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课堂体验, 创新型教学应用

2016-09-21张丹丹

考试周刊 2016年73期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能力

张丹丹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催生了信息化课堂。本文从人类认知规律角度,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阐述了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以中职《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为实例,从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探究过程、课程拓展评价等三个板块论述了信息化课堂的设计和应用,构建了“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课堂 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信息化时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迫切。思想政治教学作为一门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科,承担着培养时代所需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信息化课堂”理念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被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化课堂的重要性

信息化课堂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中国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新课改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很多学校都已着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这是从人类认知规律角度分析信息化课堂的作用与效果的一种代表性观点,也是对信息化课堂内涵最合理的概括。

信息化课堂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化资源主要依托于网络平台,挖掘网络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完成。目前最常见的是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和微课。学习环境主要着手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教学手段,还有考核评价体系的网络化,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接受教师培训,密切与互联网接轨。

信息化课堂有两个关键点:第一,课堂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第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与观点碰撞,深化学生的认知。这就是信息化课堂的本质意义。信息化课堂,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而且学生对已知的结论性知识的把握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信息资源的重新整合与知行转化,从而为自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才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意义。

二、信息化课堂的创新应用

信息化课堂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课堂氛围和知识的内化均比传统课堂更有优势。运用好信息化课堂模式,可以较好地缓和传统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现实矛盾。通过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探究过程、课程拓展评价三个板块设计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同感,强化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教学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教学工作长足发展。

(一)课前教学准备:微课分组+任务驱动。

老师在信息化课堂前,需要创建学习任务单,录制内容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独自完成预习新课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平台观看视频,开始课前学习。学习完成后,在平台中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在平台上记录错误和困惑以待课堂上交流反馈。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看不懂的反复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有更充裕的时间做笔记和理解,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

为了在课堂落实知识点,将同学进行合理分组,并布置相关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同学设计一门课程图标,并上传至网络平台。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强调学生明确小组任务、相互支持和配合,并能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价。一方面同学们通过设计图标,回顾课程内容和主要精髓,形成整体印象,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专业,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水平。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并制订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信息化课堂的创新模式能解决班级教学弊端,帮助学校达成一对一的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课堂探究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实现对课外阶段知识的高效内化,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和反馈进行动态化完善。

1.导: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全班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当前学习主题中。

2.启:启发思考。教师提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于引入新授的知识,也可以用于拓展、迁移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者小组的成果集锦。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在《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中,每个小组将设计作品进行讲解,分享创新之处。

3.探:探究学习。教师根据问题的大小,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探究、自主探究和成果汇报,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使用学习工具。在《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中,课堂中创新思维能力的测试、关于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一句话归纳“创新”等活动,采取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独立探究, 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内化,并通过独立探究形成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构建出独立的知识体系;在小组评选“最新”设计和头脑风暴环节,需要学生在小组之内或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协作交流。在信息化课堂上,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发展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建立形成个体间相互尊重的关系,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4.践:知行转换。知识内化之后,有效投入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能力,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因此,在《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中,课堂活动安排了一个“审作品”的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和思维方法投入到实践中,引导学生知行转换,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实现知识的内化,需要对课外教学设计中确定的问题和学生内化环境进行完善;如课堂时间充足,可以针对新问题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否则把其作为一些课外探究的主题融合到后续的教学内容中。布置了搜集创新案例的任务,使学生对后续的创新习惯养成,有了一定的意识。

5.拓:总结升华。在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与升华,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浅层认知达到深层认知。创新小结,教师总结了三句话,学生总结了十二个字,相当精辟,并运用专业特长(电脑艺术),制作成FLASH版本。

(三)课程拓展评价:综合评价+持续实效。

在信息化课堂中,综合评价阶段是落脚点,并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综合评价,是对学生记忆理解阶段和应用分析阶段成果的评价,从中也可以发现教学准备阶段的不足。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要体现信息化课堂中强调的“评价形式多元化和评价目标发展性”的特点。《创新能力》的教学评价分为三部分:网上测试得分、动态课堂得分和课后实践得分。教师根据综合评价与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并以内容独特的报告或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予以呈现,从而使师生在体验中共同收获,使课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断完善、改进,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增强。

持续实效是指学生课后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持续锻炼,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最终学会生活和做人。课后让学生开设《我的创新手册》直播平台,持续不断地搜集案例、模仿创新、欣赏创新,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保持锻炼能力的兴趣,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成长。

三、应用信息化课堂,实现教学创新

目前信息化课堂已经逐渐应用在我国各类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创新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是要取代传统课堂,它只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建立了“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一)优化信息资源,实现教育手段创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为核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引入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手段的深度融合。无疑,信息化课堂正是信息化的产物,是课堂改革的先导力量,充分彻底地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学习者营造个性化协作式的自主学习环境。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资源量多且杂,必须选择适合课程的教学资源,优化信息资源,使信息技术远远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课程教育不可或缺的革新手段。

(二)深化问题意识,实现课堂结构创新。

信息化课堂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思考出课堂,在课外借助教学视频或其他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则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程度选择教师总结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点,使碎片知识系统化。而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弥补传统教学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互动教学的不足,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和被动灌输知识的局面。翻转课堂充分运用了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了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正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打破传统,实现真正的思维创新。

(三)强化任务驱动,实现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化课堂最佳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只需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从反复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更好地节省课堂时间。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通过一个又一个环节的图片,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逐步形成一个知情性意行的完美转换,从而培养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自学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正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的精神、勇于创新的品质,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总之,信息时代,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课堂和高效课堂,必定会拓展到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课堂正顺应教学模式改革的潮流,会对信息化时代教与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深刻改革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 在2011 年度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年会的发言.

[2]张新民,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3]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4]金陵. 翻转课堂中国化的实践与理论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及创新驱动经济新态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015215 负责人:刘红玉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类信息化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浅谈探究性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美术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做中学”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