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从“黄金十年”走向“钻石十年”

2016-09-21李易之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北部湾产业园贸易

□ 文/本刊记者 李易之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从“黄金十年”走向“钻石十年”

□ 文/本刊记者 李易之

中国与东盟于1991年正式建立对话关系,双边经贸合作随即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截至目前,即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建立25周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量从约79亿美元增长近60倍,达到如今的4722亿美元。其中1991年至2005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速达到了25.8%,即使是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2015年,双边贸易增速依旧高于世界整体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还签署了众多协定,建立了一系列合作关系,为贸易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双方连续12年共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双方企业分享商机提供平台;共建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澜湄合作机制等,贸易自由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双方收获了经贸关系发展的“黄金十年”。

自贸区逐步完善 中国—东盟开启“钻石十年”

2010年的第一天,涵盖19亿人口、拥有6万亿美元GDP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成立。该自贸区是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双方的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2005年就已启动,经过历史上四次降税的努力,自贸区内总体关税到2015年已趋于零,有93%的商品实现了零关税。

中国和东盟均是全球重要的贸易国家,自贸区的成立降低了货物贸易的关税壁垒,促使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所有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因双边贸易总量的扩大而总体上升。中国自东盟进口比重从2002年的近7%开始持续稳定增长,而2010年到2011年之间上扬较快。2014年,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占中国进出口贸易近12%,东盟由最初的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上升为今天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截至2015年则已连续6年稳居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之位。

自贸协定框架内还包括2007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以及2008年签署的自贸区《投资协议》,分别对应双边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和投资。

然而,双边贸易的关税水平几乎降至零的水平,并不意味着自贸区建设已经完美收官。事实上,双边贸易的自由化仍要面对如双方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等非关税壁垒的阻碍。

2015年11月22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成功签署,中国与东盟 10国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的意见达成一致,对进一步拓宽贸易渠道、扫除非关税壁垒做出更多承诺。

《议定书》是中国首个自贸区升级协议,内容长达500多页。有观点认为,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将由此开启新的“钻石十年”。

投资合作模式创新

投资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重要内容。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结合“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构想的推进,中国—东盟投资合作正当其时。

截至2008年的统计显示,中国—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为600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15年则增长了2.6倍,达1565亿美元。其中,自贸区成立后的2011年增长尤为明显,从此前一直保持年均不到100亿美元,陡增至当年的1000亿美元。

东盟是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占双向投资总额比重已从2000年的约1/30,增长到了2014年的24%左右。另外,渣打银行2015年开展的调查显示,即将外迁的中企有79%希望投产东盟。

中国则一直是东盟的重要投资目的地。东盟截至1998年对华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84亿美元,而到2014年底已累计投资917.4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中国与东盟国家还开创了“两国双园”的全新投资合作模式。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国和马来西亚携手共建的硕果,是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随后在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提议下,两国同意在马来西亚关丹市同步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两国双园”合作模式就此诞生。

“双园”为两个国家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平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2015年底已入园和即将入园的项目共42个,总投资预计达226亿元;马中关丹产业园区2016年的总投资额预计为33.8亿美元,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园区还特意向所在的彭亨州申请了扩建用地。

园区合作给当地提供就业、带来资金和税收,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太平船务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组建的合资公司,正共同经营中国钦州的港口泊位;中马合作扩建关丹港,使其货物年吞吐量和业务收入激增了约一倍,为关丹市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该模式为其他产业园区提供了示范。中泰崇左产业园区负责人表示,崇左计划借鉴“两国双园”模式,在泰国选择一个园区或者经济特区作为“姊妹园”;中韩烟台产业园也表示将借鉴“两国双园”模式。

此外,双方开展的金融合作也为中国—东盟投资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中国与东盟间投资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双方金融领域的合作和机制的完善。

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众多机构为意欲投资东盟的中企提供融资渠道;中国银行目前已实现对东盟国家100%的机构覆盖,挂牌了人民币兑换7个东盟国家的货币汇率;《清迈协议》之下,中国与东盟建立了货币互换网络,还在建设“亚洲债券”上达成了共识。

多条渠道打通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经脉

认识到彼此经贸合作潜力巨大的同时,中国与东盟通过多种渠道上的合作,不断发掘双方经贸合作的空间,为彼此经济、贸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在中国南宁举办。在中国与东盟的共同重视之下,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规模越办越大,规格也随之迅速提升。对比首届东博会和2014年的第11届东博会,展位数由2506个增长到4600个,其中东盟和其他国家企业展位达到1359个。东盟已将其视为对中国客商展示自己、与之分享商机的重要窗口。

举办东博会,对于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搭建中国与东盟各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舞台,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以及对于推动广西经济跨越式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2006年到2016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简称:泛北论坛)共召开了10届,逐渐发展成为泛北部湾区域内国家共话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泛北论坛成功汇集相关诸国众多政界、商界要员和顶尖学者的观点,用其激烈的思想碰撞、严谨的学术论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泛北经济合作提供了相互交流、共同展望、制定规划、推进合作的机遇。

在泛北论坛达成的共识之下,泛北部湾区域内各国互惠友好,从共识走向实践,泛北合作“风生水起”;其框架下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论坛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有力助推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泛北经济合作论坛将与同类型的众多对话平台一道,在区域内承担着团结各方、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该地区的合作还在不断深化和丰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立于2015年底,将会成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全方位友好合作、提升次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等的又一重要合作平台。

联系编辑:381094303@qq.com

猜你喜欢

北部湾产业园贸易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贸易统计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