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做温水里的“青蛙”

2016-09-21马志国

新班主任 2016年5期
关键词:温水高强成才

不做温水里的“青蛙”

▲万玮摄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心理症状:一个未成年的宅男

高强是个16岁的男孩,虽说他是一个高二学生,可实际上却很久没正常上学了。很久,有多久?初三上了不到半学期,因病休学;高一去了一段时间,旧病复发;高二去了几天,再次旧病复发。此后就没再去学校。不去学校干什么?宅在家里,当一个未成年的宅男。

在这个过程中,高强每次去学校,起初都是热情高涨,满怀希望;没过几天就很快热情降温,彻底失望,然后便旧病复发,宅在家里。发展到现在,一提上学,高强就会紧张、焦虑、恐惧。每次他准备去上学,到了该走出家门的时候,都会找各种借口,一推再推,一拖再拖。

为此,高强的父母着急上火,骂也骂过,打也打过,亲子战争不断。但是,他们都只是为孩子的学业担忧,而没有意识到更大的隐忧。因为没有抓准病根对症下药,也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专业的心理求助,所以,高强至今还是宅在家里。眼看就要高三了,父母担心这种状态影响孩子考大学。于是,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与我取得联系,请求紧急接待他们的来访。

在我的心理咨询中,常常有中小学生的学校恐怖症案例。学校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种,大多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其特点是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惧怕,拒绝上学;如果被强迫上学,就会引起明显的焦虑和惊恐,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一是害怕去学校,害怕参加考试,害怕当众出丑;二是如果被强迫去学校,他们会产生焦虑情绪和焦虑性躯体不适,如心神不宁、紧张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呕吐、便急尿频等;三是如果暂时休息不去学校,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四是这样的学生多数是好学生,有些即便不是学习尖子,也是循规蹈矩的学生。

单就症状说,高强确实出现了学校恐怖症的症状。但问题是,同样的症状背后,却有不同的症结,有不同的心理根源。

那么,高强患学校恐怖症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心理探源:畸形家庭教育的恶果

在进一步与高强父母的沟通中,我了解到,高强家三代单传,高强从小就备受娇宠。他妈妈说,自己心里只有孩子,为了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结果导致高强胆小软弱,不会自理,不能自立,甚至要让爸爸妈妈陪着才敢去看电影。高强尤其依赖妈妈,至今还让妈妈帮他洗澡,和妈妈睡一张床,甚至要枕着妈妈的臂弯才能入睡。这样的生活画面,简直让人难以想象!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身材高大的高强,心灵却完全像一个幼稚的娃娃。

另一方面,全家对高强的学习给予很高的期望。高强小学毕业,爸爸凭关系把他送进了最好的初中;初中毕业,爸爸又凭关系把他送进了最好的高中。上初中时,妈妈专门学会开车,虽然学校离家路途不远,但妈妈仍坚持每天专车接送高强;上高中时,本来学校离家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父母怕孩子上学辛苦,又专门在学校附近租房。结果,高强凭着聪明,直至初中一二年级,学习成绩都不错,还当过学生干部,获得一些奖励。可是初三以后,随着课业繁重,课程复杂,高强就跟不上了。这时候,父母没有发现问题的根源,还是一味地只关注分数、补课。后来,家长终于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所在,用奶奶的话说是不想吃苦还想得高分。每次高强都会努力几天,但是因为短期看不到成效,就想逃避。

高强坦言:“到了高二,我已经根本不想去学校了。我总是努力一阵,看不到收获后,就逃避上学。”

显而易见,高强患学校恐惧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在学习上对孩子过高期望,在人格上对孩子过度溺爱,妨碍了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不善自理、意志薄弱、惧怕挫折,这些不良的非智力品质,或者说人格障碍,归根到底是畸形家庭教育的恶果。而逃避学校,只是孩子人格障碍的外在表现之一。

认知调节: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和高强进行了深入的单独交流。

高强回忆说:“我以前获得荣誉,并没有付出多少努力。到初三,老师总是强调初三很重要,我想这回该努力了,于是信心十足地开始努力。结果,第一次考试只排到年级400名,这对我打击非常大,我感到付出和收获不对等。既然努力了也没有收获,我就放松了要求。一放松,学习就更跟不上了。因此,我开始请假,不愿上学,开始逃避学校。”

我问:“你说考400名很受打击,平时你是怎样的名次?”

“平时也差不多,也是400来名。”

“既然跟你平时的情况差不多,为什么很受打击?”

“因为我平时没有付出努力,初三时我努力了,可还是那样的名次。”

“你的意思是说,努力了就该立刻超过别人?付出了就该立刻看到收获?”

“不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

看着高强疑惑的眼神,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种毛竹,在它一生最初的5年里,人们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但是,5年之后,它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以每天两英尺的速度迅速生长,并在6个星期内长到190英尺的高度。因此,它被人们视为“有魔法的毛竹”。

我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付出不一定立刻能看到收获。”

“对。”我肯定地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主要说的是收获与耕耘存在必然的关系,但是,不能机械地理解这种关系。如果一定要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应该这样理解:一分耕耘,一分积累,零分收获;五分耕耘,五分积累,零分收获;九分耕耘,九分积累,还是零分收获;一旦当你付出十分耕耘,有了十分积累之后,你就会得到百分的收获!其实,付出后的积累,也是一种收获,只不过它是潜在的,不容易被人看到。如果片面机械地理解,那么,当你付出一分耕耘却没看到一分收获的时候,就容易选择失望甚至放弃,于是,你错失了即将到手的丰硕收获。”

“我就是这样,看不到收获就放弃了。现在我知道了,应该像毛竹学习,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收获的。”

“能接受教训也是一种收获。”

“高一的时候,我想这次一定要夺回自己失去的,告别过去的不光彩,于是又信心十足地开始努力。结果,第一次考试我只考了700多名,后来又跌到1000名左右。我深受打击,再次感到努力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对自己失去信心。于是,我又开始经常请假,逃避学校。”

“你们高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000人左右。”

“那你排1000名左右,至少也是中游水平,为什么深受打击?”

“我做什么都想做到最好,但是努力一阵子,名次没有前进,我感觉努力白费了。”

“你知道逆水行舟吗?逆水行舟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虽然使劲划船,船却没有前进。”

“说得好。船虽然没有前进,划船用的力起作用了没有?”

“起作用了。但是,我没能坚持下来,没能持之以恒地继续努力。”

“好,现在总结一下,前面的交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要总是期望太高,要降低自我期望;不要遇事三分钟热度,要持之以恒。”

“对,做到这两条真的很重要。你重新走进学校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一旦你从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心理准备,就容易坚持下来。”

认知调节:意识到宅在家里的危险

以上所进行的认知调节是初步的、浅表的,为了帮助高强从内心深处激发自救意识,还需要从更深的层次进行认知调节,进一步推动心灵获得成长。

于是,我问:“以前,你不去学校,都干些什么?”

“能干什么?只能待在家里,玩玩手机,看看电视,上上网。”

“这样,自我感觉好吗?”

“就是怕见到人,不敢出门,只要待在家里也没有感觉特别不好,爸妈闹过之后也就不再提,我就一个人在家里了。”

咨询会话的内容进一步证明,高强想好好学习,确实是个聪明的男孩,但是,他又明显地表现出幼稚和软弱。用心理学的话说,高强是个智力因素不错、非智力因素差的男孩。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高强获得心灵上的成长,让他懂得担当自己的人生。不然,一个孩子继续长期宅在家里,就不单是能不能上学的问题,让人更担心的是,他能不能生存,能不能从事正常的社会生活,能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这才是高强面临的危险,只是这种危险还在潜伏状态,还没有引起他自己的警觉。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出一个真实的个案。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直不去工作,天天在家。他妈妈打电话向我求助,却最终因为当事人不肯出门而爱莫能助。

说到这里的时候,高强脱口而出:“那不是废了吗?”

“是啊,可他不是突然废了的!”

“不是突然废了的?”

“你知道有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吗?”

“知道,如果是热水,青蛙会本能地跳出来逃命,如果是温水,青蛙却会感到很舒服,不会意识到有什么危险,等它感到危险的时候,已经跳不起来了。”

“说得好,你想过这个故事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吗?”

高强摇头,一脸的茫然。

“从前面的交流中,我知道你是个悟性很好的孩子,现在你仔细想想,你目前的情况,是不是有点像温水煮青蛙?”

说到这里,高强陷入沉思。

一个该上学的孩子不去学校,当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的时候,其实孩子面临更大的危险——社会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所谓人的社会功能,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履行社会角色的能力。一个人的社会功能丧失,即一个人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社会生活,也就是说这个人“废”了。一个人“废”了,必定要经历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我用通俗的话说明了上述道理后,高强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宅在家里的潜在危险,突然抬起头说:“我一定要从温水里跳出来!”

行为调节:推动自我改变的行动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推动高强做出自我改变的行动。于是,我接过话来:“你是说要走出家门,走进学校?好,马老师相信你曾经尝试努力,是吗?”

“是的,那次同学聚会,几个要好的同学连劝说带激将,再次激起我上学的热情。当晚,我想先把书包等用具送到教室,可时间太晚了,门卫不让进。后来,虽然我在家长的帮助下进了教室,却因此和门卫闹得很不愉快。我好不容易才燃起的上学热情,全被打消了,再加上我懒得早起,第二天还是没有去学校。”

“这给你什么教训呢?”

“要做好充分准备,清除类似的意外障碍。”

“好。想想看,还有什么障碍呢?”

“平时习惯睡懒觉了,上学却要很早起床,这也是个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我要先调整作息时间,和上学一样按时起床。”

“很好,以前是你自己按时起床吗?”

“以前总是等妈妈叫我,从现在开始,我自己起床。”

“好。”我肯定地说,转而问道,“起床之后,能够去上学当然更好,若短期内还不能上学,你该怎样安排一天的活动呢?”

“我可以锻炼,比如打球,跑步。”

高强开始思考怎样活动,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必须要靠在实际生活中历炼。因此,促使高强尽早走出家门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他可能暂时不能去学校,甚至永远不再去学校,却还是要面对社会生活。

为此,我进一步激发他说:“不错,要活动起来。但是,人的活动有两种,一种是消费性活动,比如打球娱乐;一种是创造性活动,比如学习工作。一个即将长大的人,只会消费性活动,怎么担当自己的人生呢?怎么真正从温水里跳出来呢?”

在高强思考的时候,我和高强的父母进行了交流。通过沟通,高强的父母已经有了较深刻的反思,他们表示坚决合作,积极对孩子进行人格培养,帮助孩子进行行为调节。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先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家长不再帮忙洗袜子,马上分床睡。父母表示,如果暂时不能去学校,打算先安排孩子去部队锻炼,或者去打工。高强表示,自己坚决不做温水里的青蛙。

【与教师一起思考】

这个案例,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成才先成人。或许,不少人以为这不过是一句说给别人听的空话。其实,这是一个人才成长的真谛,是一条心理发展的铁律。

高强逃避学校,宅在家里,面临成为废人的危险,究竟是为什么?归根结底一句话,父母只顾教孩子成才,忘了先教孩子成人,忘了孩子的人格成长。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然而,难道这只是个别家庭出现的家庭教育误区吗?在中国,有多少家庭只盯住孩子的分数?有多少学校只盯住学生的分数?结果呢?不用说那些拿不了高分的学生,即便拿了高分的,不也早有“高分低能”的现象吗?这,难道不该引起每位教师深刻反思吗?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成才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用智商表示,相对应的,非智力水平可以用情商来表示。智商和情商对一个人成才各起多大作用?有人说:智商决定人生20%,情商主宰人生80%。我们不必拘泥数字,但应看到数字背后揭示的规律:情商对人生的成功比智商更重要。这个“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人的潜在智能要得到很好的开发,靠的就是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较好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才能得到较好开发。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学会了成人,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品质,天资才能得到很好开发,才能真正最终成才,即便不成为天才,也必会成为有用的人才;反过来,如果没有学会做人,天资再好也难成才,甚至难成人。总之,人才,人才,没有成人,哪有成才?

(责任编辑罗佳)

猜你喜欢

温水高强成才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高强钢BS700MC焊接工艺性分析及验证
看谁法力更高强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等温水移热变换装置生产运行总结
孙红雷:请把冷水换成温水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墙基于CONWEP的爆炸响应
结合国外高强钢筋应用情况探讨高强钢筋在我国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