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亲历“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
——大班科学区材料的多维度开发

2016-09-20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乒乓球科学幼儿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幼儿园 奚 萍

让幼儿亲历“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
——大班科学区材料的多维度开发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幼儿园奚萍

《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科学区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主要场所,对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有重要作用。实践中我们发现,材料是开展科学区活动的关键。幼儿是否对科学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材料的提供。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多元化地提供可供幼儿操作探究的活动材料。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科学活动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亲历“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

以《指南》为引领,通过对大班科学区活动中有关材料现状的梳理,笔者尝试从幼儿科学区域活动中挖掘科学区材料以及活动形式的因素,从材料的来源、呈现方式和丰富性展开思考与实践。

一、材料的来源

(一)生活中感兴趣的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着眼于幼儿爱玩的事物:石头、水、各种镜子、吸铁石、各种玩具等。笔者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活动目标,有意识收集相应活动材料,充分让幼儿与材料互动,从而实现活动目标。我们在班级里设置了一个“百宝箱”,收集来自家庭的各种废旧材料。同时在班级里设置一个“玩具分享区”,允许幼儿将自己收集的各种物品,展示出来。经验表明,这些“玩具”很有可能引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练习颠乒乓球是我们大班下学期的体育锻炼重点,孩子们都在如火如荼地练习,期间有些乒乓球瘪掉了,扔掉了怪可惜,那这些废旧的乒乓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一番思索之后,我带领孩子们把这些废旧的乒乓球利用起来,将乒乓球用剪刀剪成半月形或花瓣形,做成小花瓣。将球板沾上少量水之后,剪好的乒乓球片放上去,略为倾斜,乒乓球就可以旋转起来,很好玩。孩子们对此充满了兴趣,玩得不亦乐乎。一片花片旋转成功后,再尝试加花片,两片、三片,可以叠成很多片花瓣一起旋转。我请幼儿自己探究小花旋转的方法:小花为什么会在板子上掉下来?怎样使小花转得又稳又快?通过探究明白:必须有水小花才不会掉下来,板子倾斜的角度决定小花旋转的速度。我还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花旋转比赛,看谁的小花旋转的时间最长。

(二)自然中熟悉的资源

大自然是我们科学区材料的不竭来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让幼儿在感受、观察与记录的过程中,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成一个较为客观和科学的认识。我们利用教室外连接操场的一条走廊和空地,创设了一个实验性的自然角。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操作、实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因此实验性的自然角为他们提供了探究发展的平台。

例如“种子发芽旅行”实验——设计不同的实验条件,让种子分别经历了浸水、浇水、不浇水等条件,观察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家”——让植物分别生活在泥里和水里,观察比较在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在“植物爱阳光”的实验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没有阳光的角落,自建各种暗房。每天孩子们都起劲地去看住在小黑屋里的植物,细心地记录变化,通过观察比较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春末夏初的自然角里,总会有很多植物进行“爬高比赛”,孩子们用自然物、尺子进行测量统计,评选爬高冠军。他们不但萌发了观察的兴趣,还体验了简单的测量、比较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春季,班级里会养蝌蚪、蚕等,教师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缩短——青蛙),用图画等方式做好记录。

二、材料的呈现方式

班级科学区的材料越丰富越好,但对于幼儿来讲,一次呈现的材料却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把所有的材料都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桌上,或者堆放在筐里交给幼儿,会让幼儿无所适从,甚至有可能会让他们把探索材料变成打闹的玩具,所以,材料最好是按主题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呈现。

(一)材料主题化

材料呈现时最好结合主题教学活动,按年龄段发展目标层次递进,不要一股脑地把搜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根据幼儿园主题课程的计划安排,我们也对科学区的材料作了相应投放。主题“弹性”中,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长方形积木、塑料尺一把、橡皮一块和长方形纸板一块。让幼儿根据预测取出相应的积木数量,将积木叠放整齐后,将塑料尺的一头与积木一边对齐,用手按压牢固,把橡皮放在塑料尺的另一头,用手指压住,放开手指,观察橡皮的跳跃现象,引导幼儿猜测橡皮跳过长方形纸盒所需要的积木数量。通过预测、探索、实施、修正/确认结论这一系列的科学探究过程,材料的投放巩固延伸了主题教学活动的成果。

(二)材料目标化

因为材料能物化科学探索的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注意材料的呈现方式,使呈现的材料整齐、有序,既能体现明确的目标指向,又能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在第一次玩“有趣的纸桥”游戏时,我提供了同样大小的罐子、固定罐子之间距离的模型纸片、同样大小的纸和围棋子若干。请幼儿来探索如何在纸桥上使棋子站立。开始游戏后,孩子们开始尝试让棋子站立。大家反复多次,棋子放上去,纸桥却总是掉下来。在反复的失败后,孩子们有些气馁,开始拿纸和罐子玩其他的游戏。这时候,老师再次提醒幼儿游戏的目标是使棋子在纸桥上站立,并鼓励孩子们:“再试一试,有什么好办法。”陈嘉行开始动脑筋,把纸对折了下,把棋子放上去,这次真的成功了,陈嘉行开心地拍起手来,“一颗、两颗……”一下子放了十多颗。李紫菡看见陈嘉行的纸桥后,也开始把纸对折做纸桥,一下子放了二十颗棋子。在讲评时,老师给予梳理、小结,得知: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材料投放的目标化可以让材料发挥目的化作用,让幼儿轻松地获得科学体验。

(三)材料层次化

科学活动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科学区的层次性也体现在材料的提供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首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与实际情况,同一区角材料的投放要呈现差异性。如:同样是“纸”的科学区角活动,中班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的纸、纸宝宝站起来等活动,而大班孩子的经验比较丰富,可以提供纸牌等,开展“扑克叠叠高”的游戏。其次,同一年龄段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例如当一些孩子们在测量温度的时候,教师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又促使发展较快的孩子探索怎样让升高的红柱子又降下去。材料层次化应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达成相应发展目标。

三、材料的丰富性

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选择材料种类的多样性,再则体现在材料的充足数量上。一些低结构材料和美术作品等也是科学区的常用材料。

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指的是半成品的材料,低层次材料允许幼儿对材料进行千变万化的摆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教师需注意高低材料的结合。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普通的物品被孩子们制作成了件件工艺品:拆开的半成品玩具被幼儿装好了,在鞋盒子上挖个洞成了幼儿探索光的工具,饮料瓶、罐成了探索沉与浮、水的特性的绝佳材料。

幼儿美工活动的成品如能合理利用,也可作为科学区的探索材料,让幼儿有再次动手的机会。如美工活动制作的小风车投放到科学区时,幼儿通过玩风车,可以感受风车的旋转速度与形状的变化关系;幼儿自制的弹性小玩偶可以让幼儿探索并进行科学分类。

此外,为方便幼儿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记录单和笔,便于幼儿随时交流和分享科学研究的结果。为方便幼儿查找资料,丰富知识经验,教师还可以在科学活动区域的附近区域提供与探索主题相关的图书或画册。

总之,正如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强调的:教师与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应分别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好的教师应能够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样的,好的科学区材料也应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科学,敢于尝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摸索实践和创新,多维度地开发科学区的材料,让灵活的空间与丰富的材料为科学区活动保驾护航。让科学区活动发挥其最大化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乒乓球科学幼儿
乒乓球悬浮术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靠拢的乒乓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