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策略探究

2016-09-19叶萍刘豪

地理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盐湖大纲导图

叶萍 刘豪

一、常规大纲型复习与思维导图复习的比较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通过两年高中地理学习,学生能掌握和记忆大部分地理知识,但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一般具有散、碎、乱、少、混等特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不一定清楚。常规大纲型复习中,归纳知识常采用大纲形式进行提炼,形成若干小模块。以河流为例,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中,按大纲形式归纳如图1、2、3所示。

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炼知识,更能由一个主题层层深入,培养横向和纵向放射性发散思维,尽可能地联系更多的知识,充分融合教材内容,进而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样以河流为例绘制思维导图(图4)。

思维导图复习模式由面到点复习,不但能把大纲复习要点覆盖,而且能利用面的延伸,将庞杂的知识点有机联系,且可以细化知识点,不断延伸并与生活现象结合,有利于学生系统复习、深度思考,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主动参与高三地理复习。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三复习策略

1.思维导图在预习和总结中的引领与拓展作用

预习被很多教师认为是教学中最容易操作的环节,一般是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自行完成。不少学生将课本对应复习提纲的知识导航,一一照搬填空,没有查阅资料、认真思考,这样的预习非常低效。预习实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己能看懂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困惑,了解知识空缺,提出学习疑问,有的放矢进行深化学习,让地理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环节有效引进思维导图,使学生的预习更有新意并取得效果。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找出关键词“洋流”,要求学生绘制相关思维导图,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储备量,更好的查漏补缺,纠正错误信息。

教学最佳效果是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灵活使用。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后引导学生强化复习,可串联知识之间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例如,洋流复习结束后,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相关知识体系构建,并可继续添加和延伸其它知识(图5)。

2.思维导图在区域复习中的统领作用

区域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难点,难在要将所有学习的知识落实到一定地域中,并与区域实际结合。复习中要求学生记忆大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资源、农业、工业等知识。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方法,既易忘记又易产生倦怠感,学生处于被动和压抑状态。思维导图让人耳目一新,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综合纷繁复杂的信息,让学生从整体性的思维角度去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及成因。例如,学习“俄罗斯”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发散思维活动(图6)。

3.思维导图在提升思维能力中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实行以来,很多教师抱怨,教的知识未考,考的没有教,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实质也就是考、教分离的现象。纵观近几年地理高考题,题材新颖,关注生活,侧重对图示地理信息的解读、分析和推理,偏重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灵活运用,反映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和考查认识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36题: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此题可从卤虫生活习性入手,结合当地湖泊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大盐湖为内陆湖,陆地河流带来盐分在湖泊中积累,使湖泊成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适宜卤虫生长。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为藻类的繁生提供了条件。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生长。这样解释,既花费大量时间,又显得冗杂,可将这段文字化繁为简,形成思维导图(图8)。

在点评习题时可利用思维导图呈现解题过程,更能直观抓住关键字词,有效组织答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尤其学生自己归纳错题时,利用思维导图方式直观展示思维过程,发散思考答案要点,更有利于提高答题精准率,强化地理复习针对性。

猜你喜欢

盐湖大纲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盐湖又见火烈鸟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山西运城盐湖迎来火烈鸟栖息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应试良方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