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表皮样囊肿MRI特征表现及优势分析

2016-09-21马学文

甘肃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脑表皮囊肿

马学文

颅脑表皮样囊肿MRI特征表现及优势分析

马学文

目的:通过颅脑表皮样囊肿MRI表现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病的MRI特征及优势,提高本病的MRI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通过临床手术证实,明确为表皮样囊肿的25例患者MRI检查资料,对其MRI表现及MRI优势进行分析。结果:25例表皮样囊肿患者的MRI表现为桥小脑角旁、鞍上池、四叠体池及岩斜区旁沿蛛网膜下腔匐行生长异常信号影,形态不规则。桥小脑角旁、鞍上池、四叠体池及岩斜区旁病灶MRI表现呈“见缝就钻”特性,且DWI(扩散加权成像,b=800s/mm2)呈高信号是最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MRI常规及功能成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可减少临床误诊;诊断颅脑表皮样囊肿采用MRI扫描较CT明显占优,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颅脑;表皮样囊肿;磁共振成像;特征;优势

表皮样囊肿来自外胚层,又叫胆脂瘤或珍珠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残余组织异位所致,囊壁是正常表皮,内含角质物,有时有胆固醇结晶,约占颅内肿瘤的0.2%~1.8%[1],由于发生部位特殊,手术全切除较为困难[2,4]。本文回顾性分析25例颅脑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重点探讨本病的MRI表现特征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进一步加深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采用MRI扫描较CT是更优的选择,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常规MRI检查,手术诊断为颅脑表皮样囊肿的25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5~51岁,中位年龄38岁。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以桥小脑角型12例(48%,12/25),临床表现为面部疼痛,感觉减退、麻木,共济失调,听力障碍;以岩斜区型6例(24%,6/25),常为三叉神经痛及三叉神经区感觉障碍,桥小脑区症状、颅内压增高;鞍上池、四叠体池旁7例(28%,7/25),以头痛为主,其他症状还包括癫痫发作,后组神经麻痹[1,2]。本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及病理检查证实。1.2MRI检查MRI扫描采用SIEMENSAVTIO1.5T扫描仪,扫描参数:层厚6mm,层间距2mm,FOV220mm~260mm,矩阵256×192,T1WI(TR 250ms,TE 2.48ms),T2WI(TR 6000ms,TE 96ms),T2-FLAIR(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TR 9000ms,TE 94ms),DWI(扩散加权成像TR 6600ms,TE 100ms)。全部患者均使用头颅线圈,行横断面T1WI、T2WI、T2-FLAIR、DWI,矢状面T1WI、冠状面T2WI。本组25例患者均采用常规MRI扫描和功能MRI成像。

2 结果

2.1MRI表现①桥小脑角旁12例,为单发,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明显高于脑组织和脑脊液,T2-FLAIR呈稍低信号,DWI(b=800s/mm2)呈高信号,包膜均呈高信号,沿蛛网膜下腔匐行生长,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周围无水肿,相邻桥脑及第四脑室受压。②岩斜区型6例,为单发,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明显高于脑组织和脑脊液,T2-FLAIR呈稍低信号,DWI(b=800s/mm2)呈高信号,包膜均呈高信号,周围无水肿;③鞍上池、四叠体池旁7例,为单发,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明显高于脑组织和脑脊液,T2-FLAIR呈稍低信号,DWI(b= 800s/mm2)呈高信号,包膜均呈高信号,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周围无水肿,相邻中脑、垂体及部分颞叶略受压。见图1-7。

2.2手术结果2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方式为全切除、次全切),病理诊断结果为表皮样囊肿(例:图1-4大体表现,病变为白色晶亮豆渣样物质,全切病变后分离包绕三叉神经及面听神经的包膜)。

图1 呈低信号

图2 T2W I呈高信号

图3 DW I示病灶呈高信号

图4 “见缝就钻”的特性

图5 T1W I呈低信号

图6 T2W I呈高信号

图7 DW I示病灶呈高信号

3 讨论

3.1颅脑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征分析颅脑表皮样囊肿,本组患者的起病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少数为急性,症状为面部疼痛,感觉减退、麻木,共济失调,三叉神经痛及三叉神经区感觉障碍,部分以头痛为主,还包括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发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上述症状均为非特异性表现,因此本组25例患者初诊时,大多为脑炎、颅内占位、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待查等为临床诊断结果,未得到准确诊断。

3.2颅脑表皮样囊肿的MRI分析本病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残余组织异位所致,根据大小、部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MRI表现可相应反映其形态特征及病理变化。本组颅脑表皮样囊肿可归纳为:①相同点MRI表现为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T2-FLAIR呈稍低信号,DWI(b= 800s/mm2)呈高信号,包膜均呈高信号,沿蛛网膜下腔匐行生长,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周围无水肿,相邻脑实质受压。②不同点是根据囊肿发生部位不同,其对周围脑组织及神经的压迫、包绕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同。本组病例虽然发生部位不同,但病变MRI信号特征相同。

3.3颅脑表皮样囊肿MRI诊断优势与CT比较颅脑表皮样囊肿MRI与CT诊断相比较:①定位诊断:表皮样囊肿CT表现呈低密度影、混杂密度,形态不规则,定位诊断较困难;MRI扫描能多平面、多方位成像,能给临床手术提供准确位置,精确定位;②定性诊断:CT定性诊断率低于定位诊断,一般在80%~90%[5],而MRI多序列扫描,尤其DWI(b=800s/mm2)序列病灶呈高信号,扩散加权功能成像内容物中水的抑制效果及压脂效果,使本病显示具有特征性,可鉴别皮样囊肿,定性诊断较CT明显提高;③安全性:CT检查是有电离辐射的检查,而MRI检查是安全、无损伤成像检查方法,同时还能进行功能成像;④颅底显示:CT扫描对于颅底病变由于颅骨与脑组织存在较大的密度差,会产生斜行伪影,对显示桥小脑区表皮样囊肿远不如MRI扫描,MRI显示颅底解剖是非常清晰;⑤容积效应:CT扫描会出现部分容积效应,会使相邻两种密度测量CT值不准及两者交界边缘分辨不清[5],而MRI检查不存在部分容积效应,会准确显示相邻两组织的信号特点。⑥FLAIR是抑制脑脊液信号的重T2加权序列,可使脑脊液呈低信号或无信号[6],因此更容易检出依照脑池形状塑形生长的表皮样囊肿;而CT检查却不能区分,因为都呈低密度影。综上所述,诊断颅脑表皮样囊肿采用MRI扫描较CT明显占优。

3.4MRI检查在颅脑表皮样囊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①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虽然呈不均匀常T1、长T2信号影,但存在明显的血管源性水肿[2,3],而使用MRI成像中的T2-Flair、DWI序列可以鉴别肿瘤水肿和肿瘤实质。②低级星形细胞瘤主要位于脑白质内[2],而MRI扫描采用T1WI、T2-FLAIR可清楚区分脑白质和脑灰质,可与表皮样囊肿鉴别。综上所述颅脑表皮样囊肿其特殊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周围没有水肿的MRI影像特征,且在MRI不同序列中的不同的特殊表现,可资鉴别。

总之,颅脑良性表皮样囊肿在临床上相对较多见,MRI常规及功能成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可减少临床误诊;诊断颅脑表皮样囊肿采用MRI扫描较CT明显占优,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1]Liu P,Saida Y,Yoshioka H,et al.MR imagingofepidermoidsat the cere⁃bellopontineangle[J].Magn Reson Med Sci,2003,1(3):109-115.

[2]靳二虎.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4.

[3]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鉴别诊断[M].西安:陕西科学出版社,2005:201.

[4]邓晓娟,常伟国,王毅,等.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侵犯毗邻神经血管的MRI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12):1238.

[5]唐陶富.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6]HaKyemez B,Aksoy U,Yildiz H,etal.Intracranial epidermoid cysts:diffusjon-weighted,FLAIR and conventional MRfind-ings[J].Eurj Rodiol,2015,54(2):214-220.

A

1004-2725(2016)07-0513-03

748200甘肃 定西,渭源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作者:马学文,E-mail:519913586@qq.com

猜你喜欢

小脑表皮囊肿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动动小手和小脑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 例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