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野生动物,中国须补上学名漏洞

2016-09-21

环球时报 2016-09-21
关键词:学名穿山甲名录

澳大利亚《对话》杂志网站9月19日文章,原题:过时的学名如何助中国偷猎者逃避处罚如果野生动物保护法没有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那会怎样?可能会造成一种奇怪的情形,即某种濒危物种不再受到任何法律的保护,而原因不过是学名更新了。

中国尤其容易受到分类学名称变化的影响,因为该国的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1989年首次实施的,此后并未更新。而27年来,动物学已有很大发展,新的物种被发现,旧物种的系谱或地理分布被重新绘制。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名称未能更新,将使以前受到保护的物种被忽略,也会造成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脱节。

现在,中国仍然依据其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旧物种名称来定罪。但是,如果辩护律师成功创造这些名称不准确的先例,许多受威胁的物种会变得岌岌可危。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针对目前判刑的上诉,一些嫌犯获判无罪、甚至有资格获得国家赔偿。

中国的保护名录包括了79个哺乳纲,以通名和学名指称。其中有18种受威胁物种出现了分类学名称变化,不再与旨在保护它们的法律相一致。比如,穿山甲是世界上非法交易最多的野生哺乳动物,但只有中华穿山甲作为本土物种被列入中国的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他种类的穿山甲根据国际法作为外来动物受到保护。但新资料显示,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实际上也属于中国本土物种。这意味着非法交易这两种穿山甲不再必然属于国际贸易,从而不违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可以说,在被加入中国的保护名录之前,交易潜在的“本土”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不违反当前法律。

中国的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问题受到全世界关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承诺执行“零容忍政策”,并商议修订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这是一个补上分类学漏洞并挽救中国濒危物种的决定性机会。▲

(作者克里斯·纽曼、周兆民[音],陈俊安译)

猜你喜欢

学名穿山甲名录
润楠[Machilus nanmu(Oliver)Hemsley]学名订正过程及四川所产形态特征
参展商名录
穿山甲要长大
路遇穿山甲
用生命接力
穿山乙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收藏作品
北京100种常见鸟类名录
现行有效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名录(2015年)
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