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在“两学一做”中要强化四种思维
2016-09-20赵建春
赵建春
〔摘要〕 思维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思维才能引导科学的实践。是非思维、规矩思维、道德思维、信仰思维是培养和锤炼领导干部科学用权的四个主要着力点。是非思维要求摆正“主仆”关系,摆正“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处理好领导干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规矩思维要求塑造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规矩的敬畏心,培育党员干部对国家法律的尊崇心,引导“关键少数”形成对社会监督的包容心;道德思维要求党员干部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理念约束和警示自己,增强用权的担当意识和道德关怀,强化并加强对群体权力道德意识的建设;信仰思维要求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坚定对人民的信仰。
〔关键词〕 “两学一做”,是非思维,规矩思维,道德思维,信仰思维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6)05-0046-05
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新时期,党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那么怎样才能确保“两学一做”落到实处呢?关键还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科学的思维体系才能保障思想的张力,进而引导实践的成功。思维有很多种,但是在所有思维中“是非思维、规矩思维、道德思维、信仰思维”是构成思维体系金字塔的主体框架。在这四种思维中,“是非思维”是基础,“规矩思维”与“道德思维”是保障,“信仰思维”是动力。本文将从领导干部这四种思维的培养与锤炼入手,对领导干部科学用权问题进行研究。
一、是非思维
何为是非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对”与“错”的意识,也称“是非意识”。人类在上万年的实践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是”与“非”的判断标准,受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熏陶,中国人的是非思维同时也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气息,《礼记》有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1 〕40在中国传统的认知中,是非意识被视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2 〕90。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届党的领导人始终把是非意识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加以强调。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强调“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 〔3 〕39,邓小平在谈到是非思维在党建中的作用时也指出:“党内要分清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克服各种错误思想。” 〔4 〕14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也强调:“党内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 〔5 〕21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部分领导干部是非意识淡薄,甚至混淆是非的行为。首先,表现为“主”“仆”问题上的是与非。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干部是“仆”而非“主”。但是部分领导干部混淆了权力的来源、权力的掌握者、权力为谁服务的问题,在实践中表现为漠视普通党员的声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错误地固守“官本位”思想,把自己当作人民的上级、“主人”,大搞特权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其次,表现为“党性”与“人民性”问题上的是与非。部分干部错误地将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对立起来,认为“党性”非“人民性”,严重伤害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再次,在政绩问题上的是与非。部分领导干部只把追求个人仕途放在第一位,忽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错误的政绩观不可避免地会造就一批“形象工程”和“豆腐渣工程”。
在“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如何把错误的“是非思维”纠正过来?
首先,要摆正“主仆”关系。领导干部要纠正“官本主义”的特权观念,要明白自己的所有权力都是广大人民给予的,领导干部只能代表人民而不能越位代替人民用权。同时,也要明白权力是用来服务广大人民的,不能把权力视为上级机关分配的产物,也不能把权力当作个人奋斗的产物,更不能用权力为个人谋私利。否则,就有可能产生特权思想、特权观念。领导干部要反对特权思想,必须摒弃把权力和“身份”“地位”特别是超级福利待遇相联系的观念与认识,摒弃“当官就是为了发财”的错误想法。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 〔6 〕157这句话反映了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的时候,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科学用权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其中“严以律己”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主仆”关系,考虑一切问题都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决不允许特权思想泛滥。
其次,要摆正“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谈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逻辑关系,并且着重强调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它代表并服务于中国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党不存在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另一方面,党和广大民众的奋斗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都是服务于广大民众的利益企盼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7 〕559
再次,处理好领导干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就是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创造价值以及怎样评判价值等问题的主张和观点。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追求目标、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决定着用权的方向和方式。当前,在“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领导干部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秉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时代检验的政绩。
二、规矩思维
何为规矩思维?简而言之,就是指服从一定的原则、惯例或规则。《礼记·经解》讲道:“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8 〕273自古以来,中国人素有重规矩的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就在自己的纲领和党章上规定了严明的纪律。正如毛泽东在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 〔3 〕374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曾指出:“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 〔4 〕27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也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求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部分领导干部规矩意识不强,甚至出现不守规矩、破坏规矩的行为。首先,表现为对党纪缺乏敬畏心。一些领导干部把广大民众赋予的权力用来谋私利,交往了一些商业圈的“朋友”,致使“官员走穴”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个别领导干部滥用公权、任人唯亲,与民争利、轻视百姓,以各种名义用公款铺张浪费。在干部考核和任用程序上,走过场,隐瞒重要信息,导致廉洁奉公、执政为民以及科学用权的理念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就是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其次,表现为对国法缺乏尊崇心。一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漠,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贪腐现象时有发生,在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不收敛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再次,表现为对社会监督缺乏包容心。部分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和社会媒体的监督看作是对自身权力的约束,感觉到为官“不自由”,除了受特权思想的影响外,没能正确认识到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其重要因素。还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在制定和执行重大决策时,将专家的意见和媒体的质问视为用权的障碍因素。在“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如何筑牢干部的规矩意识?
首先,要塑造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规矩的敬畏心。要让“关键少数”始终保持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的心态,坚持谨慎用权。领导干部做到谨慎用权,就是要达到用权“手发抖”的精神境界,就要做到对权力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就要常思贪欲、私心的祸害,就要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初、慎交,就要做到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等。无论任何时候都决不能抱着“权力在手,过时作废”的错误想法,决不能使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否则,就会被各种意想不到的“糖衣炮弹”推到“薄冰”层、“深渊”边。
其次,要培育党员干部对国家法律的尊崇心。党员干部要遵守法律规范,筑牢法治思维,严格依法用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必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要求,坚持依法用权、依法掌权,坚持执法为民,使手中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逐步尝试将法治建设的成效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政绩的关键指标。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权力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运行的“有限权力”,规范地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使用手中的权力,决不能让任何权力超越法律之上,决不能出现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领导干部只有依法用权,才能保障作出一些广大民众满意的政治业绩。因而,领导干部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做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模范,使得对权力的使用规范化、制度化与程序化。针对极个别领导干部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决不能仅仅依靠道德的教化,还必须给予法律的严惩,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只有严格依法用权,才能防止那些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超越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存在,才能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进而保障权力的运行守边界、有约束,保障人民的权力服务人民,人民的权力由人民来赋予。同时,要想保障领导干部依法用权,就应该增强对他们的权力行为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督,使领导干部能够切实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再次,要引导“关键少数”形成对社会监督的包容心。积极接受和正确看待各方面的监督,做到阳光晒权。适应和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领导干部科学用权的必然要求。所以,一方面,领导干部应该习惯在监督制约态势下使用手中的权力。有些领导干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督察表现出非常“不适应”,产生了“官不聊生”的情绪。这种现象表明个别领导干部适应了“为所欲为”的用权习惯,没有正确认识到权力应该接受监督的用权理念。另一方面,接受监督要有谦虚的品质、大度的心态。有些领导干部表面接受批评,实际上却把人民群众的批评看作是给自己添麻烦。当前在社会舆论、国家监督部门、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监督不断推进的时期,领导干部应顺乎民意,把监督看作一种独特的防范和保护,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及时发现并纠正用权中的失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应该做到阳光晒权,即把自己的权力范围、所负职责、权力界限、运权程序等公布于众,为各方面的监督提供便利条件。只有这样用权,才能使自己在当今全面从严治党的条件下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真正干出一番扎扎实实的政绩。
三、道德思维
何为道德思维?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所形成的认知观念、情感认同和伦理共识。“道德”两个字连起来使用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9 〕13自古至今,中国素有“为政以德”的传统,重视道德的影响力,崇尚以德服人。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大”的开幕词中就曾强调指出:“在我们的许多同志中间,仍然存在着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作风……必须用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大力克服我们队伍中的这些严重的缺点。” 〔3 〕116 “遵守共产主义道德”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被写进了党章,成为了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应尽的义务。邓小平也认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 〔10 〕338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曾警示全党重视道德意识培养,他指出 :“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4 〕 402-403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的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部分领导干部道德意识不强,作出违背道德伦理、践踏道德底线的行为。他们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腐蚀,道德意识下滑,经常触碰道德“红线”。这样必然会损害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可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权益。道德意识是为官的基本底线,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与良知观念,也就自然谈不上“党性”和“先进性”了。在“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意识?
首先,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领导干部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行是科学用权的重要保障,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11 〕75。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应该讲品行、讲道德、讲廉耻。通过自省、自律、克己等途径切实提升个人修养,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行,在实践中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领导干部面临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要艰巨,这样就更需要领导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学习的能力,在交往中讲原则,在生活中永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其次,领导干部在使用权力时,要时时刻刻用从政的初衷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来提醒自己,用道德的理念约束和警示自己,克服内心深处的一些“一次不要紧”的侥幸心理,不做违背道德与良知的事情,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侵害广大民众利益的事情。
再次,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干事” 〔12 〕的责任意识,从而增强用权的担当意识和道德关怀,为领导干部坚守职业道德提供重要保障。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在诱惑面前,要经常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13 〕45的态度,检查自己在用权时是否讲规矩、讲正派,在交往中是否做到择善而交。要想不被道德败坏的人“拉下水”,或者顶住诱惑不至于“滑下水”,就要坚持自省养德、教育树德、考评促德、监督正德。最后,在“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既要注重对领导干部个体道德的培养,同时还要将其作为一个群体加以对待,在强化个体权力道德意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体权力道德意识的建设,最终使得群体权力道德意识得以提升,最终形成完善的官德。
四、信仰思维
何为信仰思维?简而言之,就是指对某种理念、主张或主义敬仰和推崇,并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和向导。信仰作为一种人类所具有的最基本情绪,体现了对灵魂深处的关爱。奥古斯丁认为:“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 〔14 〕132《法苑珠林》卷九四有言:“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这些都说明人类需要信仰,依靠信仰我们可以努力拉近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距离。毛泽东曾严厉批评缺少事业信仰的党员干部,他认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15 〕660邓小平也多次表达过他对党的事业无尽的信仰,他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6 〕1414在新时期,习近平也对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关键少数”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17 〕2
对于共产党员而言,没有什么比信仰更宝贵的东西了。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信仰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而言都是安身之本,是经受住任何挫折考验的精神脊柱。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对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信仰,便不会有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政治灵魂。然而,有些领导干部要么信仰意识不足,要么信仰意识错乱。这就必然导致部分领导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遇到问题就会出现无原则无纪律的失控状态,甚至求助鬼神的保佑来寻找心理安慰,消除内心的恐惧。在“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信仰思维?
首先,要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充满了理论活力与生命力。它在坚持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发现并详细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不但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同时也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理论武器,是全党时刻保持先进性的制胜法宝。
其次,要进一步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这个伟大的事业不仅是一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符合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愿景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作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但是也应该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并且是充满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期,“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18 〕41。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唯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才不会走弯路、走邪路。
再次,要始终坚定对人民的信仰。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速度与方向,人类社会的历史始终是由人民群众来书写的。正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19 〕35,人心向背,自古以来就是影响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核心因素。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另一方面也作为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两个先锋队性质就决定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时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和平建设时期,应该继续发挥好这一独特的优势,坚决避免脱离群众的倾向。信仰人民,就要始终对人民群众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损害、不侵犯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信仰人民,就要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呵护好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信仰人民,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性。
新时期,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环,“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为确保“两学一做”落到实处,就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让他们在实践“两学一做”的整个过程中扮演好排头兵的角色,才能充分号召“普通多数”在整个党风建设过程中持续跟进。同时,也只有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他们在“两学一做”中的执行力得到明显认可,才能保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局的效果与成绩。作为思维体系金字塔主体框架的四种思维,即“是非思维、规矩思维、道德思维、信仰思维”是培养和锤炼领导干部科学用权的四个主要着力点。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科学用权的基础在于构建正确的“是非思维”,这就要求他们在“主”“仆”问题上、“党性”与“人民性”问题上、政绩问题上,始终做到严格划清“是”与“非”的界限。其次,科学用权的保障在于培养和锤炼“规矩思维”和“道德思维”,“规矩思维”要求领导干部逐渐形成对党纪的敬畏心,对国法的尊崇心,对社会监督的包容心。“道德思维”要求党员干部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还要时刻用道德的理念约束和警示自己,与此同时还要增强用权的担当意识和道德关怀。最后,科学用权的动力源泉来自于“信仰思维”的树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一步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始终坚定对人民的信仰。只有在“两学一做”中培养和锤炼好“关键少数”这四种思维,才能支撑起一个稳固的思维体系的金字塔,进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2卷(秦至近代政治思想散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1卷(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解读》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7〕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东西方文化发展中心.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东方智慧的历史启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罗国杰.伦理学名词解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 (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1〕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2〕王 声.领导干部要坚守用权道德〔J〕.领导科学,2012(31).
〔13〕李成武.官德:领导干部的道德领导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张 荣.神圣的呼唤:奥古斯丁的宗教人类学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 (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7〕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9〕杨正午.民本·民生·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陈 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