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亮议论文语言之浅见
2016-09-20邓喜爱
邓喜爱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平时学生写议论文时,总是强调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而对议论文的文字要求不高。学生可能错误地认为,说理文章不必锤炼字句,不需讲究文采,于是语言枯燥而呆滞。那么,在议论文写作中,又该怎样让语言亮起来呢?
一、排比说理,气势铿锵
例如,学生在作文《苦趣》中写道:“苦趣是翱翔天际的雄鹰回忆曾跌落悬崖无所畏惧的微笑,苦趣是蚌壳抚摸曾被磨伤却成为珍珠的沙粒时的喜悦,苦趣是势不可挡的流水追溯曾作为雨滴重重掉下却汇成江河的超然,苦是趣的基础,趣是苦的升华。”这段文字用自然中的具体事例构成排比,很好地揭示了“苦趣”的概念以及苦与趣的关系,具体形象,气势铿锵。再如,学生在作文《抵达》中写道:“抵达是历经磨难的旅者看见家乡时的温暖,抵达是久经航行的帆船看见港湾时的欣喜,抵达是登山者筋疲力尽时看到平坦山顶的雀跃。在生活中,我们也许会有许多目标,但只要一个个抵达它们,你就是生活中的王者。”这段文字用生活实例构成排比,具体诠释了抵达的内涵与意义,令人回味无穷。
二、比喻说理,形象巧妙
巧用比喻,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例如,荀况的《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文章用四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借助于学习,人们可以有很大的进步,从而充分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些语句,读之如品佳肴,余味无穷。
三、引用恰当,增辉添彩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俗句谚语,经历了时间的检验,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品。作文时恰当引用,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震撼力,给人以艺术美、理性美,能使文章增辉添彩,同时也展示了考生的文化底蕴。例如,《感受文学的美好》:“文学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思想美的宝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自然美。美得撩人,美得销魂,让我‘沉醉不知归路。我知道,文学已在我的心底烙上了印记,抹之不去。我会继续用勤奋的泉水浇灌它,直到它结出硕果。”作者徜徉在古典诗词的长廊,撷华掇英,融入自我的境界,织就浓浓的书卷气,显出作者的才华。
四、文言巧用,意蕴丰厚
巧用文言,可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文言词语与句式的声情之美,可以使人受到熏染,并令人回味无穷。如,学生在作文《苦趣》中写道:“山间的清晨总是寒凉。寒风之中,一个衣衫单薄、瘦弱不堪的书生在山间的小道上劳作归来。他远离世俗,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其屋不遮烈阳,不避狂风。但他却在这清苦的日子中找到了乐趣,他采菊修篱,饮酒写诗,穿屐而行,爨豆而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终成田园诗人之代表。他是陶渊明,清苦日子中的山中仙人,他在苦中寻得了世间无法找到的乐趣,得到了心灵的升华。苦是人生的沉淀,趣是人生的喷发,没有苦的阻拦,哪来趣的爆发呢?”因为间以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使得这段文字富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语言一下子浓缩了,雅化了,既从容洒脱,又回味无穷。
五、句式活用,摇曳生姿
现代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短句明快有力,长句缜密细致,整句对称和谐,散句灵活自然。写作时多种句式交替结合,往往会让句式错落有致,摇曳生姿。如,《阅读是一种孤独》一文的片段:“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清幽的环境。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更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子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这又是何等酣畅!”这段饱含情感的议论,长短句交错使用,充满了韵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