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6-09-21赖盈盈
赖盈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提高教与学主动性的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建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民主、平等气氛,师生平等对话,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做、敢说,放开思想,大胆质疑,以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应善于恰当地把握教师与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的技巧,营造交往合作的氛围,教师在与学生兼容并存,融为一体的前提下,应突出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交往的需要。其次,教师应创造竞争的氛围,因为敢于竞争,善于探索,将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精神的表现。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用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课堂中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学生的敢于竞争鼓掌喝彩。在课堂中创设这样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感染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它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自己对学生、对所任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用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说话的语调亲切、热情,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探求新知。学生学习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真实、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例如,在教学《平移》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三、运用激励机制
每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都喜欢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发自内心的赞美,这会让他充满自信。激励性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激励性语言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同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学语言应当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一些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赞扬、激将鼓励等风格的语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教育方式就是激励性语言。
激励性语言具有鼓动性强、刺激性强和效果显著等语言风格特征,所以赞扬、榜样鼓励、忠告勉励、繁华刺激等都是运用激励的主要技巧。有针对性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看法变成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言语,适时地运用轻松、幽默、亲近或友好的语言缓解和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或教学情境中的紧张气氛,与学生产生共同语言,达到心灵沟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是简短的、不完整的。这时,教师除了要不断提示之外,还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或者将问题改一下再让其他学生回答,以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是比较紧张的,教师应该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这样学生就不紧张了。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词不达意时,教师应该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坐下再考虑一下。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应该很委婉地告诉他:如果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上来的,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回答得很好的。特别对于那些智力较差的学生更要多鼓励,绝不能使用损伤他们自尊心的污言秽语。如果他们答对了,教师就应该用高兴的语气给予赞扬: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主动学习了。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教师传授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强调了教之以法的重要性,即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教学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所谓“扶”是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强化自己能力的过程。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为教学生,教师必先教自己,以促进学生的学为落脚点,教师自身的教与学在教学中也是同步发展的。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面对新课程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唯其如此,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丰富学识,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相反,教师要是“吃老本”,固守原有的经验,缺乏学习和进取的意识,他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甚至被时代所抛弃,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成为新课程推进的阻力。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学习,可以汲取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营养,并把这种精神营养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既充分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又全面提高专业素养。
学习应该成为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愿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与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