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十强微企示范村”的嬗变之路

2016-09-20张万盈

当代党员 2016年16期
关键词:点睛亭子抱团

张万盈

这两年,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越来越“火”了。

“火”源于它是合川众多农村里的“高富帅”——光是微企就有90余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2015年突破1.6万元,比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高出一大截。

就在几年前,亭子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传统村,与其他村相差无几。它是如何变成“高富帅”的呢?

抢抓机遇 找准症结

上世纪90年代,亭子村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村,村民仅靠种玉米、红苕维持生计。

当时,在城镇居民中已经普及的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对不少亭子村村民来说仍旧是奢侈品。

即使到了2012年,亭子村的发展仍旧不如人意:全村4000多人,有3000多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的地逐渐撂荒。

难道村里的产业真的就不能帮助村民致富?村“两委”一直在思考。

2013年,机遇降临亭子村。

当年,重庆计划在全市建设50个市级微型企业村,由相关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村里的交通条件,给予村民补贴,帮助兴办微企家庭农场。

由于外出创业者多,加上有一定的交通、资源优势,亭子村被确定为重庆首批试点微企村。

消息传来,亭子村“两委”班子兴奋不已。

可他们很快就发现,面对这个机遇,村民们似乎兴奋不起来。为何?

一番询问,了解到村民的顾虑:创业岂能说干就干?失败了会“血本无归”,成功的几率太小。因此,虽然有补助,大家还是不愿“冒险”,宁愿选择在外务工。

“村民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必须要破掉这个‘魔咒’,才能迈出这一步。创业,最关键的是要让村民有底气。”亭子村党支部书记姚世明说。

【点睛】创业,首先要有好的机遇,亭子村也第一时间抢抓了机遇。但在机遇面前,并不是每个人都敢抓能抓会抓。农民小本创业,尤其怕失败,因此,如何吸引农民拿出真金白银去创业,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班子强不强 全看“领头羊”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亭子村党支部书记姚世明有着黝黑的皮肤、腼腆的笑容,更有着农家人的憨厚与朴实,很受群众喜爱。

但摆在姚世明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怎么增强党组织的威信,让群众更加相信和依靠党组织。他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但亭子村却有一条大家渴望已久的公路迟迟没有修好。姚世明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把这个难题解决掉,村干部和群众的精气神就可能一下子高涨起来。

于是,姚世明组织村“两委”开会研究。“必须在团结带领群众上作表率、带好头,实实在在地让群众看到村干部凝聚在一起的工作合力。”姚世明说。

随后,姚世明把自家的地无偿贡献出来用于修路,还自掏腰包2000元购买修路用的涵管。这一举动融化了不少人的心。

“姚书记,我们愿意跟着你干。”大家纷纷加入队伍,村干部更是带头出工出力,很快修通了路。

当然,姚世明思考更多的还是提振村民创业信心的问题。

经多方努力,姚世明从重庆主城引进了一个种植大户,准备在村里流转50余亩撂荒地种植莲藕,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可村民对此却不太“感冒”,顾虑重重。

为了让村民打消顾虑,姚世明率先种了30亩莲藕。第二年,姚世明种植的莲藕获得丰收,挣了十余万元。这让不少村民“眼红”,纷纷前来讨教经验。

【点睛】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亭子村党组织带头人实干奉献,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试水”创业成功,让村民看到致富希望,榜樣的力量吸引了一批村民学习和借鉴。

大众创业 组织助推

对于前来讨教的村民,姚世明总是倾囊相授。

村民丁朝兴过去一直在北碚搞装修,看着家乡有人创业成功,心里也直痒痒,打算回来养猪。

不料,姚世明却说:“养猪投入大,市场波动也大,不太适合你现在的情况。不如搞水产养殖和种果树,这样比较适合你。”

一番思考过后,丁朝兴听了姚世明的建议,回村流转了30亩土地搞水产养殖,并种了22亩黄桃。

对村里一些不太积极主动的人,村“两委”成员则反复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村民简先伦过去住在亭子村的高山上,守着一间破旧的房子,对未来也不做长远打算。姚世明带领村干部经常找他谈心,轮番做他的思想工作。后来,连简先伦也种了十几亩莲藕,有了不少收入。

为了支持更多村民创业,村党组织狠下了一番功夫。

向镇上争取建设资金、项目,加大硬化公路、修建人行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

在太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亭子村专门成立了微型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解决“创业无资金,发展缺技术”的难题。目前,微型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已先后帮助36户微企获得创业贷款600多万元。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亭子村党支部开展了“月末党课”活动,专门请养殖大户传授致富经验,邀请相关专家讲授种养殖技术。

…………

在村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下,如今,由亭子村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的微型企业已达90多家。

【点睛】村民创业,需要强大的组织来作为后盾和保障。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市场对接等创业的方方面面,亭子村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抱团发展 创新党建

2014年11月,亭子村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村里六家微企共同出资组建了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旅游公司准备栽种100亩葡萄、300亩李子和500亩黄桃,修建1条果蔬长廊、6个观光亭,以及其他观光旅游设施。

“到时候,吃、住、行、游、购、娱这旅游的六大要素,我们就都齐了。”姚世明说。

这在村里一下子引起了轰动,村里人打趣这个公司为“联合舰队”。为什么会想到抱团发展?

原来,微企通常规模小,导致管理成本高;因业务单一,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亭子村的微企九成以上种植规模不到50亩,且种植的都是黄桃、柑橘、葡萄等单一品种,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产销必定受到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村“两委”一班人和创业的村民经过分析讨论,决定通过抱团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经营品种,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通过抱团发展,亭子村的产业抵御风险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随后,亭子村又结合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创新了“党员+微企+种养殖户”发展模式,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是靠一两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必须发挥所有党员的作用。”姚世明说。

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带动了不少群众跟着致富。通过“党员+微企+种养殖户”发展模式,一些种植养殖大户和技术能手也被吸纳进了党组织。

近些年来,亭子村屡获殊荣,成功创建“重庆市级微企示范村”“重庆市十强微企示范村”。

【点睛】任何产业靠单打独斗都是发展不起来的,只有抱团才能做大做强。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亭子村探索的党建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点睛亭子抱团
大树亭子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把“亭子”随身携带
“配角”也点睛
名师点睛(9)
画“狮”点睛
去菜市口
中小企业如何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