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实验研究
——以郴州市第二中学为例

2016-09-20蒋松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田径实验组运动

蒋松良



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实验研究
——以郴州市第二中学为例

蒋松良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在田径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并且对田径运动技术的本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了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实验。旨在研究田径技术中的运动技术、体能水平、运动成绩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符合运动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规律,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田径技术的自信;提高对学习田径技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积极改良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唤醒学生的潜能,进而提高运动成绩;通过体能优先发展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而又基本的科学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田径技术;实验研究

1 前言

近年来,田径技术课教学模式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技术教学上,忽略了学生自身体能水平的发展,以致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另外,由于全国中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学生技术水平以及体能水平良莠不齐,造成两级分化,教与学的矛盾越发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己提到教学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田径技术课是中学体育课以及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在不断改革,体育技术课时数也在逐年减少,一场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的运动悄然升起。如何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进而提高运动技术,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1]。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消耗精力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田径技术的本质特点,正确理解、选择和利用教学模式,对于更多更好的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田径项目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两个方面,即运动体能的水平与合理的运动技术。体能是运动成绩的实在内容,运动技术是运动成绩的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适合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作为内容的体能无论对于运动成绩还是对运动技术的形成而言,都是自变量,而运动成绩和运动技术则是因变量。因此,发展体能是提高运动成绩和掌握运动技术的首要途径与方向,二者具有双向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在郴州市二中的田径技术教学中,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运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没有足够地重视体能训练,在田径技术项目中,体能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体能是各项目的训练基础,是“硬件”因素,只有抓好体能训练,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与技术等其它因素相关的协调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进一步证实体能的发展在田径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郴州市二中高一455班、458班、461班三个班男生各20名共计60名男生为本文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人通过英特网搜索关键词“体能”、“体育教学模式”、“田径技术教学”,查阅2000—2015年近60余篇与田径技术、体能训练、教学模式相关的各类研究论文、报刊和文章,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2.2.2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3问卷调查法

本人结合课题的需要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整理问题,以被调查者的角度排出问题先后顺序,之后再根据逻辑结构排出完整的问卷。

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本人依据课题的需要查阅了相关资料,然后整理资料进行分类,之后再根据问卷的逻辑结构排出完整的问卷,最后从被调查者的角度对问卷综合排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专家问卷。(见附件 1)

表1 问卷发放回收记录表 (N=10)

本研究问卷回收率为 100%,因此问卷的信息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本问卷采用专家效度,一共调查了 10 名有关专家,专家对此问卷的评价如下表:

表2 专家问卷回收表 (N=10)

以上是10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的效度分别进行了检验,对问卷总体评价很完善的占80%,比较完善的占20%,对内容以及结构评价都在70%以上,因此认为此问卷对于调查“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在田径体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可以达到测试的目的。

2.2.4教学实验法

通过对专家的访谈,教学内容为:短跑、标枪、背越式跳高。采用随机抽样将4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再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技术基础,体能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初次测验。将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性实验,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再分别测验两组实验后的技术基础、体能水平和运动成绩,对两组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手段如下表:

表3 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训练手段表 (N=5)

3 结果与分析

3.1教学实验前后两个组学生体能、技评成绩的比较分析

3.1.1教学实验前两个组学生体能、技评成绩的比较分析

表4 教学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基本情况(N=60)

表5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指标对比表(N=60)

表6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成绩对比表(N=60)

表4-表6显示了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学生的基本情况、体能指标、运动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属于可比样本。

3.1.2教学实验后两个组学生体能、技评成绩的比较分析

表7 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体能指标对比(N=60)

表8 实验组三项运动成绩实验前后对比(N=60)

表7-表8显示实验后的体能水平、运动成绩明显比实验前高,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说明对实验组实施“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达到了发展体能来提高田径技术的目的。

表9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指标对比(N=60)

表10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评成绩对比(N=60)

从表9-表10中可以看出,进过了本次教学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体能指标测试、技评测试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由于两组均属于同质可比样本,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可以说明,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运动成绩以及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可以说明“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技术水平、以及教学效果,达到了本课题教学实验的预期效果。

3.1.3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接受程度统计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于“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本人在实验结束后对进行实验的学生进行了接受程度地调查了解,进行了一对一的面对访谈。将学生对“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进行了统计。统计如下表

表11 学生对于“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的喜爱程度调查表(N=60)

统计表明:“非常喜欢”的占65%,“喜欢”的占25%,“一般”占5%,“不喜欢”占5%。由此可见,“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在学生当中是受大多数的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这因此能够证明“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能够从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达到了提高技术水平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学生在“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中能够提高对于高难度技术动作的自信心,从心里上产生足够的自信。以上原因则是“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能够受到广大学生亲觅的根本所在。

3.2影响“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对田径技术掌握因素的分析

3.2.1“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对田径技术掌握的影响

“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展学生的体能来达到掌握田径技术的目的,本研究教学目标设计时,根据教育目标理论,在教学之前通过诊性评价,了解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哪些方面尚未达到预期的,同时也是可以达到的目标。编制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动作技能、认知、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师围绕目标教,学生围绕目标学,目标定向,发挥了教学目标“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学生追求更高目标的动机,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对提高绝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差生的技能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4]。

3.2.2“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对田径技术掌握的影响

在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中,发展体能并不是单一追求体能水平的提高,而是结合专项技术进行体能方面的训练,即专项体能。在专项竞技过程中,体能的“专项化”程度是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其核心就是体能与技术的有机结合[5]。体能是运动之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的支持,不可能取得优异的专项成绩。体能与技术是一种互为基础,彼此支撑的关系。本教学实验过程中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理论,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3从生理学方面探讨发展体能对提高田径技术的影响

“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符合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运动生理学对运动技术形成的经典解释是条件反射理论,把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为泛化、分化、巩固提高与自动化四个阶段。此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运动训练及体育教学,并以此为基础派生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现代神经生理学则表明,脑活动机制解释的最简单答案就是序参量的自组织,对动作技能而言,所谓序参量是指动作的诸多要素,如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角度、方向、节奏等。显而易见,动作参量是指机体所具有的体能水平,自组织就是这些参量从无序到有序的形成过程,新的序参量一经形成,动作技能也就形成了。由此可见,无论是条件反射理论还是自组织理论,都认为动作技能是建立在一定的体能水平之上的。“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把发展体能作为教学的起点,从而实现的整合[6]。

在发展体能依据中,首先了解产生人体运动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实现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的运动,主要是通过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协调一致共同来完成的,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是一切训练活动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也是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运动训练是利用人体对运动刺激的适应性,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地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使机体的反应不断从不适应到适应的全过程[7]。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机能及其恢复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导致机体产生了新的适应。除形态和机能外,体能水平、运动技术、战术以及心理等都会产生训练适应现象,其整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这种适应能满足竞技比赛所需要的各种机能能力,并按照“刺激一反应—适应一再刺激—再反应一再适应”的规律变化。运动员通过长期训练所获得的适应训练和比赛需要的生物学适应,即通常所说的适应训练和比赛要求的体能水平[8]。体能训练是技能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就不可能学到和获得高水平的运动技能,同时在运动技能提高的过程中,也相应的提高了体能水平,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发展专项体能是发展等其它训练因素的基础,体能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竞技能力,创造优异成绩。运动训练包括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力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充分发展体能水平,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9]。在很大程度上,运动技能水平实际上就是运动员从事专项运动时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这种支配能力不仅表现在尽可能动员多的运动单位参与运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一块肌肉中不同肌纤维之间的协作(肌内协调)和不同肌肉之间的配合(肌外协调)。在运动训练的实践中,良好的技术水平不应该仅仅表现在运动的外形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内在的感觉上,正确的运动外形只能反映运动技术外在的合理性,而在很多情况下内在的“力度”即专项体能水平才是决定运动技术水平优劣的关键因素[10]。

3.2.4从心理学方面探讨发展体能对提高田径技术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永无止境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来看,如何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田径技术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那么如何在田径技术教学中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运动才能,从而激发起对田径的喜爱,是当前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由学生对: “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接受程度显示: 对此教学模式表示“非常喜欢”的占 65%;“喜欢”的占 25%;“一般”的占 5%;“不喜欢”的占 5%。说明次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田径技术的乐趣。教学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上课出勤统计显示:随着实验时间的增长,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出勤率产生了差异,而且差异性有上升的趋势。在本教学实验的后阶段中,实验组的出勤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田径技术的积极性,从心里接受田径技术教学,从而促进了田径技术的掌握。 由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体能与技能往往是不平衡的,而教师通常又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样一定会造成一些学生产生失败感,经常失败,就会失去信心,缺乏学习田径技术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对田径技术完成的难度,直接影响学生在体能与技能上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在郴州市二中教学实验表明:运用“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比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更为有效。

2.“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反映了运动技术、体能水平、运动成绩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符合运动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田径技术的自信心,对学习田径技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积极改良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唤醒学生的潜能,进而提高运动成绩。

3.“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而身体素质、运动成绩和运动技术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

4.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及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成功是理论指导与实践能力,可以在高校及中学田径教学训练中普及和推广。

4.2建议

1.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运用到学生的教学当中。

2.学生对于“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热情比较高,在教学中应当抓住体能这一关键来进行技术教学。

3.在田径技术教学中,改变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略学生体能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结合田径各项技术的专项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能训练。

4.在中学甚至高校的田径技术教学当中,应当实行发展体能水平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运动成绩,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学。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9-12.

[2]王宝成,王川等.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19-22.

[3]李国泰等.体育课程组织形式及其教学模式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9:6-12.

[4]李鸿江.学校体能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8-10.

[5]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29-32.

[6]潘临虎.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9-92.

[7]宗华敬.身体训练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6):40-130.

[8]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6-62.

[9]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9-82.

[10]杨世勇.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78-102,214-252.

Study on Physical Priority Development Teaching Model i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Experimental——Take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Che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Jiang Songliang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questionnaire survey,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the teach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teaching i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technique,deep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e of the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echnology,and conducteds a complete cycle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This research aims at researching the inner links among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echnology,physical level and performance . Results show that:physical priority teaching mode accords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law of movement technology,it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technology of track and field of self-confidence; Improve the track and field technique in study initiative,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nthusiasm,actively improved learning behavior and learning habits,arouse students' potential,and thus improve sport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teaching mode,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simple and basic scientific exercise methods,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development priorities; teaching; track and field techniques; experimental study

蒋松良(1995-),男,湖南郴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Henan,China.

A

1005-0256(2016)09-0067-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9.033

猜你喜欢

田径实验组运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计数:田径小能手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不正经运动范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