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乡村教师的坎坷教育路

2016-09-21陈开江成都市金堂县隆盛镇石佛学校教师编辑周春伦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江红苕金堂县

文_陈开江(成都市金堂县隆盛镇石佛学校教师) 编辑_周春伦

一位乡村教师的坎坷教育路

文_陈开江(成都市金堂县隆盛镇石佛学校教师) 编辑_周春伦

金中1996年5月合影(左一:陈开江老师)

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对贫穷的描写刻骨铭心。同样的情景,在一位乡村教师的故事里再现。从求学的孩子到教书育人的老师,生命在恶劣的环境中愈发顽强,经受过岁月淘洗的老一辈人的朴素道理却熠熠闪光。

这些岁月,这些道理,可能离现今的孩子太远,远到不可理解。但陈开江老师说,它需要被看见,被记得。

我出生在隆盛镇松柏村29组,成都市金堂县最偏远的地方。兄弟姐妹共四人,我排行第二。在我出生之前,就饿死了一个姐姐。父母给我起名为陈长生,也许是怕我被饿死冻死或病死,希望我好好活着吧。

小学一年级时,我的启蒙老师罗欣荣老师,觉得这个名字不好,乱了陈氏家族的辈分,因此给我改名叫陈开江。

贫寒岁月里的求学时光

1975年,我8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我读小学的地方叫石佛乡民主大队小学,是由陈氏家族的祠堂改成的学校。班主任正是罗欣荣老师。

我们班有40多个学生,我个子最小,在我的记忆里,大个子同学陈建明等经常背着我玩耍,整日里无忧无虑、特别快乐。

罗老师正值青春美貌,又富有同情心。有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二年级的上学期时,那年冬天特别冷,经常下雪。快到学期结束了,2元钱的学费我还差1.5元。罗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寝室,问我学费的事。我说家里没有钱。罗老师也知道我家里的境况,于是对我说:回去让你爸爸挑50斤红苕来给我,我帮你付学费。

第二天,雪很厚,父亲把红苕挑去给了罗老师。我心里明白,当时的红苕才卖不到2分钱一斤,而且根本不好卖,是罗老师给我垫了学费,因为她怕我失学。不仅这样,罗老师还常让她的儿子拿东西给我吃,直到小学四年级结束。

五年级时,罗老师被调到石佛中学工作,她的儿子也随她离开,到原石佛乡松柏村小学读书。1980年7月,考试制度已经恢复了,我小学毕业升初中考试,当年石佛中学只招收一个班,共56人,录取分数线是108分,我们班有5人升上初中,其中我考得125分。

1980年9月,我进入初中学习,就读于离家大约10里路的石佛中学。在读初一初二时,家里的境况依然那样贫穷。那时中午在学校蒸饭吃,自己带一些米、红苕、牛皮菜、泡菜等食物,每顿饭的蒸饭费1分5厘。父亲每个星期给我1角钱,买完蒸饭票后,六天下来我能有1分钱的节余。

多数时间,我中午的蒸饭都是红苕加很少的米或者是牛皮菜,很多时候全是红苕,没有蒸过一次白米干饭。为了多节约1分5厘钱,我甚至常常中午跑回家吃饭,吃了再跑回学校。还有的时候,家里实在没有东西可带,我中午放学后,就在学校周围坐一会儿,喝点冷水,然后又回到学校上课。以至于我始终是同学中个子最矮、最瘦弱的那一个,直到初中毕业开始工作时也不到1米3。

在初中学习期间,罗欣荣老师还经常要我到她家里去舀菜,我觉得不好意思,就很少去。有一次,她就叫她的儿子,也是我的同学程勋来拿我的饭盒(其实就是一个茶盅),我不愿意,在争抢饭盒的过程中把把手都抢断了。这件事成为我一辈子的感动。

直到初三那年,1983年的春天,包产到户后,家里的条件略有改变,才基本上可以吃饱饭了。同年7月,我初中毕业,几分之差,与高中失之交臂了。

后来,我也做了一名教师

1985年4月,经过考试,还不到18岁的我,以优异成绩在家乡母校做起了民办教师。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开始工作的前一天晚上,我兴奋得睡不着觉,花了很多时间备课。正式上课的班级是一个五年级(当时已经是六年制),在紧张、不安和喜悦的矛盾心情中,我度过了教师生涯的第一天。三天后,领到了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我人生第一份工资14元,兴奋和幸福可想而知。

1985年9月,我接手一级新生,从一年级把这个班带到三年级,到现在还留着和这个班孩子的合影。1988年9月,我新接手一个五年级,当班主任、包班教学。这个班是学校当时公认的“烂班”,我通过谈心、家访、活动等,不到一年,班级情况就大大转变。其后,学校领导安排带六年级,当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这也是我第一次带六年级。我花费了很多的休息时间给学生辅导,很多晚上,我都把作业带回家批改,更重要的是,我与我的学生相处得如同朋友。最后,在升学考试时,班里45个学生有26人考上初中(当年石佛的升学率大约15%),名列石佛学校7个校点7个班的第一名,超过了当时的中心校的升学人数。以后的几年中,我所在的班级也都取得了好成绩。

我的教学方式与其他老师不太一样,我喜欢用行动引导学生。我喜欢音乐和体育,在课堂中讲到某个地方时,我会随时带学生欣赏相关的歌曲,或者教他们唱,在数学课堂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鼓励学生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先完成的可以到教室外面玩耍,特别是在冬天,一堂课中间,我会让学生在教室外跳动一会儿,待全身暖和后,再回来上课。正因为这样,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有了,成绩也相应提升起来了,可以说事半功倍。

我们学校地处大丘陵地带,周围都是大山,学校还特地预留了将近1亩地作为学生劳动的实践基地,不过这块地在离学校约1000,米的山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勇敢精神和团结意识,我把全校学生集中起来,分成两组,大同学带小同学,相互搀扶和帮助,分别从山的两边出发,开始登顶夺旗比赛,哪一组的最后一名同学先夺得旗子就算胜利。这期间,锣鼓声、歌声、呐喊声、加油声,目光所及,都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我每学期都要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种玉米、种高粱,施肥,不定时除草,最后收割。当我们把粮食卖了之后,就会用这些钱买糖果,组织全校学生开庆功会,共同品尝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果,感受丰收的喜悦。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帮助学校附近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帮他们割小麦、除草、打扫卫生。所以,那时候出来的学生个个都很勤劳。

在那个年代,家长们也非常厚道,对老师特别好,很支持老师的工作。记得有一次我与一个老师下午放学后去家访,张芙蓉的爸爸必须要我们留下吃饭,并且拿出家里仅有的两个鹅蛋作为下酒菜。

到2000年左右,金中村小只剩下很少的班级和学生,大部分学生到中心校就读去了。直到2003年8月,撤并村小,金中村小解散。其实,在金中工作的这段日子,是我教学生涯最快乐的时光。

老房子

新房子

民办教师的酸楚

从1985年4月到2004年11月,我的身份一直是民办教师、顶编代课教师、代课教师,收入很低。从最开始的14元到16元、17元,再到几十元、100多元不等,拿过最多的是300元。

1990年9月,我结婚了,为了不给父母兄弟太多压力,在儿子即将出生之际,我们与他们分开生活。父母分给我们一间半瓦房、几十斤粮食。我们的吃、住、存放东西就在那半间房里,另外半间用于煮饭、养牲畜。收粮食的时候,房间里要想办法才能侧身进出。

我给儿子取名为陈祺,希望孩子平安和幸福。这以后,妻子一边抚养儿子,一边下地劳作,我也白天在学校上课,早晨、下午及晚上下地帮妻子做农活,有好几次累倒在地里,加上喂养一些鸡、鸭、猪,才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

1992年,我在原本的那一间房子旁边,搭建起一间草房子,这样算是有了两间半房子。1994年暑假,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我到外面打工,主要做一些给城市道路的绿化带松土的工作,每天在太阳底下工作近8小时,获得5元钱工资。晚上的时间,再去帮别人搬家,这样辛辛苦苦干了将近2个月时间,挣到300元钱。回到家里,还带回了一张别人不用的旧床垫(搬家时留下的),一家人也着实高兴了一回。

就这样,到了1995年冬天,我们有了大约两千元的存款,开始筹谋着在新地方建新砖房。这一下就用了一万两千元钱,借的近一万元钱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年春节前,我领到当年966元的工资(政府那部分),马上还了960元欠款,仅余6元钱过春节。

正月初一,我带儿子上街去玩,看见很多的小朋友在买玩具,儿子很想要一杆枪。他对我说了他的想法,我没有答应,不是我不愿意买,要知道我已经身无分文。我心里非常难过,觉得自己真是没用真是窝囊,就连儿子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都不能满足,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酸楚。

应该说我的孩子就是在这样没钱、没房、没有玩具、没有新衣服、没有零花钱的非常拮据的环境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

1999年底,虽然借的钱还没有还清,我还是用工资去买了一辆摩托车(1750元),利用节假日,也就是别人休息的时间,去跑摩的,虽然辛苦、危险、很冷或很热,可是为了生活,作为丈夫和父亲,我都得咬紧牙关,忍受再忍受。到了2002年,修房子的欠账基本上还清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的生活才有了一点点人样。

唯有用信念战胜苦难

但我们一家人总有一个信念: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也没有放弃,我坚信自己有一天会考上正式的教师,也会与其他老师一样,挺起腰杆做人。于是,我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地提升自己。

1988年到1992年,我参加四川省广播教育学校的函授学习,取得了中等师范学校结业证书。2001年,我们金堂县全县的民办教师,终于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每年从民办教师中招聘一部分优秀教师。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2003年,金中村小解散之后,我来到了离家近20多里路的石佛学校古顶村小工作,每天早出晚归,骑个烂摩托车,奔波在稀烂的泥巴路上。

2004年11月,在经历了两次失败以后,通过考试,在近300人当中,以笔试名列第三的成绩被聘用了,我终于成为了一个正式教师!那时,心里是说不出的激动,真想大声喊出来。

在古顶村小,记忆最深刻的是2006年的那届毕业班,接手时,全班的平均分不到60分,及格率不到50%,更不用说优生了。通过走访学生,有一个叫段敏洲的女学生闯入我的视野。进一步了解得知,这个孩子头脑聪明,原本学习成绩很好,后来由于家庭困难,也就放松了自己,数学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中下水平。于是,我单独找她谈心、走访她的家庭、不断鼓励她,不到一个月,她的成绩飞快提升,很快就达到中等水平,我抓住契机,委任她为数学科代表。六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她跃升到班级第二名。在她的带动下,在我的不断鼓励和努力下,这个班的成绩提升很快。我也因此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也就在那一年,我被委任为石佛学校古顶校区校长,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起点,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2008年到2010年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自学大学专科课程,取得了大专学历。

2011年9月,我被安排到石佛学校中心校工作,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二年级语文教学。2015 年9月,我被中共金堂县委员会、金堂县人民政府授予“金堂县十佳乡村教育工作者”称号。

1996年陈开江发表文章

与此同时,在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32年时间里,无论怎样坎坷,我都没有放弃写作。虽然没有出名的作品,也没有高大上的文章,却是我人生路上最真实的写照。

老一辈人的朴素要传承

我的父母都出生于贫苦人家,父亲认字少,母亲更是一字不识。小时候,在我印象中,一年中每人只能分得3斤左右的花生、50斤左右的小麦、60斤左右的玉米、30斤左右的水稻,最多的是红苕,可能有200多斤。我们的主食就是红苕、各种蔬菜及野菜,蔬菜以牛皮菜为主。

从来没有可能饱饱地吃一顿面条或一顿白米饭,更不要说满足地吃一次肉了,即使过年也是如此。虽然很想吃花生,但父亲总是把花生高高地挂在房梁上,偶尔用竹竿夺几颗下来吃。过年时最得意的就是能吃上一大块灯板肉、穿上一件父母染制的粗布衣。每年的二三月,是最难熬的日子,没吃的,最好的食物就是干萝卜叶子熬稀饭、野菜。

陈开江老师(左一)全家合影

但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兄弟姐妹:人,不管你有多么穷,都要有骨气,不能偷、不能盗、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和违背良心的事情,要站得直、行得正,要堂堂正正做人、挺起腰杆做人,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挣钱。我理解的就是:要走正路,要做好人。

父亲特别喜欢钓鱼,常常一钓就是一天,忘记了寒冷酷暑和饥饿。很多时候,他就把钓到的鱼送给我们和左邻右舍的邻居。父亲还喜欢打纸牌,他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打牌就要按牌规办。其实,在他的人生中,每件事都是按规矩来办的,这也成为远近村民尊重他的原因。

受父母影响,在对我儿子的培养中,我首先培养的便是他的自尊和自立。记得儿子还不到一周岁的时候,我们在老屋教他学走路,摔倒时,我让儿子自己站起来。刚开始,儿子就伤心地哭,过了一会儿,见没有人理他,就慢慢地爬起来,反复几次,摔倒了,也就不再哭了,自己就爬起来。

儿子从小就很可爱很懂事,周围的邻居也很喜欢他,常送一些糖果、水果、甘蔗等给他吃。有一次,邻居家送给他7根大甘蔗,他满心欢喜地一根根抱回家,让我们也吃。我看着甘蔗,也看着儿子,表情严肃。我对他说:“儿子,我们是很穷,爸爸没钱给你买吃的,但我们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没有哪怕不吃,也要这样。”从那以后,别人的东西再好,他再想要,也不会去要。

在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我就逐步引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收麦子的季节,我去挑麦子回家,也让儿子跟着我去,每次他只能拿一把或两把,实在很少,但每次都比我跑得快;种玉米或花生的时候,我就让他撒种子;做饭的时候,让他来放柴烧火;有好吃的的时候,让他端去让爷爷奶奶吃。到了儿子大一点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只要回家完成作业后,就经常主动到地里帮我们干农活,或者在家里做好饭菜等我们吃。在做菜时,哪怕只炒了一点点肉,他都要送去给爷爷奶奶。

在儿子的学习或者生活中,我们常常交流。我从来不给儿子压力。他学习上有起伏时,我对他说,“这很正常,你努力就对了。”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父子经常在一起做游戏、骑马马。虽然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却拥有很多的快乐回忆。的确,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但愿儿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那份无私的爱。

2009年的高考中,儿子以全金堂县第十六名的优异成绩被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录取,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骄傲。现在每次儿子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我都要告诫他:要能吃苦,经得起磨炼,与同学处理好关系,哪怕自己吃点亏也无所谓,要踏实做好工作。我这样说,儿子也是这样做的。这令我很欣慰。

运动会组织拔河

在我48年的人生历程中,已有近32年的教学生涯,无论我在扮演哪个角色,老师、儿子、丈夫、父亲、大哥,都有过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教师的生涯中,无论是否担任班主任,在我教过的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我都要让他们记住这样一句话:要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会做到。我也把我自己做事做人的原则告诉学生:低调正直做人、踏实公正做事、淡薄健康生活。

特别是近几年,我常常给我的学生讲我自己和儿子的故事,希望我的学生能从这些故事中有所感悟。我也用这些教育我儿子的方法来教育引导我的孩子们。近几年,我也有了自己的徒弟,我很希望用我平凡的人生经历去感染她们,我更希望我的学生们徒儿们今后都能成为自尊、自信、努力、勤劳、节约、朴实、坚持、孝敬和低调的最朴实的人。

猜你喜欢

开江红苕金堂县
百吃不厌的红苕
金堂县人力资源形势分析与研判
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多元融合发展 增强技能支撑 加速培养人才
金堂县:“春风行动”激活创业就业“一池春水”
故乡的红苕
金堂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带来的经济影响
我曾经伤过红苕的心
开江踏歌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莲花水电站施工期武开江导流洞口冰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