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2016-09-21代云霞

考试周刊 2016年73期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

代云霞

摘 要: 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导学案编制的学习方法、思路深入到学生的思维中,让学生学会利用导学案“导引”的方法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亲历、有了体验,培养“生成”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 导学案 自主学习 导引

我校于2012年2月正式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汲取课改先进经验与结合本校学情的情况下,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验告诉我们,导学案编制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导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一、导学案对不同体裁文章学法的编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有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同一体裁类型的课文可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如: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比重在初中很大,而且科学严谨,阅读学习方法更是有规律可循,可以在设计的时候抓住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特点、层次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文的语言这五个基本方面,将这个五个方面的知识点明确到导学案上,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了一两课后便可以触类旁通自主学习。

诗歌类,尤其古代诗词,可以用“五步读诗法(读题目、读作者、读景语、读情语、品技巧)”赏读—读题目:看题目本身的意思,猜想作者要抒发的感情;读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诗人的写作风格,喜欢写作的内容,性格及情感偏好等;读景语: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渲染了怎样的意境,猜想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读情语:找出诗歌中透露作者情感的字眼,如喜、爱、恨、愁、怨等,猜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品技巧:如渲染、烘托、情景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虚实相生、炼字等技巧怎样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再如议论文抓住结构、论点、论据、论证,散文抓住形神之间的关系,小说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等。以此类推,都可按照不同体裁类型的文章给学生导引学习方法、思路,帮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的系统性编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引”

编制导学案要关注系统性,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如何从整体出发,系统地编制每篇文章的知识点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我觉得很有必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标要素

宏观角度讲,可以直接把《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印发给学生或张贴在教室,以供学生参考。《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可直接以此为依据编写导学案。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知识与能力积累提出的其中一条要求是“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据此,学生非常明确设计哪些问题实现这个学习目标。又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学生会有意识地控制阅读题的时间设计。

(二)重难点要素

抓单元特点与每课在每单元的位置及学习侧重点。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战争题材的作品,我们品读时更关注战争中感人肺腑的形象(《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惊心动魄的情境(《蜡烛》中的老妇人多次在德国的炮火中站起来)、各具特色的语言(《新闻两则》准确简洁的新闻语言、《亲爱的爸爸妈妈》诗化的语言)等。第二单元是以“爱”为主题,但各篇侧重点有不同,《阿长与<山海经>》侧重对底层愚昧而善良的劳动人民的爱,《背影》侧重从父亲并不美的“背影”含蓄地表达对父亲深沉的爱,《台阶》侧重从父亲的“对台阶的追求”表达对父亲复杂的情感,《老王》不仅是侧重写底层人民金子般的心,更注重反思普通人对待这些弱势群体的态度,《信客》重在表现一种消失的职业从业人员的品格和精神。因此,设计导学案时,可以整体围绕单元特点及每一课的侧重点,也是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一个方法。

(三)课后练习要素

参考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整体。它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思路,研究课后练习就是与编者对话。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既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又暗含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提炼了教学的重难点。所以说,落实课后练习中渗透的训练点,意味着更好地落实教材承载的学习任务。这就告诉我们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因此,参考课后练习题很有必要。如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后练习第三题,直接提出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及“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化解本文的重难点。

(四)参考书要素

借助参考书。《初中语文教材全解》等教辅学生基本都有,而且这些参考书是很多优秀的一线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有选择地“拿来”里面的设置,对拓宽学习思路、知识面,都是很有帮助的。

(五)学生个性要素

“备学生”很重要,可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导学案。如学生善于朗读,有些文章完全可以多设计朗读环节,“以读代讲”,学生体会非常深刻。如七年级下册第6课《黄河颂》抒情直白,雄浑豪迈,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体会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进而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伟大的中华民族,由此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再如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学生体会描摹音响的语句,通过朗读,文中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画面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失火救火的慌乱情形都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达到不讲胜讲的效果。

总之,导学案一定要本着“授人以渔”的原则设计编制,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导引,让学生掌握学法,积累学法,真正“学会”自主学习,为实现“终身学习”学习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导学案自主学习
浅析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