚之气的文化事像,又以侵略性、攻击性的动作来诠释驱赶、镇压的主题。但与深山系的傩舞相比,深受海洋文化影响的英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变异,异化出慢板、中板、快板等不同情绪的节奏,在体现“力”与“势”的同时,加上了一些流畅而具有美感的动作,让整个舞蹈看起来轻松潇洒了不少。

与很多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不同,英歌的国家级与省级非遗传承人并非家传、世袭,大都是因为个人的“喜欢”而投身这个行业,在他们看来,英歌就是生活中自然存在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如果谁家有人被选入英歌舞的队伍,会被认为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依然活跃的英歌舞

“英歌”原本有两种形式,“只唱不跳”与“边唱边跳”,后者更为流行,于是很多人将其称为“英歌舞”或“英歌戏”。

英歌队一般由前棚、中棚、后棚三个部分组成,可以简单理解作“主角团队”、“技术与效果展现团队”和“群众团队”。

现在英歌依然在潮汕地区广泛流传,城市中一般在春节等大型节庆时都能看到,大型建筑奠基或落成、大桥通车、学校的庆典仪式也会请英歌舞队演出。在农村,参加英歌队的一般都是年轻力壮、英武潇洒的小伙子,除了户外表演,户主也会鸣炮邀请英歌队进入自家院内,当地人认为有英歌队表演过的房屋,会平安吉祥。

猜你喜欢

侵略性歌舞动作
潮细胞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侵略性”广告投放的背后是在线英语机构的竞争交手
满铁调查机构变迁及其侵略性的体现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一起歌舞吧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