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纸”三巨头
2016-09-20丁爱波
丁爱波
8月26日,山东省召开“全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省长郭树清在大会上,对山东企业家群体大加赞赏,点名赞扬了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和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信这两位造纸企业的当家人。
长久以来,山东不仅造纸产量多年居全国行业之首,更是聚集了造纸十强中的五强。这五家企业分别是,华泰集团、山东晨鸣纸业、山东太阳纸业、山东泉林纸业、山东博汇纸业。这五家企业都起步于县城,华泰纸业位于东营广饶,晨鸣纸业位于潍坊寿光,太阳纸业位于济宁兖州,泉林纸业位于聊城高唐,博汇纸业位于淄博桓台。
在造纸行业中,李建华、李洪信以及晨鸣纸业的陈洪国在业内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的创业以及转型故事,代表了传统产业的过往与新生。
白手起家纸业“二李”
“白手起家”是山东造纸业崛起的关键词之一。在“全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郭树清认为,山东的发展得益于企业家的勤劳智慧和创造性劳动。
“山东有很多企业家是‘白手起家,以前就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与基层干部。但是他们赶上了社会潮流,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机遇,不断推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把企业从很小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了现代化集团,把产品从产业链最低端做到了高端甚至是最高端。”李建华、李洪信两位造纸企业家就是这其中典型的代表。
李建华与李洪信的创业起步都非常艰苦。他们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没有经过高等教育,很早便参加了工作。
“我是农民家庭出身,五六十年代农民家庭都很穷。14岁那年,父亲得了胃溃疡,没钱治疗去世了,给我心里留下了创伤。大哥在外地当兵,就靠我母亲支撑着家庭。为解决生计难题,15岁就跟随村里的人推着小车上临淄、潍坊,把生产队每年每人分的60斤小麦、100斤玉米,换成地瓜干和煤,就是为能多维持几天生活”。李建华说,“高中毕业后,我在生产小队当会计,那时的理想就是当兵、当工人。”
李洪信当时也只是山东兖州小县城的一个普通农民,高中毕业的他在火车站干过搬运工,当过生产队长,做过公社会计。
李建华进入造纸业的时间比李洪信略早。1976年,靠拼凑起来的旧设备,镇办造纸厂成立,李建华的工人梦梦想成真,成为一名企业职工,进厂后,领导安排他带领几十个人去外地学习。李建华是一个懂得珍惜的人,他暗下决心,一定干出样子。“在外地学习期间,住在菜园子里、打地铺,没白没黑的学,没白没黑的干,不知道苦和累,学习回来,立即进入造纸、制浆、锅炉的紧张安装中。每天干到夜里9 点多,有使不完的劲。就是靠一根筋、一股劲、鼓着一口气,日夜奋战,用一年的时间,硬把拼凑的设备安装起来。”
他们真正步入创业阶段的时间相差无几。1982年,李洪信带领30个伙伴,凭借3万元的贷款,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开始了艰苦创业——造纸。
此后,1983年,李建华低价购买了倒闭企业设备。拆设备时,正是寒冬腊月、地冻三尺的季节,为了节省资金,他和职工们一起挖地三尺,把埋在地下的大大小小管道全部挖出来;没有起重设备和吊车,硬是靠人工把六七吨的蒸球拆下来。不到一年就投产,公司产能扩大了5倍,第二年实现利润100多万元。1993年底,华泰以150万元购买了江苏无锡一套价值六百多万元造纸设备,李建华指挥 “十八勇士” 下江南拆设备。对方安装这套设备用了足足五年时间,他们只用了25天就拆完运回,不到8个月就安装完毕,当年就盈利400多万元,第二年盈利10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