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向山:抓棚改促转型

2016-09-20严碧华

民生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工矿马鞍山山镇

严碧华

五年前,向山镇开始工矿棚户区改造,这亦是安徽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

从马鞍山市区驱车向东,10分钟便到达马鞍山“东大门”向山镇。

这是一个因矿而生的乡镇,几十年来,它用丰富的资源滋养着马鞍山的生长;它满身荣光,载着“马鞍山发祥地”“马钢粮仓”的美誉。

但荣誉背后,向山镇也和其他资源枯竭型城镇一样,面临诸多历史欠账和发展难题,棚户区改造就是其中之一。

五年前,向山镇开始工矿棚户区改造,这亦是安徽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截至2015年底,包括棚户区改造、农村征收、村庄整体搬迁在内,6034户居民已入住新居。

棚户区“印象”

向山镇党委书记李海龙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上世纪50—60年代,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们,为开发当地矿产资源、建设马鞍山钢铁厂等大型企业,因陋就简,在矿区附近,盖起了砖木结构的简易房。在那个年代,这些简易的房屋是艰苦创业的标志。

在一个以原向硫矿职工和家属为主的棚户区里,凤金林家住的板楼,是1961年原向硫矿建的,他们一家3口挤在20平方米的一间房里,一住就是35年。由于年久失修,到向硫矿破产后都成了危旧房。下水不通,门窗没有一扇能关得严。日积月累,粪便漫溢,臭气能从一楼冲到五楼。楼道设在中间,各家各户将杂物堆满了楼道,如果不开灯,大白天也黢黑一片,让人无处下脚。

从历史的纬度看,当年这些房子无疑是这块土地的希望和活力,但是,随着岁月的打磨,时间和风雨的侵蚀,当年的希望与活力,已经成了这块土地上难看的疤痕乃至耻辱。

困难再大也要办好这件事

身处低矮的棚户区,仰望周围的高楼大厦,期盼能拥有其中一扇小门,让家人幸福安居,是棚户区居民最朴素的梦想。

但棚户区居民大多是向硫矿产业工人和他们的后代,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低保家庭占比较大。加之尚未改造的城镇工矿棚户区缺乏商业开发价值,难以通过市场开发实施改造。对工矿棚户区改造必须由政府做主导。

群众的期盼,就是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李海龙说,这些马鞍山的建设者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乃至几代人,如今资源枯竭、市场变化,企业转产、破产,他们也年老体衰,住在这样的破屋中,没有能力改善。“我们进行棚户区改造,既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更是还历史欠账。花多少钱,作多大的难,都必须干好这件民生实事。”

2011年10月23日上午,马鞍山雨山区在向山镇松源机修厂片区举行了隆重的项目开工仪式。

向山镇棚户区改造中既有城市居民,也有农村居民;既有本地户、也有外地户;既有原向硫矿职工,也有其他单位职工和下岗职工。5宗地块中,既有国有土地,也有农村集体土地;既有居民住户,也有企业商户。复杂局面为棚改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全镇上下凝心聚力、研究政策、扎实苦干、合力攻坚。区委区政府在住建、征迁等区直部门中遴选抽调出16名肯吃苦、懂政策、综合能力突出的得力干部,成立16个工作组,挨家逐户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做实、做细政策宣传、问题解释、矛盾协调等工作,加快了征收进度。

工作组严格按照市政府40号令及镇棚户区改造政策,统一标准、阳光操作,确保了征收工作自始至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在坚持政策的前提下,他们也本着“好事办实、让民满意”的原则,人性化处理特别困难的拆迁户,对困难户给予主动救助,从办理低保、残疾人救助、安置廉租住房等方面,实行政策扶助,确保每一户居民都能买得起新居、住得进新居。

安居工程惠百姓

谈起棚户区改造,凤金林以为 这辈子再也指望不上了,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快。他说,这简直就像在做梦。

如今,他搬进了三室一厅近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房屋水、电、天然气齐全,宽敞明亮。

安置房分配自2014年5月份开始,经过6个批次分配,当年有1633户拿到了新房钥匙。

从2011年征迁到建设安置,开创了一年征迁、两年建设、三年安置的“向山速度”。截至2015年底,包括棚户区改造、农村征收、村庄整体搬迁在内的6034户居民已入住新居,惠及城乡居民2万多人。

生态立镇 转型发展

向山镇是一个工矿乡镇,境内有大型矿山企业,其中马钢集团南山矿业公司的采矿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民生周刊》记者站在凹山采坑顶端,俯视坑底,这个海拔170多米的山,如今已经挖到海拔负200多米。

作为一个以工矿为主的乡镇,如何转型发展?是向山镇历任领导班子苦苦思索的课题。

随着棚改的顺利推进,在马鞍山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一盘大棋也在李海龙手中落子了。

“城改亮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转型兴镇”成为向山新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他们推出了“一区、三园、三带”(一个中心城区、三个园区、三个产业带)的城镇和产业布局。

从2011年起,向山镇梳理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危旧房改造及安置房建设、农贸市场建设、园区建设、土地整理等等“六大工程”,统筹推进城乡建设,通过对上争取资金、自行筹资、对外融资、激活民资等多种途径,共投入35.8亿元资金,并实现了资金“借、用、管、还”一体化运作。

李海龙表示,向山镇的生态决定着马鞍山市的生态,所以向山的转型必须以生态立镇为前提。五年间,向山镇关停老选矿企业180多家,投入1亿多元对1300多亩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通过“三线三边”综合整治,使慈湖河、采石河上游及313省道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土地流转,分别在南庄、石马、锁库、陶村等地建成了5个现代农业项目,面积逾5000亩,实现了“一村一品”全覆盖,“一山一景”文旅带,并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中,完成首批3000亩植树造林任务;建成省级创业园1个,引进工业企业70家;通过优化升级改造,镇区6万平方米商业业态初步显现,三产比重由5:90:5优化升级到10:80:10。

在转型之中,向山镇镇域经济实力不仅没有下行,反而得到了显著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8.66%,接近1万元;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稳步提升,累计达10.38亿元。

“两位数”增长的真金白银,有力地支撑了向山镇的转型发展。

走进向山镇,在这块54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各项民生设施,成为科学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满目青山,修复着开矿造成的环境伤痕;大片安置房拔地而起;市政道路四通八达;标准化农贸市场干净敞亮;标准化小学和幼儿园书声琅琅;领先全国的标准化社区中心功能齐全;棋布在集镇四周的现代农业园像串串珍珠……把这座亦城亦乡的工矿老镇,装扮得山青水碧、靓丽时尚。

猜你喜欢

工矿马鞍山山镇
苏州市开展工矿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
打开工矿灯市场前,你必须知道的散热知识!
恳请将黑龙江“工矿型”革命老区纳入国家精准扶贫规划
马鞍山村巨变
八乡山镇:一个富有魅力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