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2016-09-20乌日娜胡其图成秀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合理化负相关贡献率

乌日娜,胡其图,张 媛,成秀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乌日娜,胡其图,张媛,成秀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取样群,随机抽取1941名有效被试,利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及应付方式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考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寻求意义感与退缩、幻想、自责呈显著正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基本无相关关系.而生命意义感与与退缩、幻想、自责、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2)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退避、幻想、求助、解决问题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生命意义感对这几种应对方式的解释贡献率远大于寻求意义感的解释贡献率;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自责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两者的解释贡献率相差不大;对于合理化这种应对方式只有生命意义感对其有显著预测作用,但解释贡献率并不高.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应对方式

1 问题提出

生命意义感的概念在已有文献中有多种定义,但通常生命意义感被定义为认为自己的生命有某种目标、意义和价值的感觉[1].但目标、意义和价值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又有所不同,它们是在个体生活的过程中逐渐被建构起来的.因此Steger等人对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又做了进一步的区分.已有的多数研究显示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即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越强,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作出认知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2].已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水平.

对于同时影响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属于认知层面的生命意义感与实际采取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 研究方法

2.1被试取样

本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内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取样群,在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随机抽取1941名有效被试.其中大一年级496人、大二年级480人、大三年级490人、大四年级475人;男生945人,女生996人.

2.2测量工具

2.2.1中文修订版生命意义感量表

2010年刘思斯、甘怡群等将Steger等人编制的生命意义感量表(theMeaninginLifeQuestionnaire,MLQ)进行修订.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1,2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1和0.72[3].

2.2.2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肖计划所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0.72,r2=0.62,r3=0.69,r4=0.72,r5=0.67,r6=0.72[4].

3 结果

3.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寻求意义感与退缩、幻想、自责呈显著正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基本无相关关系.而生命意义感与与退缩、幻想、自责、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

3.2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表1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表2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由表2可知,第一,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退避这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退避9.7%的方差变异.其中生命意义感对退避的解释贡献率大于寻求意义感,为8.1%.第二,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幻想这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幻想8.9%的方差变异.其中生命意义感对幻想的解释贡献率大于寻求意义感,为8.5%.第三,寻求意义感与生命意义感对自责这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自责11.4%的方差变异.其中寻求意义感与生命意义感对自责的解释贡献率相差不大,分别为6.5%和5.9%.第四,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求助这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求助6.7%的方差变异.其中生命意义感对求助的解释贡献率大于寻求意义感,为5.7%.第五,生命意义感对合理化这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仅能解释合理化1.7%的方差变异.第六,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解决问题这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解决问题17.9%的方差变异.其中生命意义感对解决问题的解释贡献率大于寻求意义感,为14.1%.

4 讨论

寻求意义感分量表上的高分代表被试正在努力寻找自己存在的理由或生命的意义;生命意义感分量表上的高分表明被试感觉自己的生命和存在富有意义、目的和理由[5].寻求意义感与退缩、幻想、自责呈显著正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基本无相关关系.而生命意义感与与退缩、幻想、自责、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有积极且清晰的认识的个体,在碰到应激的环境或事件时,能够冷静的寻找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当自己无法有效解决时,也并不是采用退缩、幻想、自责或合理化这些方法,而是积极寻求外界的帮助,如比向比自己有经验的长辈、老师,以及自己的同学、朋友来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没有清晰认识的个体,碰到问题会不知所措,没有积累有效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总是采取退缩、幻想、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逃避问题或幻想着问题不存在或幻想他人已经帮自己把问题解决掉或盲目的自我责备.

生命意义感对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寻求意义感对退避、幻想、求助和解决问题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解释贡献率远小于生命意义感的解释贡献率;而对自责的解释贡献率上二者相差不大.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有积极且清晰的认识的个体对各种应对方式认识比较清晰,往往采用那些相对积极的,如求助、解决问题,而不采用那些相对消极的,如退避、幻想、合理化.而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没有清晰认识的个体,会更多采用相对消极的方式,但导致个体更多倾向采用相对消极方式,其背后可能还存在很多其他原因,这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5 结论

(1)寻求意义感与退缩、幻想、自责呈显著正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基本无相关关系.而生命意义感与与退缩、幻想、自责、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

(2)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退避、幻想、求助、解决问题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生命意义感对这几种应对方式的解释贡献率远大于寻求意义感的解释贡献率;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自责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两者的解释贡献率相差不大;对于合理化这种应对方式只有生命意义感对其有显著预测作用,但解释贡献率并不高.

〔1〕RyffCD,SingerB.Thecontoursofpositive humanhealth[J].PsycholInquiry,1998(9):21-28.

〔2〕陈玲丽,刘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消极情感、社会抑制的影响—基于大学生样本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48-1351.

〔3〕〔5〕刘思斯,甘怡群.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 [J].心理卫生评估,2010,6(24):478-482.

〔4〕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

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B844

A

1673-260X(2016)08-0063-03

2016-06-15

猜你喜欢

合理化负相关贡献率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