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游戏性别差异分析及对策

2016-09-21陆燕芳

考试周刊 2016年73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男孩玩具

陆燕芳

在幼儿游戏的研究中,性别是影响幼儿游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班是形成性别差异和性别认同概念的关键时期,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充实的活动空间。幼儿会根据自身的性别采取适宜行为,避免不适宜行为。大班幼儿自我概念已经开始萌生,对性别疑问随之产生。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园游戏中多种情境的各项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建议幼儿园、与家长合作,创造适合幼儿发展健全的性别心理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一、对大班幼儿游戏中性别差异的分析

游戏时女孩往往会选择偏于女性角色的玩具;而男孩往往会选择偏于男性角色玩具。在同一游戏环境下,男孩一般不会选择跨性别玩具,更不会参与跨性别游戏及扮演跨性别角色;女孩的跨性别行为明显比男幼儿要多,在选择玩具时,女孩不会选择带有典型女性标签的玩具。

在游戏内容上,男女幼儿行为表现存在一定差别。如男孩对恐龙、汽车等建构类型比较感兴趣,在情节上则表现为恐龙间的战争、交通事故等户外类型的活动;女孩则对楼房、花园、等建筑类型感兴趣,在情节上表现为家庭生活内部的活动。在创造力的游戏中,观察发现男孩表现出更丰富的创造力。如在油泥活动“做花”中,大多数女孩做的是一朵花瓣和两片叶子,而男孩则做出了牵牛花和篱笆缠在一起的状况及七个葫芦兄弟等带有情境的作品。

男孩喜欢追逐、打闹,在户外游戏中,男孩更多表现出与同伴间关系的行为,三五成群地进行各种活动,特别是在教师低控制时,男孩结群几率远远大于女孩。女孩在户外游戏单独活动时间较多。

二、大班幼儿游戏性别差异的对策

1.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教育观念。

一方面,教师应尊重事实,承认两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考虑到具有性别差异的个体,男、女幼儿的长处和短处都应看到。另一方面,教师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同时,应认识到差异只是相对的,从而避免将这种差异夸大和绝对化。例如老师不能认为女孩就是肃静的、被保护的对象,而否定女孩好动、机灵的一面。

(2)发挥幼儿游戏自由选择权,体验不同性别角色。

根据观察,教师指导游戏时,在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力上打了折扣。一般情况下,幼儿教师也只是让幼儿在符合自身性别的情况下进行游戏,而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则没有过多关注。既然是自选的游戏,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类型、玩具材料及游戏角色等。

(3)励幼儿参与跨性别游戏。

在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用表扬、代币制等方法鼓励男女幼儿参与跨性别游戏之间的交往。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妈妈”上班去了,让“爸爸”在家做家务、带孩子,体验持家的辛劳。而在体育活动中强度较大、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可以鼓励女孩参与其中。

(4)培养男孩男性性格和弥补女孩性格缺陷。

生理特点使得男孩对大型器械游戏需求大于女孩,教师应充分发挥大型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作用,有效开展各种有利活动。一方面,增加大肌肉运动比较激烈的活动,如开展各类竞争比赛,让男孩在活动中充分表现男性性格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可鼓励胆小、体质瘦弱、害怕困难的女孩参与这类活动,逐渐消除性格中的缺陷。

2.幼儿园方面

(1)提供丰富玩具,做到男性女性玩具基本平衡。

幼儿园提供的玩具种类最多的是中性玩具,其次是偏女性玩具,偏男性玩具最少。前文结果分析得出,在同一游戏情境下,男幼儿不会选择异性特征明显的玩具。这样,男孩的性别认同相对于女孩就困难些。因而,教师在玩具材料的投放时,应考虑到男幼儿和女幼儿的不同需求。如少数民族中的男性服饰也可以投放到表演区游戏中,让男幼儿参与表演游戏,并发挥男性角色的作用。同时,在玩具投放不平衡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选择跨性别玩具、扮演跨性别角色,这也遵循了培养“双性化”幼儿的教育路线。

(2)幼儿园要取得家长支持,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别意识。

幼儿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幼儿园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及家长的性别教育方法,对家长所忽视的重点都要重视,努力做到对每一位幼儿负责。

3.家长方面

(1)家长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认识幼儿性别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性别教育观念,不应以自己的喜好将家里的女孩子打扮成男孩子,或是将男孩子打扮成女孩子。性别是有差异的,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家长对某一性别的接受程度影响幼儿自身性别的认可。这会影响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

(2)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性别教育措施,正确对待幼儿有关性别的问题。

在意识到幼儿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后,除了家长自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后,还需要采取一些引导措施,这些引导行为配合引导解说会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对于幼儿的性别教育并不需要刻意进行,时刻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家长还可以利用动画片和游戏等活动侧面影响幼儿,利用到其中的某些角色来教育,更有趣味性和说服性。通过系列活动,陶冶孩子情操,增强幼儿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3)家长要做好家园合作,为幼儿园教育树立良好的性别观念做好后盾。

家长不要怕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家长要积极与幼儿园及老师交流。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定完全一致,当家长认为当孩子出现了性别认同偏差的时候,应尽快与老师沟通及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将幼儿指引到正确的性别认识上。在幼儿还未出现性别差异的情况下,家长也不能忽视性别教育。要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通过面谈、观摩活动、家长委员会、家园联系册、家访等形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掌握孩子的成长动向,家园共同配合进行教育。

总之,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性别健康教育极为重要,因为只有从小具有良好的性别认识,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健康成长。所以,这样的重任是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男孩玩具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男孩胆小不丢人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老男孩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