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的灵感从哪里来

2016-09-21彭懿

金色少年(美绘小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普玛蒂尔童书

彭懿/文

跟着彭懿读经典

作家的灵感从哪里来

彭懿/文

写童书,当然就要构思一个好故事了,而灵感,就是这个好故事的源泉。不过灵感这东西,没人说得清楚它们是怎么冒出来的。据作家们事后自己描述,它们往往出现得十分突然,相当神秘,而且没有任何征兆。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托尔金。

有一天他正在批改学生们的考试卷,有人交了白卷,于是因为闷热而百般无聊的他,拿起笔,信手涂鸦,在白纸上写下了一行字: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霍比特人。就是这么一句一时兴起的涂写,犹如电光石火般照亮了他的脑海。他开始想:霍比特人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住在地底的洞穴中呢?他开始往上回溯故事,没多久,就开始写作《霍比特人》。不过,当他写完大部分手稿,却把它锁在了抽屉里。后来,他的一个学生读了这部手稿后,把它推荐给出版商,不到一个星期,出版商就回函表示愿意出版这本书。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罗琳。

罗琳说她在24岁那年,从曼彻斯特乘火车前往伦敦。旅途中,一个戴着眼镜的、瘦弱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这个小孩儿,就是后来的哈利· 波特的原型。7年后,她把那个男孩写成了一本书的主角。于是,我们就在《哈利· 波特与魔法石》里再一次近距离看清了他的外貌:瘦小的个子,乱蓬蓬的黑色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的、闪电状的伤疤……

作家们偶尔会互相借鉴一两个情节

来了灵感,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看的童书。

童书作家(给大人写书的作家也是一样)一般都酷爱读书。他们在写书时,会从别人的书中寻求灵感,获得启发,甚至是不自觉地借鉴某一个情节。

法国当代文艺理论家朱丽娅 · 克里斯蒂娃说:“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佩里·诺德曼和梅维丝·雷默在《儿童文学的乐趣》里说得更清楚:“任何既定的文本总有许多别的文本在背后支撑,并跟别的文本有许多共同特点:除明显的引用之外,还包括观念、意象,以及基本的故事模式。”

这就解释了我们的一个困惑:为什么会在两本书中看到同样的情节呢?

比如,内斯比特的《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的续篇《四个孩子和一个护身符》是这样开头的:“话说有一回,四个小朋友到乡下过暑假,住在一座白房子里……”于是,她的两个最忠实的崇拜者刘易斯和美国作家爱德华· 伊格便紧随其后,一个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柜》里这样开头:“从前有四个孩子,名字叫彼得、苏珊、爱德蒙和露茜。这个故事说的是大战期间他们躲避空袭,离开伦敦,被送走时发生的事情……”另一个在《半个魔法》里这样开头:“这个故事开始于大约30年前的一个夏天,发生在一户人家的四个孩子身上……”刘易斯和伊格是故意这样写的,为的是表达他们对内斯比特的一种敬意。

这样公开承认我就是借鉴了前辈作家的例子,可不多见。一般情况下,即便是情节“撞车”了,后面的作家也不会站出来声明,说我悄悄地借用了前面一位作家的情节。因为这可能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或者真的就是作家的原创。

在《哈利 · 波特与魔法石》里,哈利 · 波特是在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上的火车,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这个站台,一般的正常人,也就是麻瓜们根本就看不见,只有像哈利·波特这样具有巫师血统的人才进得去。你看,当他按照别人教的,推着手推车,照直朝第9和第10站台之间的检票口冲去时,他成功了。他以为会撞上票亭,但没有,他睁开眼睛时看到:

一辆深红色蒸汽机车停靠在挤满旅客的站台旁。列车上挂的标牌写着:霍格沃茨特快,11时。哈利回头一看,原来检票口的地方现在竟成了一条锻铁拱道,上边写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可是,在《哈利 · 波特与魔法石》出版之前好几年,同样是英国童书作家的伊娃 ·伊博森出版了一本名叫《13号站台的秘密》的幻想小说。故事说的是,在一座没有名字的岛上,生活着国王、王后和各种各样的人,以及雾兽、魔女、巫师、仙女等稀奇古怪的生物。这个奇妙的小岛,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下方,要是他们想到我们这个世界来,必须首先穿过“高普”的一扇暗门。这个高普,每隔9年才打开一次,一次只开9天。这一回,为了救回9年前失踪的小王子,国王派出了一支由一个弱不禁风的老巫师、一个头脑有点奇怪的仙女、一个住在深山里的独眼巨人外加一个乳臭未干、一颗牙齿是蓝色的小魔女组成的救援队,来到了高普的暗门前。

你知道这个高普在哪里吗?你绝对想不到,它就在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的第13号站台下面,那道暗门就在老旧男衣帽间的墙壁后面。

车站大厅正面墙上的大钟——不是13号站台的那个,那个钟早就停了——慢慢地移动着分针。11 点30分…… 11点45分……终于,午夜了。

开始了!男衣帽间的墙壁无声无息地滑动,露出了一个洞。那个洞又深又黑,微微的雾气从里面飘出来,带来若有似无的海水气息……

一些人影出现了。三个人形,加上空中的一只蓝眼睛。

你看,车站的名字都是一样的。但是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或许罗琳从没读过《13号站台的秘密》,这仅仅是一个巧合。

有时,作家会从自己的书里蹦出来,善意批评一下别的作家

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就干过这样的事。在他写的《玛蒂尔达》那本书里,小主人公玛蒂尔达和她的老师亨尼小姐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喜欢《狮子、女巫和魔衣柜》,”玛蒂尔达说,“我觉得C. S.刘易斯先生是位很好的作家。但是他有一个缺点,他的那些书里一点儿滑稽的东西都没有。”

“你说得对。”亨尼小姐说。

“托尔金先生的书里滑稽的东西也不多。”玛蒂尔达说。

“你认为所有儿童书里都应该有滑稽的东西吗?”亨尼小姐问道。

“我认为是的,”玛蒂尔达说,“儿童不像大人那么严肃,他们爱笑。”

《玛蒂尔达》插图

(本期责任校对: 乔艳敏)

猜你喜欢

高普玛蒂尔童书
二手童书交换会
新东方童书
项 链
读《项链》有感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