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所书香学校的寻根努力

2016-09-21高洪云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淄博市读书文化

本刊记者_ 高洪云

一所书香学校的寻根努力

本刊记者_ 高洪云

淄博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提出“根文化”教育思想,并极其重视校园读书风气的涵养,这与齐文化的重道、齐国稷下学宫的久远学风遥相呼应。小孩子一生漫长,扎好根基,读书做人为重,毕竟他们肩负着传承文化香火的使命。

“未有神仙不读书”

五一期间,一个青年的死,把中国互联网企业巨头百度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个新闻让记者与淄博市高新区实验小学的老师们有了共同的关注点。百度把“谋生(准确说是贪婪)”作为要务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姿态,令人持续失望。

毕竟,百度汇聚了不少从国内外大学的高材生。而他们汇聚在一起,都做了什么?一家企业,若要长久,要有“根”,必不缺少的就是不作恶的善“根”。

周国平先生曾说:“真正可惊的是,今天的教育已经多么严重地违背了常识。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术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这段话中,应试、谋生这两个关键词,可以说扼杀了中国教育的未来。作为优秀企业的百度,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有多远?当下屁股决定脑袋的人遍地,“贪爱钱财的人,收入再多也不知足。”儒家倡导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风,早已消散在故纸堆中。

愤世嫉俗无济于事,民族的未来还是要从娃娃抓起,良善的民风国风,还得从文化的根脉中去寻找。而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中绵延久远的两脉。这两脉文气,曾盘桓在黄河下游的一片土地上。

这片土地,就是山东。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孔夫子就不再赘言了。而以临淄(今淄博市辖区)为地标的齐国文化,实则与曲阜的鲁文化同样悠久。记者拜访的淄博市高新区实验小学,就是书香馥郁、养根蓄志的场所。

熟悉历史的知道,周灭商后,姜太公受封,缔造齐国,都治营丘(临淄),开创齐文化。他被后世的道、儒、法、兵、纵横诸家追认为本家人物,堪称“百家宗师”。受《封神演义》等小说、影视剧影响,不少人把姜太公视为神仙。所谓“由来富贵原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

姜太公实则是满腹才华的逆袭楷模,一辈子苦学,穷日子过到了七十岁,终于等到贤主,不负平生所学。

迭至战国,齐国的稷下学宫人才荟萃,学风更是自由开放,是中国学术史上一段绝唱,而学宫遗址就在今日淄博市的稷门附近。

上述令人神往的辉煌历史虽已逝去,但文化的气脉依稀可辨。在淄博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根文化”的探究、读书学风的营造,多少有点齐文化的遗存。

扎“根”决定一生

如上所说,姜太公是齐文化的关键人物,也是道家流派的大师,此后的稷下道家、管子等继续发扬这一流派。

而讲究根基的“根”文化,在道家思想中很有地位。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讲“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即长久维持、长久存在的关键在于“根”深。《韩非子·解老》讲“根深,则视久”,“视”意为“立”。再有,《淮南子·原道》云“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论衡·超奇》云“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这种玄妙的语言,用植物学的知识则很容易理解。微信圈里曾热传过一篇文章,《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讲的是竹子前四年,仅仅长了三厘米,第五年开始,每天疯长三十厘米,六周长到了十五米。而前四年的艰辛,竹子的根脉在看不见的地下延伸了数百米。

小孩子就如同幼竹,能否成才,要看根基。淄博市高新实小的教育者们,一直在思考决定小学生一生发展的品质,并着意让这些品质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

这些思考包括但不局限于下述几个方面:良好习惯和文明礼仪,情商教育,“逆商”培养坚韧心,敬畏自然山川的环保意识,“孝意识”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我教育能力范畴的处理信息、沟通合作、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等。

为此,高新实小的“根研究”,抓住学生的三个“根”切入——生活的知识、生存的技能、生命的意义,促进学生转识成智、德性彰显、个性发展。

“树木结实过多,根的生长就受阻碍,即使施肥,一时作用也不大,需通过疏果来改善。在小学阶段追求的不是从孩子身上看到过多的‘果实’,而是‘培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要用一颗等待的心,潜心养根,才会看到孩子未来真正成熟的果实。”邢文学校长很重视教育的自然规律。

地处齐文化,高新实小的领导者采用“无为而治”,来唤醒教师队伍的责任和用心。简言之即“充分授权”,领导仅仅做好该做的,以“要事第一”而不沉没于琐屑之中。管得少了,老师的创新欲就会苏醒。毕竟,以“下岗落聘”或“严格的制度”约束,取得的也只是表面的“繁荣”,团队中会有伺机离开者和投机取巧的应付者。

而这种源于道家的管理智慧,不是一种文化寻根吗?

最是书香能致远

培养小学生的根基,淄博市高新实小首选读书这条路子。

古今中外,都有劝学传统,厉害人物常在书中求智慧。西方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中国的李嘉诚、王健林等商人,政界中的毛主席、李光耀、奥巴马等,都是读书不辍。高新实小为培养学生读书,下了很大气力。

教学楼的各个楼层,设有阿帕比平台和超星校园阅读系统,内有三千本优质电子图书,且在不断更新,师生们可以扫码下载到平板或手机中,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利用起来读书了。在学校里,记者还看到了三个读书角,纸质图书定时更新。校园墙壁、楼道上,好书推荐、读书格言等让学生浸润书香。

高新实小很重视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荐书,并确保知识性和趣味性。刚入学的低段,以绘本、连环画、拼音读物为主,多数篇幅短小,内容有趣,如绘本类的《蚯蚓的日记》《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小猪唏哩呼噜》等文学作品;中年级学生以童话、儿童小说、科普读物为主,如《时代广场的蟋蟀》《十万个为什么》;进入高年级的,则是层次较高的儿童文学作品、历史读物和部分经典名著,如《草房子》《上下五千年》《鲁宾逊漂流记》。

而超星校园阅读系统提供的电子书,很全面,很高品。超星时刻关注学校师生的阅读需求,不断地更新、扩充图书内容。

在荐书这个环节,学校老师做到了因性施教:喜欢小动物的,就和孩子一起读《昆虫记》,如果爱问为什么,就探秘《十万个为什么》......投其所好,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书。

不像竹简时代,当下书籍极大丰裕,劣书多,不读什么是一种智慧。一些家长和小孩子并不太懂,为此,高新实小编制了《爱读书》手册,内有每个学期的推荐书目,方便亲子共读,家长会上,老师也会对此进行讲解。

“给学生选择的书籍,不管哪个学段,都该具有丰富性,让孩子领略不同风格和体裁的书籍,从而博览群书,成为有知识、有品位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还会征求数学、英语、艺体老师的建议,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性为孩子们选择适合的书籍。”邢文学告诉记者。

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进课堂,师生共读,这是高新实小的一大特色。分为三步走:1.导读课,设置问题单,以点入手,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2.推进课,随时调查学生读书进度和理解程度;3.交流汇报课,是整体书读完之后的升华,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精神境界。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学到了系统的读书方法和批注技巧。

“阅读”就分多种。每一行、每一页都读叫“通读”;读得没那么细,但大体读了全书的“泛读”;“跳读”即跳着读,或者说挑着读,只读了其中一部分;“精读”就不光是读了,而且查了一些史料,做了一些笔记,可说是有了某些粗略的研究。此外,有些书读了部分之后感觉不是很有意思“罢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分为:1.批注点:题目点睛处、关键词语处、含义深刻处、结尾升华处;2.批注内容:对词句的文义解释;对词句的含义理解;对人物、事物的内心感受;对文章精彩处的评价;运用的表达方法;受到的启发;自己的疑惑之处等;3.批注方法:质疑、联想、补白、解释、对话、欣赏等;4.批注符号除了横线、波浪线、三角号之外,还包括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对重要内容、有疑惑或感触较深的地方都标记符号,让标点符号在批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增强了批注的实效性。

《东坡志林》中讲到欧阳修对写文章的见解:“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高新实验小学既重视读书及方法,也重视做读书笔记、练笔。考虑到小学生多不喜欢写字,老师就从兴趣入手,采用漂流笔记和读书手册等方法,促进孩子深入阅读。

一二年级常采用漂流笔记的形式,全班或全组共用一本读书笔记,结合班级的共读书目,孩子们每天轮流写笔记。可以是为喜欢的段落配上一幅插图、或是自己的读书故事,或优美词句的摘抄,或自己的心得感受,只要与共读书目有关,写完了还可以用画笔装饰自己的这一页。这种方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都盼着读书笔记漂流到自己手里,因为既能看大家的精彩创作,又能吐露自己的心声。

到了高年级,除了漂流笔记,班里的孩子会结合学校统一印发的爱读书手册来做读书笔记,方法有批注式、摘抄式、心得式等等。老师们还常利用阅读课交流展评读书笔记,以读书小报展览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校每月也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评选书香班级。这些措施让学生们毕业时基本都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为增加趣味性,高新实小还想出了很多招数,如请学生录制广播剧,家长可以参与,传到学校云盘共享;每个学生建立博客,以问题为导向,配合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四月份的读书节,“淘书乐”书市,“作家进校”读书之星的评选,以及21天读书习惯养成活动等。

课本剧进课堂则把原文改编为人物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如胡科老师的班在读完《真正的贼》这本书后,进行了课本剧的表演,分别有人扮演加文、德克、国王,声情并茂的表演再加上服装道具的烘托,书中恪尽职守的加文,知错就改的德克这两个形象深深地植入了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课本剧的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生引上了自主学习的轨道。

每天早晨,学生们会用十五分钟晨诵,迎接新的一天,书目为《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小古文一百篇》《三字经》《弟子规》等,以及学校自编的拓展类教材。这是母语教育,也是延续文化香火,更是世道人心的建设。

北大教授陈平原说,“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我们不妨把语文置换为读书,或者母语教育,因为这三个涵义交汇的词语牵连甚广,如文学趣味、文化建设、道德人心、意识形态,乃至国际关系等。

借助纸质书,以及以超星校园阅读系统为载体的电子书阅读系统,高新实小的翰墨飘香会“长且久”,期待“根”文化的教育思想培育出社会稀缺的良善人才。

猜你喜欢

淄博市读书文化
《欢庆》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谁远谁近?
我们一起读书吧
淄博市工程咨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