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学

2016-09-21范艳玲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利亚外貌气球

范艳玲

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必须获得这样的“源头活水”,才会变得生机勃勃。那么,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我认为要从“活学”中来。

一、在“活学”中增长知识

课堂知识有限,要借助课堂,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及时引向课外学习。如《杨氏之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教学中我不仅引导学生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在其中,乐在其中,得在其中。我把自己读文言文的美好感受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中植下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种子。

我这样引导学生:(1)你知道《杨氏之子》是哪本书里的故事吗?(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2)《世说新语》里还有一篇《徐氏之子》,读一读,说一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徐氏之子有什么看法?(3)《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里面有很多传闻、轶事,我们可以课外阅读《世说新语》里的《咏雪》《道旁李树》等小故事。

像这样的拓展阅读还有很多:读了《丑小鸭》的故事,我鼓励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习《狱中联欢》,我推荐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红岩》……这样做,将学生的课内阅读引向了更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在“活学”中提升能力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上,我借助教材,主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1.培养语言的仿说能力

如《柳树醒了》是一篇优美的儿歌,讲述的是在春雷、春雨、春风、春燕的作用下,柳树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这首儿歌句式相似、用词准确、丰富生动,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例子。

学完课文,我提出:“春天来了,还有谁醒了呢?”出示句式鼓励学生仿照课文说话。

______跟 ______ 说话了,

说着说着,

____________________ 。

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说得也很精彩,例如:

春风跟小草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草吐出了嫩芽。

春雨跟青蛙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青蛙醒来了。

……

从孩子们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诗的语言缓缓流淌。这样设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窗前的气球》一课描写了同学间的友情。窗前的气球,使科利亚的心离开了“真没意思”的病床生活,回到了小伙伴身边。我借助文本留白训练学生的想象说话。

师:科利亚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叽叽喳喳、指手画脚”,我们想一想几个同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同学会说:“我们一起放红气球吧,科利亚看到了一定很开心。”

生:一个同学拉动绳子,其他同学在指挥怎么放气球,气球一点儿一点儿地升起来了。等气球飘到科利亚病房的窗口那儿时,同学们都喊:“停!停!”气球在窗外一上一下地动着,好让科利亚发现。

生:气球上的笑脸一动一动的,就像同学们的笑脸在向科利亚问好呢!同学们在说:“科利亚,你快点儿看到吧!”

文中没有写出来、书上也没有画出来的几个孩子放气球的画面,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渐渐清晰,孩子们在感受到这份关爱的同时,想象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少年闰土》一课这样描述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寥寥几笔,一个健康淳朴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我让学生着重体会外貌描写背后传达的意思。如:生活在海边,风吹日晒,是个农村的孩子,家人很疼爱闰土……使学生明白:外貌描写不在于笔墨多少,而在于抓住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我让学生互相观察,然后对同学的外貌进行描写,其他同学根据描述猜猜他是谁,学生写的片段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生:×××高高的、瘦瘦的身材,明亮的眼睛里透着调皮的光,她总爱扎一个高高的马尾辫,看起来既精神又可爱。

生:×××白皙的皮肤,鼻梁上总是架一副蓝框眼镜,大大的额头上仿佛写满了智慧。

生:×××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抹不掉的笑容,就像春天里的阳光一样温暖。

学生凭借“闰土的外貌描写”这个“例子”举一反三,学会了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样把阅读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如《美丽的小路》是一篇环保题材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形象。当学生充分朗读、尽情表演之后,产生了疑问:“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垃圾从哪里来?”学生纷纷发言。

生:妈妈洗菜前,会择下一些菜叶。

生:校园里,有的同学随手乱扔纸屑。

生:我看见广场上有人随地扔烟头。

生:我在公园里玩,看到有的小朋友把果皮、食品袋等垃圾丢在了草地上。

这种开放式的设计,让课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

课文结尾,我又设计了争当校园美容师的活动,力求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将环保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些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机会,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三、在“活学”中丰富情感

如《我选我》通过描写王宁自告奋勇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为大家服务的经过,用朴实、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王宁美好的内心世界。学生理解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王宁的美好心灵之后,我提出:“身为班干部,或者承包了某项任务的同学,你准备怎样为大家服务呢?”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树立了服务观念,体会到了为他人服务是光荣的,是幸福的,从而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又如《一分钟》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的事。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很有特色:当元元被红灯拦住了去路和眼巴巴地看着公共汽车开走时,他都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我抓住课文留白适机导学:“此时元元会想什么呢?会说什么呢?”

生: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他一边走一边说:“要是早一分钟就不用走着去上学了。”

生:元元非常后悔地想:要是早一分钟就不会迟到20分钟了。

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中,他们自然而然地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

四、在“活学”中积累语言

《画家乡》一文以5个孩子画自己的家乡为内容,展示了我们祖国美丽的山水。课文语言优美,是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学了课文后,我展示了一组我的家乡焦作市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在课文中积累的好词写一段话,有学生写道:

我的家乡是焦作市。我画的人民广场那么大,那么美。宽宽的马路,高高的大楼,还有风光秀丽的龙源湖公园。看,那个正在公园里放风筝的小男孩,就是我。

通过练习,让课文中的关联词“那么……那么……”和“宽宽的”“高高的”等词语都得到了准确灵活的运用,在运用中,学生又积累、内化吸收了课文的语言。

要想让“活学”成为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学”内容,让学生加强练习巩固,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还可以适当拓展延伸,广开语文学习的渠道。我们只有不断地引进这一股股“活水”,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利亚外貌气球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花之舞,舞之韵
外貌与内在
找气球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
气球
一样多的气球
有趣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