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点

2016-09-21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网红暴力导师

视点

去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起了全社会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图为1951年,屠呦呦(右)与其导师楼之岑在实验室工作,这是共和国医药科技发展的一个起点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纲要发布: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李大光(中科院教授):一个国家要想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国家的促进科学素养的标准和测度方法,至少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1、长时间的学术界的讨论,形成学术共识;2、在共识的基础上设计理论;3、在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基准》;4、为完成《基准》而设计长期和短期的执行计划。如果我们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自上而下灌输的“普及”层面,恐怕难以适应今天的社会发展趋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拟定了三步走战略,要力争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上个月,科技部、中宣部发布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起广泛讨论,凸显了公众对于科学素质的含义、《基准》的用途、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现状等并不了解。

而5月下旬,谷歌IO技术大会的召开,更令全球科技迷狂欢不已。中国科技创新要抵达制高点,路遥任重,松懈不得。

@美国“2061计划”:《为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报告强调,除非公众对科学、数学和技术具有基本理解,掌握了科学思维习惯,否则公众终生提高科学技术潜力是不可能的。没有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更为美好的未来是没有指望的。未来的公民通过学校教育对“科学、数学和技术的事业”获得广泛而完全的了解是极其必要的。

让人忧心的校内外暴力

暴力殴打同学致伤致死、脱光女学生拍摄凌辱视频......令人发指的未成年犯罪事件,在网络上接二连三地出现。4月23日凌晨,山西绛县华晋学校15岁的初三休学学生张超凡在网吧被殴打致死,该事件得到媒体追踪报道。据央视新闻消息,张超凡住校时曾被同学“要钱”,因没钱,常遭同学殴打。据悉,涉案的6名凶手大多是华晋学校在校或休学学生,有4个是张超凡的同学。在一个QQ学生群里,学生们间有这样的谈话:“那怎么下那么狠的手”,其中有同学回答:“张超凡几乎天天被他打”“当时把张超凡吓得,都跑出学校了”……张超凡休学后,4月十几号去网吧当网管挣钱,一周后被打死。据其他媒体报道,案发后山西华晋学校以孩子休学,事发不在校等理由拒绝见张超凡的母亲;学校督学称自己也联系不到校长;涉事网吧被关停,老板没了踪影;而行凶者的家长不露面,也没有一句道歉。

@羊城晚报:在美国,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学校对“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校方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放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在校园欺凌现象严重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成立了检查小组,监督教育那些无视甚至纵容校园欺凌的教师。

@澎湃新闻:对于校园欺凌问题,在舆论场中,“政府要好好管一管”的问题,转变成了“政府该怎么管”。反未成年人暴力,牵一发而动全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严刑峻法就能解决的。首先,校园欺凌涉及司法理念的更新,之前中国小留学生在美国被同伴虐待,凶手被判处了6年到13年的重刑,引发国内欢呼一片。其实,对于极端的暴力伤害,不能再片面强调未成年人保护,哪怕是未成年人也应该明白一些底线是不容跨越的。其次,校园欺凌还涉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衔接问题,很多校园暴力行为直接与“留守儿童”“农民工二代”缺乏必要的监护相关,这个系统短板要补上并不容易。第三,对欺凌的现象预警、发现、汇报、纠正机制,这套工程对于只谙熟于应试教育的很多中小学来说,还是一项新挑战。对校园欺凌,沉默即是纵容。校园欺凌升级为国家议题,当用文明驯服野蛮,用法治警醒少年。这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民进中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校园暴力猖獗,各州通过修法对参与校园暴力的青少年加强了刑事惩罚,特别是为打击群体犯罪,所有参与者都要‘连坐’判罪。即使涉及校园暴力案件的青少年未满十八岁,如果后果严重并且有前科,也可以当作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犯罪定案、量刑,从而有效遏制了校园暴力。建议参考这一做法,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相关法律,对校园安全的内容予以明确具体化,把遏制校园暴力纳入校园安全范畴;对校园侵害情节恶劣者依法判处严刑,对于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也要做出更细化的规定,便于各地司法机关在惩治该类行为时有统一标准;适当提前刑事责任年龄。”

小学生“立志”当网红

据人民日报报道,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一位小学三年级女生的回答是“我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这一回答让家长瞠目结舌。以“网红”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产生了显著影响,并有向低龄学生蔓延的趋势。放眼全球,网红现象很普遍。仅仅在国内,网络已经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红人,从最早的以“凤姐”“芙蓉姐姐”为代表的“奇葩派”,到以“奶茶妹妹”为代表的“颜值派”,再到如今形形色色的“嫩模”“网模”等为代表的“嫩颜派”,还有类似PaPi酱等靠特长走红的“才华派”,周小平等“爱国”派。

@许民彤:今天,时代的喧嚣氛围和社会浮躁的心理,已经侵蚀渗透到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上,信守灵魂静默、精神安宁的创造少了;在学术上,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的人少了,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之事频频发生;在个人事业上,一些人不再坚持劳动美德,付出第一、奋斗至上的原则;在成功上,有些人不再感兴趣于经过奋斗、失败、付出心血收获的“成功”果实,而是疯狂地追逐“泡沫式的成功”,幻想不劳而获能够风光无限。这折射出人们对于“走红”的心态、成功的心态,已越来越浮躁、实用。

@人民论坛网:在互联网这个公共平台上,每个人都是主角,而且大家都握有平等的话语权,很多人选择通过做“网红”来推销自己无可厚非,但是必须警惕“网红”现象中的庸俗、低俗和媚俗之风。一些“网红”分子通过恶意搞怪、夸大事实、嫁接拼凑等方式来炒红自己,还有的通过传播色情、暴力、恐怖等影像来“推销”自己,更有甚者在网络上发布反党反国家言论来刺激舆论“兴奋点”。可以说,“网红”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

@无名氏:现在的小学生们渴望成为网红,不过是受到名利诱惑与趋从心理的影响。但网红是成人世界的产物,它不该成为孩子们效仿的对象,对于社会上弥漫的这种非名利不取的价值观念,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中山大学新规:学生论文不合格或将取消导师的资格

为了更好地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近日,中大出台了《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试行)》。中大官微发布解读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行导师岗位制和导师负责制,实现导师队伍的动态管理。哪些情况将被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新规明确,凡任职期间未认真履行导师职责,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如学位论文抽查不合格),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违反学校教师行为规范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者,应报学位评定委员会重新审议。对情节严重者,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取消其导师任职资格,3年内不再接受其导师任职资格申请,并提请学校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中大学生小林:对我们学生来说,导师是否上心、是否负责对我们论文写作的指导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项改革无疑对一些因事务繁忙而常年对学生疏于指导的老师有一定的警示性,体现了中大教学工作人性化的一面,因此这项新规对我们学生来说更像是一颗定心丸。但另一方面,学生论文水平的高低除了导师的指导以外,学生自身的水平和努力程度更加重要,因此,将研究生论文的水平与导师资格挂钩,其间的弹性与分寸该怎么把握,应该会成为中大教学管理的又一大考验吧。

猜你喜欢

网红暴力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不要上“网红”的当
V eraW an g
导师榜
网红滚滚
暴力云与送子鹳
«ВаНхУН»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