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秀华:幼儿园如何树品牌
2016-09-21邱欣祝
特约记者_邱欣祝
国秀华:幼儿园如何树品牌
特约记者_邱欣祝
国秀华,原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业务总园长、教育部“做中学”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专家组成员、北京市示范园验收专家组专家、北京市海淀区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2016年4月,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和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 “幼儿园园长管理高级研修班”到北京学习。在参观了5所各具特色的当地幼儿园后,研修班的老师和园长聆听了国秀华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 “学习专业化管理,打造品牌幼儿园”。
在幼儿园建设中,打造特色品牌已成为众多园长的共识。通俗地说,品牌既意味着口碑,也代表着水平。有口碑有水平的幼儿园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教育均衡的推进,幼儿园建设也越来越多。品牌成为赢得社会信任的关键,也是获得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但是,在这其中,不论是功利所驱,还是管理不善,在幼教行业中也出现了不少乱象。在以下这篇讲谈,国老师深入浅出,对于特色品牌树立和幼儿园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都有非常独到的梳理。
北京丰台区第一幼儿园的环创特色
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
打造幼儿园品牌,办一所高质量幼儿园,园长的思想和理念非常重要。理念就是园长的办园指导思想,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价值的总合。园长认为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发展,孩子成长为什么样才是理想的人……这些的总和都凝聚在园长的理念之中。所以,作为园长一定要关注自身的学习自身的修养。
品牌具有凸显的特色。作为一个品牌园,一定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北京一流医院非常多,吸引了很多人到北京治疗疑难杂症。虽然都是一流医院,但在脑神经、心血管、骨骼出问题时……一定是选择去有所长的医院,这是医院的特色。同样,北京的幼儿园示范园、市级园很多,每所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北海幼儿园的自主性,北京一幼的艺术教育,北师大幼儿园的教科研和发展课程。
一个普通园,有了特色,才能建立品牌,才能成为精品幼儿园。那如何打造特色呢?那就是专业化的管理。但是,何为特色,这是每所幼儿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特色就是“别无我有,别有我优,别优我精,别精我特”。通俗地说,特色就是一所幼儿园在教育、课程、办园质量甚至是管理上表现出的独特风格或特点。也就是一所幼儿园特殊性或个性的体现,是优势的展示。
特色是建设品牌园的特征,是全面办园的一个切入点。实际上,幼儿园老师都是全科教学,没有说让老师只专某一项。这里的特色,便是说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做到某一点突出。因此这是一个切入点。特色是建设品牌园的重要途径,是优质品牌园的重要特征。
领头羊该做的事
作为一园之长,承担着领头羊的作用,指引着方向,是园所发展方向的决策者。能否打造出品牌园,关键就在园长身上。
幼儿园往哪儿发展,园长说了算。园长做出决策后,一定会做出规划,比如三年一个目标,第一年完成什么,第二年完成什么,第三年完成什么,这是时间上的规划。而另一种规划则是关于实施途径的。
园长是发展战略的规划者。如果领导给什么任务就老老实实去完成,早来晚走、绝不懈怠就行了吗?这是不行的。跟着别人的目标走,最后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一路,还是上不了一级一类园、示范园,因为目标不明确,力气分散了。
有了规划,老师就能做到吗?干部就能做到吗?也不是,还需园长的具体引领。园长是保教工作质量提升的引导者。同时,园长还是园本文化的塑造者。小园、新园,需要初步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化。达到品牌园时,教职工的行为都是自觉自愿了,那才是高水平。
有老师希望到北师大的幼儿园来参观,来了就跟班。最后离开,她们很诧异:为什么园长、领导没有布置任务,老师还是在那儿写啊、做啊?也没听见领导布置加班啊!这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已经不同了。如果一个老师上了一次特别好的课,但是上午在主班,她什么时候把这堂课记录下来呢?吃完中午饭她不休息就做了。下午又干吗呢?备课、配班。都是靠自觉。
老师自觉自愿,靠的是园长。如果园长爱学习爱研究,园风就带出来了;园长要是一年不看一本书,说话都不敢说专业,怕说错了,那如何起到引领作用呢?园长的作风一定影响一个园。园长要付出,老师才会心服口服;园长都怕累怕牺牲,那老师干吗还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呢?
专业化管理能力
一位优秀的园长,会带出高素质的保教队伍,能办出一所富有特色的优质品牌幼儿园。机会给了每一位园长,只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责任是重大的。
那么办特色幼儿园,园长需具备的专业管理能力是什么呢?
首先是明确办园目标。有的园长说:“我就想办一个好园。”那好的标准是什么?要具象。比如北师大幼儿园曾经定的目标是国内一流。那何为国内一流?这就涉及分解目标。国内一流首先是地区一流。地区一流又是什么?北京市的示范园。要做到地区一流才能走向全国,那全国的一流又是什么?一定是教科研的领先队伍。要体现教科研的一流,一定是在全国的研讨大会有优秀论文发表,争取大会发言。这就有了具体标准。
清晰的工作思路、有效的实施措施、较强的执行力度,三者缺一不可。
而形成特色的主要途径没有其他,就是靠时间和研究。特色是长期深入实践与研究的结果,是研究成果的积淀,是发展的积累。积累是干部、教师积累了与特色相关的知识、经验、能力;幼儿园积累了特色园本教研、组织管理、设施设备的丰富经验。实践需要走一步总结一步。
同时,特色的建立需要全面分析自己园所的优势所在。本来不行的用来做特色,起点便低,幼儿园要把起点放高。要学会分析自身的优势资源,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园所历史特点。看看幼儿园的发展史,十年以上就可算有历史的了。如果在幼儿园历史上,曾经有过好的历史,就需要继承历史。历史的传承不能断掉,这是别人不可替代的、别人没有的。第二,社区资源特点。北师大幼儿园第三分园位于奥林匹克花园小区,那个小区就是为体育健儿而建,各种体育设施齐全,家长资源也好,搞体育特色是必然。第三,自然资源特点。这点特别适用于城乡结合部、乡镇上的幼儿园。第四,研究资源特点。幼儿园曾经的课题有影响,可以随着时代变化继续深化。第五,人力资源优势。园长自己想自己当老师时的长处在哪儿,把自己的经验传给老师,上手一定快。老师、中层干部都可以思考自己的长处在哪儿。
保教是品牌的根基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的基础工作,是铸造品牌园的根基工作。走进一所幼儿园,如果它能拿出一大堆特色成果,但是基础保教工作却一团乱麻,这样的幼儿园能算是特色园吗?只有根基筑牢了,楼才盖得高。保教工作的水平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保教工作包括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一所品牌园一定要先在基础上打牢,并做出高度。而具体水平应遵循《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面简称“指南”)所言。
指南中指出了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自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既然重视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就要让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人。一日生活皆教育,关键在老师们挖掘、利用到这些价值没有。《指南》中说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生活活动就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
指南中还有一句话:“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所以,老师应当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得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正确方法。要给孩子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比如吃饭,孩子吃饭的过程盛饭、喝汤,要把机会还给孩子;要让孩子自己盛饭,工具就不能提供大铲子、大勺子,而是便于孩子使用的工具。这就是让孩子在过程中成长。
儿童是生活和游戏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就要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突出,能够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满足自我需求,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成长;在过渡环节自主性强、自然有序、游戏化突出。同时,生活用具更加符合孩子的使用需求,活动方式更加文明、适宜、温馨,体现时代特点。
以过渡环节来说,它应该是轻松、自然、有序、游戏化、无等待现象的。一定要改变教师包办的现象。不包办,要让孩子独立喝水,就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水壶。孩子在自己用水壶倒水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肌肉,也因成功倒水而更自信。透明水壶上划线,孩子按着线倒水,不多也不少。在这过程中,老师不能因为孩子倒不好,倒得到处都是,就否定孩子的能力。这不是孩子的能力不行,是老师不行,没有根据孩子的能力提供支持。比如老师可以透明水壶上划上刻度线,孩子按着倒,就不会过多或者过少。
在幼儿园,孩子不光是生活的主人,还应该是游戏的主人。《纲要》提到,“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究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互动。”这句话给出了活动区材料投放最基本的原则。如果幼儿园做了一堆玩具搁在一边,孩子一个都不玩,这就说明老师提供的材料不吸引孩子。这些材料在形式、内容、玩法上都需要老师认真研究。
教师休息室
双层的娃娃家,充分利用空间
美术室
由孩子们绘制的参观证
利用卫生间创设区角
一个高质量的区域活动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不断丰富与创新。具体地说,就是社会性区域要有时代感和真实感,科学区要突出探究与反复操作,自然角要具有探究性、引领性。材料投放要更加有层次、有针对性、互动性。这里的“针对性”针对的是能力,要尊重孩子能力的差异。同样是中班孩子使用筷子,老师投放了三类材料:豆子、布饺子、尼龙绳,拿筷子能力不同的孩子都能选择适合的材料夹起,这样就能产生自信。通过游戏让孩子获得发展,要求的是老师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发展。
每一个环境都会说话
文化建设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长的首要责任。文化建设包括园风、教风,即文化活动、建设活动。一流的园所要依靠文化,用文化把人凝聚在一起。
比如,以“爱”为文化建设环境。一个园长以爱为文化建设,那如何体现爱呢?除了组织丰富的活动,环境创设还具体表现在:创设温馨、人文的活动环境,将尊重融入其中;创设有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将引领读书的教育融入其中;使每一个身处其境的人深深被感染。
幼儿园要为家长和幼儿提供温馨、艺术、人性化的活动环境。比如考虑到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在幼儿园停留、玩一玩,就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玩玩具、看书的地点。这样的“爱”文化体现在尊重孩子与教师需要,提供适宜的设施设备,比如孩子的洗盆和老师工作的洗盆是需要有所区别的。要给老师创设温馨的工作环境,尊重、关注教师的学习生活,将爱融入环境中。
每一个细小环境都包涵这种文化。“爱”在信任与尊重、引领与传递,不要害怕家长拿走幼儿园的材料就不投放,要把科学育儿方法拿来引领家长。同时,要注重园本科研成果的积累,表现出幼教的专业性、研究型、思想性、理论化,以此提升质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