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的效果分析

2016-09-21席莉华

甘肃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脑电波生物反馈注意力

席莉华

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的效果分析

席莉华

目的:探讨多参数电子生物反馈仪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为临床完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在兰大一院儿保中心采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的157例ADHD儿童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探讨。结果:通过10~20次的生物反馈治疗后,157例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9.5%。结论:电子生物反馈治疗ADHD安全有效,预后稳定,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儿童ADHD;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在兰大一院儿保心理门诊就诊的ADHD儿童157例,年龄分布为6~14岁,符合ADHD的诊断,排除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其中男109例,女48例,均未用药物治疗。

1.2方法根据AIV(视听整合测试)测试将ADHD患儿分型,并制定不同的受训方案。ADHD按照AIV测试分为三型:①注意力缺陷型(β波偏低):唤醒状态很脆弱→提高β波的反馈训练;②多动冲动型(SMR波偏低):过度唤醒状态→提高SMR波的训练;③混合型(Q波占主要):唤醒状态不稳定→提高β、SMR波,抑制Q波。

1.2.1记录临床治疗数据。训练前将进行脑电波的基线测试,2分钟测试完成后生成脑电波各相关节律的平均值,记录这些数据,作为下一步训练时阈值设定的参考值。

1.2.2进行视听训练。根据基线测试结果,选择2~3个难易不同的适宜儿童年龄段的动画或DVD片段进行视听训练,时间为25分钟,训练过程要求受训者保持注意力集中,体验课堂的情景。

1.2.3对比评价训练效果。训练结束后,进行第二次脑电波基线测试,立即对比评价训练效果,及时进行反馈调整及指导。两次训练间隔一天,要求受训者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体会并保持训练时的良好状态,达到训练、实践、再训练,最后强化并保持良好状态的目的。

2 结果

2.1治疗前后ADHD儿童脑电波值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通过表1中第十次与未经治疗脑电波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经过训练后的各项脑电波参数均趋于正常范围,患儿的行为习惯也趋于稳定,有效地调整了患儿的脑电波指标,调节了ADHD儿童大脑的功能状态。89.5%为ADHD儿童学习兴趣及习惯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儿童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亲子关系改善。见表1。

2.2临床数据结果分析157例ADHD儿童中,男109例、女48例,训练结果无性别差异,但与训练次数与训练时情绪状态有显著差异。

表1 ADHD儿童脑电波临床数据

3 讨论

儿童ADHD的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是与实际发育水平不一致的注意力缺陷,且以多动或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这些表现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导致学业不良,对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自尊和自信等方面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未经干预矫治者,多发展为儿童品行障碍或青少年违法行为,且成年后易出现反社会人格或其他精神问题的风险也远高于正常人群。

3.1生物反馈治疗多动症的原理生物反馈系统,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以生物反馈治疗仪为手段,通过训练,选择性的改善某一个或某几个频段的生理波,以达到预期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自身调节,便可以改变生理波,达到健康的平衡波段,从而调节大脑的功能状态。

表2 正常脑电信号根据频率不同分为以下几种节律及其代表的意义[2]

3.2电子生物反馈仪的临床应用针对ADHD儿童的年龄不同,选择动画片段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动画及DVD的播放是由电脑程序来控制,不论观看者注意力是否集中或身体是否多动,都不会影响其持续播放。而电子生物反馈仪治疗儿童ADHD时动画片的持续播放,是由受训儿童脑电波的频率控制,只有在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停止身体多动的状态下,动画或DVD才能持续播放。根据基线测试结果设置的训练目标应适中,既不能让动画片进行的很快,也不能使其画面停止不动,否则儿童会失去耐心和兴趣。借助儿童对动画片的浓厚兴趣,通过反复训练以此来改变ADHD儿童异常的脑电波频率及异常的脑电活动,从而改善ADHD患儿的行为特征。

3.3心理辅助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对ADHD儿童要特别注意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心,因此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超负荷训练,避免过高期望,避免排斥和歧视,应用阳性强化法,多使用表扬、赞许、奖赏等方法使儿童良好的行为得以持续。

3.4家庭教育环境是矫正ADHD儿童行为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儿童生活中最初、最重要的精神环境,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者发现,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人间的互动方式、父母关系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家庭功能不良、矛盾冲突较多、情感交流少等是影响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3]。既往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有一定的影响[4]。故应该改变家长、老师对ADHD儿童的看法,消除他们对ADHD儿童的误解与疑虑,使其认识到ADHD不是儿童的天性,也不是儿童的故意行为,而是儿童难以自控的病态,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与行为矫正治疗。改变不良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学会选择合理的期望水平,家庭和学校教育要密切配合[5],指导患儿的家长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孩子,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

3.5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的优越性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儿童通过学习,才获得各种知识技能,通过教育才学会尊老爱幼,形成良好的品行并遵守道德规范。对于儿童的不正常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和矫治,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当一个好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强化,如赞扬、奖励,可以增强该行为的发生频率(正性强化)。当一个不良行为出现时不予强化或有意忽略,会使儿童的不良行为逐步减少(负性强化)。

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也符合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行为而获得学习,并通过强化而保持下来的,因此可以通过另一种学习来消除或矫正这一异常行为习惯。通过10~20次的电子生物反馈强化训练,削弱或撤除ADHD儿童不良的行为因素,达到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的目的。与此同时,正确指导家长充分认识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患儿发病及预后的影响。因为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很可能是造成儿童ADHD的原因之一,而ADHD儿童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对父母在教养上所承受的亲职压力影响,二者互为因果。故通过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儿童ADHD,有目的训练可显著改善儿童ADHD的症状,并帮助家长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减轻了ADHD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水平。

[1]王玉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2007,39(3):217-219.

[2]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4-215.

[3]罗学荣,苏林雁,杨志伟,等.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95,28(6):336-339.

[4]任桂英,钱铭怡,王玉凤.家庭环境与ADHD儿童某些心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4):271-272.

[5]沈晓明,金星明.发育行为儿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61-263.

A

1004-2725(2016)07-0504-03儿童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指以注意力缺陷、多动或冲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儿童及青少年行为障碍,被认为是特殊大脑调节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1]。目前广泛采用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为了尽可能减少药物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科学的应用电子生物反馈仪治疗,成为治疗儿童ADHD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也是心理行为治疗的一种方法。现将157例ADHD儿童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的资料整理、统计并分析如下。

730000甘肃 兰州,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保中心

作者:席莉华,E-mail:490521784@qq.com

猜你喜欢

脑电波生物反馈注意力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让注意力“飞”回来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脑电波情绪分类算法的研究
基于脑电波传感器的智能轮椅控制系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