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甘肃静宁苹果市场所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2016-09-21杨百亨
杨百亨
(甘肃省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743400)
2015年甘肃静宁苹果市场所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杨百亨
(甘肃省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743400)
2015年寒潮一波接着一波,其寒冷程度和持续时间多年不遇,而比寒潮更冷的是苹果市场,苹果价格直线下滑,一天不如一天。在甘肃省静宁苹果产区,刚开始采收时,每千克最高售价为12.8元,2016年3月每千克最高售价下降到5元,果农殷切希望的春季果品市场回暖并没有出现,苹果价格下降的程度破了历史记录,果农真切地感到透心凉。
静宁县处于我国苹果优势产区,非常适宜红富士苹果生产,所产的红富士苹果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多年来售价在国内遥遥领先,2015年的寒潮将这一优势吹得荡然无存。在静宁苹果产区,苹果销售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6年元旦过后,苹果已不再按斤出售,而是变成了按箱论价,这一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种苹果风险将直接由果农承担,这是最可悲之处。在果品的产业链中,果农和经销商的利益之争说不清道不明,在苹果短缺时代,果农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对低价说“不”;2014年市场逆转,2015年果农已明显成了弱势群体,已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要么低价将苹果卖出去,要么等待苹果烂坏倒掉,没有更多的选择,已没有人说出“一箱苹果50元还不如倒掉”的豪言壮语,只要给钱,不论多少,就会出手。目前一箱(15千克)红富士苹果售价仅为30元左右,一箱秦冠(15千克)售价仅为24元,只要有客商,你拉我扯,果农争着出手,果农的恐慌已表现无余。
苦果的酿成正应验了俗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许从开始栽苹果树就意味着有这一天的到来,盛衰轮替的自然法则不可避免,长期的畅销、俏销形势也形成了果农夜郎自大的惯性思维,绝大部分果农只顾低头搞生产,忘了抬头看市场。近年来,多地加大苹果种植力度,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及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推广,使得静宁苹果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多年的优势,导致静宁苹果产区固步自封现象相当明显,在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推广及新模式的栽培方面受到严重制约。在静宁苹果产区,20世纪80—90年代栽植的果园,由于树龄大、品种老化等原因,已成为苹果生产的“鸡肋”,生产的苹果品质上不去,在销售上造成影响;加之静宁周边市县的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各方面后发优势突出,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的危机感凸现。
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规律,落后就一定会被淘汰掉的,痛定思痛,倘若我们能认真地反思2015年苹果滞销现象,及时吸取教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为苹果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化解危机,聚焦优势,做优产业,则静宁苹果的产业优势将会持续下去。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长期量变产生的结果,在充分预测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产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转变。安全、绿色、营养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产业发展的必经关口,是解决滞销的方向之所在。苹果产业必须升级,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要求,苹果产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墨守成规只有死路一条。
创新是破解困局的妙方,发展思维要创新,种植模式要创新,栽培品种要创新,要随机应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快种植品种的更新。静宁苹果产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全部为大冠稀植园,品种已明显落伍,没有竞争优势。群众对品种的更新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在生产中应用了二次嫁接的方法进行品种的优化选择,但由于是单家独户的模式,是在现有结果树的品种中选择结果性状较好的品种进行嫁接,造成品种差异较大,只是局部的品种改良,对静宁县主栽品种的变化影响不大;另外,嫁接后出现结果推迟、病毒病容易扩散等诸多不利。所以引进和发展新优品种已经是不可小视的问题,对静宁苹果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短缺,对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障碍。在果园管理关键季节,用工价高,且劳力难找,加之大部分果园树冠大、较密闭、操作困难,在管理过程中费时费力,投入产出比大大缩水,有一部分果园甚至亏本。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已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优点就是结果早、丰产快、品质好、用工少、易管理。所以,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必须是省力化、机械化,落后的生产模式已没有市场竞争优势,矮密栽培模式势在必行。
品质下滑、风味变差,这是静宁苹果产业明显的表现之一。由于长期施用化肥,缺乏农家肥施入,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pH值也随着变小,降低了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加之部分果园密闭严重,光照恶化,难以生产出优质苹果。所以,加大有机肥投入、科学整形修剪是老果园改造重点,对品种落后、树势较差、产量较低的低劣果园应该挖除,重新建设新品种新模式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