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2016-09-20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9期
走进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错落有致的砖瓦房干净整洁,四季瓜果飘香的蔬菜大棚整齐有序,昔日熬盐刮碱的贫困村庄变成了亮丽新农村,村里的巨大变化离不开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高二忠。
2000年,曙光村到处是白茫茫的碱滩,种田靠苍天、吃水靠拉车,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上任伊始,村支书高二忠就意识到,水是本村能否脱贫的关键。面对全村只有1眼井、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现状,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家30多万元积蓄,垫资新打机电井6眼,完成电路和变压器等配套工程建设,全村3500多亩土地全部变成水浇地,当年全村粮食丰产,这让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
水利条件改善了,村里的设施农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2006年,高二忠带领村民在荒碱滩新建了300座厚墙体日光温室大棚,达到户均一棚,整体优化了曙光村的传统种植结构。如今,曙光村每天上市新鲜蔬菜约8500斤,种植户每年从单个大棚可收益近2万元。
立足本村实际,高二忠有了奶牛养殖的新思路,他帮助农民贷款购买奶牛,采取大户带小户、富户带群众的方式,仅用3年时间,便实现了人均一头牛的目标,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村民富了起来,高二忠又开始琢磨如何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2010年,村里建起了大型沼气站,283户村民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便捷;文化广场、街心花园的兴建,让村民感受到文化生活带来的乐趣;“两委会”阵地、便民服务室的建成,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大事小情。
曙光村从全镇倒数的贫困村变成了有名的富裕村,可高二忠从未停下带领村民致富的步伐,2015年底,他又组织村民创办蔬菜、农业、养殖等合作社,走上了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