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羽之旅
2016-09-20刘佳
刘佳
由于时间和盘费有限,在日本的大多数旅行都是浮光掠影,而唯独一个用半天就能逛完的海滨小城,却让我一游再游,那就是位于三重县志摩半岛东北端的鸟羽。志摩半岛山峦起伏,曲曲折折的海岸线勾勒出一个个风光秀丽的小海湾,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渔业和旅游资源,还拥有神道教的总舵伊势神宫,所以整个半岛被指定为伊势志摩国立公园。从名古屋到鸟羽乘坐普通列车要两个多小时,对于坐惯了高速列车的人,可能会觉得有些难耐,但不大一会儿窗外的景色就会让你深深体会到慢车的好处:天空铺开湛蓝的背景,大朵大朵的白云慵懒地悠游,清冽的河水、绿油油的田野、忽远忽近的人家都被阳光照得发亮,而白鹭则在田间迈着方步……以前总纳闷,是什么样的奇思妙想促使宫崎骏把乡间景色描绘得那么美,现在才知道敢情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
温泉
日本的旅馆或酒店都有很完善的迎送服务,一下火车就能看见各家酒店的迎送车辆在站前争奇斗艳,最常见的是小巴,也有别出心裁的老爷车、加长林肯,而我们住的海滨酒店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宾馆,迎送车辆选用的是旅游大巴。
酒店离车站大约10分钟车程,依山傍海而建,大巴停在门口,看起来和通常的一楼入口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已经是7楼了,酒店分为望馆、岬亭、汀馆三部分,相互贯通、错落有致。无论住在哪个馆,从房间的窗子望出去,都能看到满满一幅太平洋海景。傍晚时分的景色最美,天空和大海都是渐变的墨蓝色,中间唯有一抹玫瑰色的晚霞让人依稀辨出天与海的分界。这抹玫瑰色好像是谁随手描上去的,但笔力遒劲、浓淡相宜,一看就是高手。海湾静静的,海中的岛屿、岸边的山峦都渐渐被夜色笼罩,星星点点的灯光如同五颜六色的宝石随意地洒落在丝绒的托盘上,让人联想起酒店、船只和灯塔。海边有个晶莹剔透的蓝色贝壳发出诱人的光芒,那是酒店的泳池,此刻里面也亮起了灯光。我虽然不擅长画画,但现在也有把这景色画下来的冲动,要是眼前有个画架,我一定会从临摹那玫瑰色的一笔开始。
鸟羽是海滨温泉胜地,各家旅馆都有独具特色的温泉浴场。在鸟羽海滨酒店,望馆六楼的“风见风吕”是面积最大的,身穿浴衣走过长长的“风见回廊”,脚下迈不开大步,心里却越发期待。这个大浴场有室内和露天两部分,露天的部分又分三种一字排开:左边“海香的汤”由青石垒成,仿佛清泉石上流;中间“双子的汤”是连在一起的两个大水缸;右边“八角的汤”名字吓了我一跳,“有八角,难道还有花椒不成?”仔细一看,原来它得名于形状,木造的池子,八角鼓的形状,这里水温最高,待一会儿就想跳出去。坐在露天温泉里,透过池边的小树丛,可以望见大海,下面的山坡上草木葱茏,有不少樱花树。春天的时候,置身池中,眼前氤氲着粉红色的水汽,花非花、雾非雾,海天一色,定如梦境一般。而秋冬季节,红叶婆娑、白雪纷飞,一定让人对自然赐予的暖流更心存感激吧。
汀馆的浴场在六楼,这里只有室内,但是花样繁多,一对长方形的单人冲浪浴缸,温度高、浪头大,实在坚持不了多久。圆形的按摩浴池,像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汤锅,能容纳两三个人,水温和深度都挺不错。坐在汤锅里煮了几个“开儿”,看着旁边静静的水池不由得想进去“拔”一下,哈哈,其实那里面也是热水。门后有个浴缸叫“水风吕”,满满一盆凉水,据说冷热交替着泡对身体更有好处,但真正有勇气进去的人也不多,因此总是波平如镜。
岬亭的浴场位于一楼,号称是离海最近的,也有室内和露天两部分,规模都不大,但“岬的汤”看海确实更近一些,趴在池边的石头上,透过矮墙上的窗洞可以看到来往船只的灯光,不经意地一抬头——哇,星光点点。
在温泉旅馆度个假是日本人传统的休闲方式,老老小小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地住上一两天,元气满满地启程回家,既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充电,也是一种增进家人间情感的好方式。与西式酒店相比,虽然现代化设施同样一应俱全,但温泉旅馆给人一种更温馨、更家常的感觉,大部分房间是榻榻米,饮食以精致的日式会席为主,服务员也大都是身着和服的老阿姨,而且衣橱里还摆放着穿着舒适便利的浴衣。这里没有忙忙碌碌、熙熙攘攘,却有一种逃离了大都市的宁静洒脱和一种浓浓的亲情。
水族馆与海豚岛
建于1955年的鸟羽水族馆,离火车站不太远,没有高大巍峨的建筑,从远处看像个水产市场,但丝毫不妨碍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水族馆之一。与其说是一座水族馆,不如说是一座海洋生物科学馆,馆内按十二个专题分别呈现了“古代之海”“极地之海”“日本河川”“伊势志摩之海”等海洋、河流的情景,饲养着近1000种海洋生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憨憨的大块头非洲海牛、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眼神萌萌的海獭、“衣着”时尚的黑白海豚,以及怎么看怎么不像美人的“美人鱼”儒艮。当然,阵容豪华的海洋明星表演绝对是最有人气的,海豚、企鹅、海豹不在话下,如果有一个2000多斤的“驴打滚”,举着个两尺多长的大牙刷,在你面前各种气势磅礴地卖萌,那你一定是遇见了海狮!如果你还不满足,希望和海洋朋友有更亲密的接触,那就不妨扬帆出海了。
火车站对面就是船码头,我们从那里乘坐“龙宫号”游船出海,这艘船是典型的中国风,船分三层,大红大绿的色调,船头有个骑着海龟的钓鱼少年,船舱里是中国式的座椅,椅背上写着大大的“龙”字,二楼舱内和三层甲板上都有龙女姐姐的塑像。两侧船舷的装饰是体积庞大的各类海产品,最醒目的是当地特产——红红的伊势虾。船在鸟羽湾缓缓航行,浩瀚的海面、凉爽的海风仿佛让一切愁绪烟消云散,让人只有一个想法:愿时光慢些,再慢些……远山时隐时现,形状各异的小岛不时映入眼帘。其中,有一座小岛名叫神岛,保留了很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和淳朴的民风,令作家三岛由纪夫深为感动,于是以这里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潮骚》,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青山碧海间的青春物语。我曾经看过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电影《潮骚》,只是那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真的会来到这个海湾,如果时间允许,真想到他们常去的灯塔看看。
25分钟以后,船停泊在第一站“海豚岛”,岛很小,设施也很简单,但挺有特色,可以看海豚、海豹表演,还可以喂海豚、亲手触摸海豚。海豚是我最喜欢的动物之一,亲自喂它吃鱼,亲手触摸它光滑紧致的肌肤,看到它对着我露出大大的微笑,实在让人好激动呀。海豚宝宝也很淘气,表演的时候怎么都不肯把球捡回来,游人喂食的时候,它却自顾自地游来游去,急得驯养员又是吹哨子,又是提醒:“工作,工作!”它才乖乖地游回来,真是有职业精神的海豚宝宝。海豚岛四面环水,西侧海滩是垂钓场所,也可以在沙滩上漫步;东侧显得冷清些,好像沿石阶上去别有洞天。海上也有人在钓鱼,不管收获如何,在这天海之间占据一席之地,感觉自己渺小到极点,又自在到极点,真是“一壶酒,一杆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珍珠岛
从海豚岛上船,船行15分钟到达珍珠岛,这个岛的全称是MIKIMOTO御木本珍珠岛,岛上有珍珠博物馆、珍珠店,还可以欣赏海女的作业表演。岛上最醒目的是御木本幸吉先生的塑像,我们从塑像前走过的时候,一个穿着白色海女长袍的工作人员热情地走过来,表示给我们拍合影。日本的旅游点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工作人员,不用游客主动开口求人,总是主动地来帮你拍合影。
御木本幸吉被称为日本珍珠之父,试验成功了堪与优质天然珍珠媲美的人工养殖珍珠,开创了御木本品牌。幸吉于1858年1月25日出生在鸟羽,是个贫穷店主的儿子,少年时便扛起家庭的重担,后来开始经营水产和蔬菜,因常与渔民接触,开始对珍珠贝这种奇妙的动物产生兴趣。由于过度捕捞,当时日本的珍珠贝已濒临灭绝,幸吉认为要保护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珍宝只有依靠发展人工养殖珍珠。他与妻子一道将全部积蓄投入对养殖珍珠的研究,他们研究中国古代的养殖方法,不知疲倦地尝试多年,几乎用尽了各种方法,但是一无所获,旁人都觉得他们疯了,没有人相信人工养殖能够培育出优质珍珠。1892年,一次严重的红潮几乎将他们养殖的珍珠贝全部杀掉,但这次毁灭性的打击也没有使他们放弃。
1893年7月11日,就在珍珠岛,幸吉的妻子发现他们养殖的珍珠贝中孕育出一颗漂亮的半圆珍珠!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标志着人工养殖珍珠终于取得了成功。幸吉于1896年获得了培殖半圆珠的专利权,他踌躇满志地向圆形珍珠发起冲刺,但与他志同道合的妻子却突然离世。继续追寻共同的梦想才是最好的纪念吧,幸吉没有因伤心而气馁,反而更努力地研究培殖圆形珍珠的方法。后来的故事不难想象,他成功了——1905年人工养殖的圆形珍珠诞生了;可想不到的是,人工养殖珍珠并不被人们接受,还被当作山寨品。幸吉不遗余力地到各地普及养殖珍珠的知识,纠正人们的偏见,如果没有他的这份执拗,世界养殖珍珠事业恐怕很难有今天的发展。发明家爱迪生说,实验室只有两种物件是无法制造出来的,一是钻石,另一个是珍珠,而御木本幸吉竟能培育出珍珠,“这绝对是世间的奇迹,更是生物学上难以实现的。”
“只有坚持生产最高品质的养珠,日本养珠才会有希望!”这是御木本的远见,也是他获得“珍珠王”美誉的因素之一。他曾经在神户商工会议所前烧毁将近135公斤的劣质珍珠,呼吁同行们坚守日本珍珠的品质。据说,在御木本品牌中,只有10%的珍珠才能真正通过严格的选珠标准。1924年,日本皇室指定MIKIMOTO御木本为御用首饰店,英国皇室也成为它的爱用者。1993年,为了纪念养殖珍珠发明100周年,人们在珍珠岛上修建了御木本幸吉纪念馆,馆内的展品再现了御木本幸吉充满坎坷的一生和他对珍珠事业的执着追求。而岛上的珍珠博物馆则以“思考人与珍珠的关系”为主题,从历史、科学、产业等各个不同的角度介绍珍珠。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从养殖到制作成项链成品的全过程,更能看到日本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宝,特别是一座巧夺天工的五层珍珠塔。
我第一次踏上珍珠岛的时候,也是7月11日,那是人工养殖珍珠成功122年的纪念日。这一天风和日丽,御木本幸吉拿着天皇御赐的手杖,深情地凝望着家乡鸟羽,他是否又想起了自己的心愿——“把日本建设成世界的大花园”;他是否又想起了和妻子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呢?妻子生前没有戴过御木本珍珠项链,但现在无数女性都在御木本珍珠的装扮下光彩照人,幸吉应该感到欣慰了,因为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要用美丽的珍珠装扮全世界的女性。
第二次来珍珠岛的时候,我有幸观看了海女们的采珠表演,那本来是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谁知海边的天气说变就变,狂风疾雨突如其来,气温骤降,海上也起了不小的风浪。采珠表演还会照常吗?正当我们怀着这样的疑问,只见载着海女们的小船悄悄驶来,船上坐着三位身着白色长袍的海女,看上去只有二十来岁,个子不高,非常结实,脸红扑扑的,腼腆地向岸上的人们招手。海女们生长在海边,以潜入海底捕捞珍珠贝和其他海物为业,据说这个职业在日本列岛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着独特的生活、工作习惯和信仰,进而形成了“海女文化”。近年来,愿意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越来越少,面对“海女文化”即将消失的现状,现役海女人数最多的三重县志摩地区展开了各种保护措施,鸟羽市更是积极推动为海女申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
海女的装备极其简单,没有氧气瓶,也没有潜水服,只有一身白色的纱袍,据说能够威慑不怀好意的大鱼,还有一只大木盆用绳子挽在手上,应该是用来放战利品的。三个姑娘在船舱里站起身,扑通一声跃入海中,小船缓缓地开走了。烟波浩渺的海面上好像有三个白色的花瓣扶着木盆执拗地向前方游去,雨哗哗下个不停,海面上颇不平静,只见她们忽而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好半天也不见冒头,只有大木盆随着波浪起伏,真让人捏把汗,好大一会儿她们才又浮出水面,把什么东西扔进木盆里,那或许就是珍珠贝吧。雨时断时续,可完全没有影响姑娘们的工作,采珠作业持续了半个小时,岸上的人们刚刚还在瑟瑟发抖,此刻仿佛也忘记了寒冷,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海面。天地之间,那出没在风浪中的生命虽然柔弱,却能用她们的勇气和拼搏鼓舞在场的每一个人。
从鸟羽回来,我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珍珠的英文名字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来,而它的另一个名字margarite,则来自古代波斯语,意为“大海之子”。早在远古时期,原始先民们就在海边发现了晶莹瑰丽的珍珠,从那时起珍珠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饰物。珍珠低调温婉却不失华贵典雅的独特魅力令人着迷,而珍珠背后发明家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一代代海女与出生入死的拼搏精神更令人感动。以后我不会再对任何一件艺术品轻谈好恶,因为那样是浅薄无知的表现,因为每一种瑰宝都凝聚着人类的心血、智慧和人生。
再见了,美丽的鸟羽,我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