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成志明
2016-09-20段崇政
段崇政
放弃已经熠熠生辉的事业,任何人都会感到为难而煎熬。而在煎熬之后,成志明没有选择待在舒适圈,而是跳向了陌生的商界。
县队、市队、省队:好苗子的三级跳
9月1日是大多数学校开学的日子,这一天成志明作为典礼嘉宾,来到济南经五路小学为新入学的孩子们加油鼓劲。
当成志明在主席台发表演讲后,老师在台上说:“孩子们,你们谁想打篮球啊?”台下的孩子一片沸腾,争相高高地举起手。
“这个情景和我小的时候很像。那时候的我也十分热爱篮球,只不过都是自己瞎玩。”
时间倒退回29年前的一天,海阳市体育局的王钦奎教练到成志明所在的学校进行选苗。彼时12岁的成志明身高已经将近180厘米,在一群平均身高150厘米的小学生里格外显眼,自然被教练选走。从此开始了一种半专业化的训练。
所谓半专业化训练,就是在每天文化课结束后,至少要进行两个小时的篮球训练。而在此之前,当成志明会在下午文化课上完之后,兴奋地跑到兴趣班打篮球。“其实,当时我的文化课成绩不错,老师总想拖我去写作班。但是男孩子都好动啊,所以还是经常偷偷跑去玩篮球。”
进行半专业训练的日子是十分辛苦的,“说实话,还真打过退堂鼓,”成志明说,“当时都是室外的土场地,伙食也差:每餐每人只有二两的细粮,一份并没有多少荤腥的菜。如果吃不饱,只能吃粗粮。不过,后来也就慢慢适应了。其实体育运动很能锻炼人的吃苦精神。”
在当时,选拔篮球苗子的流程是:先从普通学校中选拔有潜力的苗子,进而输送到县体校篮球队,再到地级市体校篮球队,如果十分优秀的将输送到省专业队进行训练。
这个过程,成志明只用了4年时间。
4年时间,让成志明的抗压能力变得更强,“其实当时并没有这种概念,但现在回头看看,离开父母后,自己变得更加独立了”,成志明说,“小时候十分依赖父母,衣服都是拿回家让父母洗。到烟台后,衣服换洗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小时候吃饭也挑食,精力不集中,速度也慢。到了体校后,发现没人管自己,吃不饱训练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会变得十分珍惜能吃到饭的时间,而且是抓紧吃饱,吃的是什么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此后,又经过烟台的三年训练时间,再到济南到省队。“其他的都还好,就是不太适应济南的天气。夏天的济南太热了。”只不过,此时天气的不适应,训练的高强度对成志明来说都不算什么了,“适应环境的能力已经锻炼出来了。”
1991年,成志明来到济南省队;两年之后国字号球队——国家青年队向他敞开大门。在去的时候成志明信心满满,然而最终却没进入12人的大名单。对于一路高歌猛进极为顺利的成志明来说,这是一个令他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接受的打击。不过也正是这次挫折,让他明白,人生不只是上坡路,而是一条起起伏伏的道路。
责任心,是做队长的最重要因素
2002年,巩晓彬退役从事教练后找到当时处在中生代的成志明,并认为成志明可以作为队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成志明由一个队员,转变为一个管理队员的角色。
“屁股决定大脑”,成志明用了一句幽默而生动的话形容他当队长的感受。“没坐到那个位置上,肯定不会以那个位置的角度看问题。责任心,是做队长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有责任心的队长需要更关心队员的状态,更有效地做好队员和教练的沟通。”
“我觉得在做队长时,并没有做到很好,比如在队员和教练的沟通问题上。当时的我更多关注向下的事情,比如新队员的状态。但向上缺乏站在教练的角度想问题。”成志明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提到他对自己做队长时的满意之处时,他说:“应该是以身作则吧。每个圈子都像一个江湖,在训练中,教练对你的要求是一方面,但主观上还是需要你主动练,每个人都会寻找一个最优秀的榜样做标杆主动去进步,如果我能做到认真训练,那么我领导的队员自然也会被带动起来。”
弃“篮”从商:成志明的另一种人生
放弃已经熠熠生辉的事业,任何人都会感到为难而煎熬。而在煎熬之后,成志明没有选择待在舒适圈,而是跳向了陌生的商界。
2009年退役后,因为机缘巧合,成志明遇到了他第一个公司——“科勒”的负责人。此时,成志明萌生了要做代理的念头,“一开始公司对我并不看好,觉得我不是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员。于是我花了很大精力去考察市场,学习,了解。”
2010年开始,成志明代理的品牌正式开始在济南运营。“人们都会说,成志明转型十分成功。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份成功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做运动员时培养的吃苦耐劳精神,在这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成志明做的产品偏向定制类,所以需要关注的点很多。在考察市场和正式运营时期,成志明亲自到一线:从生产车间到客户安装现场,甚至开发票、看图纸都亲力亲为。“我跟大家开玩笑,我是打篮球里面最懂装修的!”成志明说。
2015年这个公司举办了五周年庆典,“公司从加我在内的5个人,变为现在40多人,公司的成长历历在目,很值得让我回味。”而这一年,成志明的第二家公司——火牛体育文化公司成立了。
火牛,这是一个让追随第一代山东职业篮球球迷们激动的名字。火牛篮球队是山东篮球历史上第一支职业篮球队,用“火牛”作为公司的名字是成志明对曾经那支篮球队的追忆,甚至公司的Logo都是用火牛篮球队的Logo进行的再创作。“用火牛的Logo,就是想把那个时代纯粹的篮球精神传承下去。”
“我认为,体育本是教育的一部分。”成志明在参加之前在福州举办的篮球慈善赛时,对一位学者的话深感赞同:“体育是通过身体训练进行的教育,体育公益的最大魅力来自于体育的教育功能——尊重和平等。”
在成志明时代的体制下,篮球主要走精英化路线——选出来的苗子主要学习体育技能并参加比赛。
“我现在做的青少年培训是社会化的,进入这个培训营不需要门槛,只要有爱好,就可以进来。”
不设门槛,就是为了让喜爱篮球的孩子学到正确的打球方法。正确的打篮球,可以让人有更高的成就感,通过科学的练习,孩子会发现传球更远了,投球更准了,身体协调性更好了,团队意识也理解得更加深刻了。正确的参与体育活动也能防止身体受伤。
“到了后期,就要看孩子的需求。如果他需要一个平台让他练得更好,那么我们可以提供更高的平台和资源,来进行篮球技能的辅助。如果孩子真的天赋秉异,我们也有渠道将好苗子输送到专业队:CBA的青训系统,或者大学的校队里。”
不同的篮球层级,就是为了给对篮球不同需求的孩子“对症下药”。
从篮球场到商业场,两种成志明经历了巨大的角色转变,而不变的是从运动员时代传承下来的闯劲和韧劲。“篮球之外,我喜欢骑着摩托车,也喜欢赛车的极速刺激。有挑战性的事物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
是的,对于成志明这个体育人来说,挑战才应该是人生不变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